太上金阙弃还真

第119章 折柱(下)

第119章 折柱(下)

“一饮一啄,皆有因缘,宇文邕灭佛,在他之后,江山又被僧稠转世的杨坚所夺,就是不知在杨坚百年之后,隋室的江山又会被何人所夺”

哈立德冷笑一声,周身升起血雾,身形隐没于血雾之中,待这血雾散去,已不见他的踪影。

铁木尔望着哈立德消失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低声道:“管他被谁所夺呢,汉人都说卧薪尝胆,盛必虑衰,乐必思殃,我就不信他杨家天下,就没倾颓之祸。”

“得国不正,国寿不长,司马老贼狡诈如狐,篡夺曹魏,也只享国五十二年,就衣冠南渡。杨坚远不如老贼,我不信他做的比老贼还好。”

“既然知道杨家不长久,又何必为了一时得失,而违逆大势呢!”

铁木尔转身,坐在祭台前,面对着咆哮的圣火,发出了一声叹息。

“天命不在突厥,徒呼奈何!”

就在铁木尔怅然长叹之际,金山以南,胜负已定。

达头可汗吹响骨哨在先,吕尚鞭杀沙图射在后,十箭部族向西北溃逃。

吕尚带着五千斩马刀手,趁着十箭部众溃败,继续掩杀。

只是可惜,吕尚所领的五千斩马刀手,都是步战。虽然悍勇,但根本追不上十箭部族的骑兵。

“杀,”

靠山王挥动令旗,命令d突厥骑兵追击十箭部族。

早已等待多时的d突厥骑兵,呼啸着冲向朝着西北败逃的十箭部众。

马蹄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喊杀声仿佛要震碎苍穹。

但是与想象中的溃不成军不同,十箭部众虽溃败,但他们败逃的时候,仍保持着方阵阵形。

所谓的方阵,是由前军、中军乃至后军,相互嵌套排列而成,平面呈‘回’字形状。中心部队少,周围部队多,能较好的防御敌方的攻势。

因此,等到d突厥骑兵挥舞着弯刀,冲向十箭部众时,十箭部众并未有太大伤亡,他们且战且退。

“早就听闻,西突厥的十箭,是突厥的精锐,今日一见,方知所言非虚。”

手执令旗的杨林,远远看到西突厥十箭的表现,道:“虽败而阵不乱,难得,难得啊!”

十箭之败,并非败在他们战力不强,怯懦畏战。

而是,败在他们没有与隋军大将抗衡的将领统兵。

若是有一个强人统领十箭部族,杨林就是能得胜,也会损失不少兵将。

是役,达头可汗大败,杨林亲率隋军、d突厥骑兵,两路联军追击达头所部。

从金山之南,跨越金山,一路追到金山之北。

也就是在追到金山之北后,杨林终于勒兵而止,在金山之北安营扎寨。

“这金山南北,就间隔一山,气候差距竟如此之大。”

夜色沉寂,吕尚看着金山北麓的冰雪,紧了紧身上的裘衣。

“难怪达头拼了命的,也想抢占沙钵略的漠南,漠南、漠北虽只有一山之隔,但漠北苦寒,而漠南丰沃,得漠南者,才算真正统一突厥。”

“毕竟,突厥膏腴之地尽在漠南,没有漠南的突厥,如何能养得起数十万控弦之士。”

达头可汗之所以能集结六十万大军,是因为他父亲室点密可汗,征服了西域诸国。

他的六十万大军,除十万铁骑是十箭部众外,至少有三十万众,是西域诸国的联军。其他二十万众,又有八万是铁勒诸部的兵马,最后的十二万是阿波可汗与贪汗可汗的联军。

就在吕尚思量金山南北差异时,眼角余光瞥见一抹明黄缓缓靠近。

他转头望去,只见一名身披袈裟的僧人,正朝着自己走来。这僧人的步伐,极为奇特,每迈出一步,足底便生出一朵洁白莲,莲绽放,虚托着僧人。

这僧人所过之处,踏雪无痕,白莲绽放,清净幽香四溢。

眨眼间,这僧人就穿过了营前哨卡,行至吕尚的身前,双手合十,道:“贫僧惠琳,见过将军,不知靠山王,可在军中,惠琳请见。”

吕尚蹙眉,手执三光紫文竹节鞭,看着这个自称惠琳的僧人,道:“不知,大师夜闯军营,所为何事又是因何,要求见靠山王”

惠琳神色平静,目光温和地看向吕尚,不紧不慢地,道:“将军莫要见疑,贫僧夜访,实是为了边疆的万万生灵。”

“突厥与大隋连年征战,百姓苦之久矣,贫僧发慈悲心,愿止干戈,听闻靠山王统兵,为征北大元帅,特来求见,望能共商止战息兵之策。”

吕尚听了惠琳这番话,手中竹节鞭缓缓垂下,淡淡道:“大师有此善念,殊为可贵,只是,这善念来的晚了些,若是能再早到几个月,也不至于我大隋耗费无数钱粮,劳师至此了。”

惠琳笑着坦言,道:“惭愧,惭愧,若非大隋天兵至,大败达头,贫僧又怎有机会至军前,求见靠山王老千岁,共商止战息兵呢”

“非是贫僧不慈悲,而是贫僧有心无力,如今达头大败,求情贫僧请和,贫僧本不想应,但不忍见边疆百姓再受流离之苦,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故而斗胆前来。”

“若能止战,大隋便可将耗费在战事上的钱粮,用于开荒屯田,修筑水利,百姓得以安居,突厥各部也能回归草原,休养生息,边境再无烽火硝烟,百姓同沐太平,岂不美哉”

说话间,惠琳眸子有散碎金光,看向吕尚。

金光映照,吕尚周身有千百神祇气息拱卫,犹如诸神之王,转动众生命轮,

“飞熊,”

就在惠琳一边舌绽莲,一边以天眼通观察吕尚时。

在杨林身边侍候的左天成,疾步从营地里走出,目光在惠琳身上一扫,而后看向吕尚,拱手道:“吕将军,王爷有请大师入帐详谈。”

“善哉,善哉,”

惠琳面带笑意,点了点头。

吕尚侧身,对惠琳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大师,请。”

惠琳跟着吕尚、左天成,进入营地,稳步走进中军大帐。

只见杨林端坐在主位之上,两旁烛火摇曳,将帐内照得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