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家中可曾给你许配人家啊?
拿着银子买了些糕点与吃食,柳锦棠便往粥棚走。
昨日除夕她虽没有来粥棚,可粥棚却是开了火施了粥的。
当初要开设粥棚之人是沈元思,可他这一个多月也不过来了粥棚寥寥数次。
他买的米面只撑了几日,后面的米面皆是沈淮旭出的银子。
有句话柳锦棠并没有骗沈淮旭,那便是在这些难民眼中,他确实是个大善人。
百姓的眼睛是明亮的,加上柳锦棠总是时不时的提及沈淮旭,众人也就知晓,他们如今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皆是沈家大公子给的。
沈淮旭虽不来粥棚,可是名气倒是不小。
并非说沈家其余人就没有功劳了,只是拿银子与办实事是两码事。
沈老夫人给了银子,但她把银子给了沈元思,并没有给这些难民。
沈元思设立了粥棚,但他心思不在其上,也不操心粥棚中的事。
这沈家人呐,对事事都精,却无人问问她这月余来粥棚中的粮米还够不够,人手够不够,只会坐在屋檐下指手画脚,仿佛这粮米会滔滔不绝出现在锅中一般。
柳锦棠实则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沈淮旭离开的那一月之中问过沈老夫人,这粥棚是否要开下去。
沈老夫人表示自是要开下去的,并表示这水患何时治理好,何时再撤了粥棚,话说的好听,却半点不提买米的银两。
柳锦棠暗示她粥棚需要买粮米了。
沈老夫人却只是叫来了沈元思,并表示让她有什么事都找沈元思。
柳锦棠最是厌恶沈元思,哪里又肯问他要银子。
更何况她都没张口呢,沈元思就已经猜到了她要做什么,表示把买饼子的钱挪给她买粮米,还说粮米价格疯涨,让她实在不行往粥里掺些东西进去果腹。
对方都能说出这话,柳锦棠自也不愿与其多说。
好在她有先见之明,早前就与沈淮旭那处说好了,有了沈淮旭的支持倒也不缺粮米。
但她实则完全可以在沈家大闹一场,让沈老爷或者她娘出这笔银子,可她偏偏没有这样做。
并非是她不愿,而是另有打算。
见到她的马车,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
“是菩萨姐姐,菩萨姐姐来啦!”孩子王铁牛一张大嗓门一喊,惹来众人纷纷出了帐篷。
待马车停好,柳锦棠下马车时,周围已经围了一圈的人。
孩子们居多,大人也有,但多数都是抱着孩子前来打招呼的。
衣裳被扯了扯,是福宝。
柳锦棠正伸手拿着马车上的东西,感觉到衣裳被拉扯,都不用低头都知晓是谁。
“福宝乖,待姐姐拿完东西在抱你好不好。”柳锦棠把手中东西放下,顺势摸了摸福宝的小脑袋。
福宝乖巧的仰头看她:“菩萨姐姐,福宝可以帮你。”
福宝的小奶音叫着她菩萨姐姐,当真是可爱又叫人心软。
柳锦棠一开始还纠正他让他叫自己柳姐姐,但是纠正时对方喊她柳姐姐,待第二次见面便又成了菩萨姐姐,来回纠正了两三次柳锦棠便放弃了。
想着左右不过一个称呼,小家伙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吧。
“好啊。”柳锦棠自筐内拿过一串糖葫芦:“那福宝帮姐姐拿着这个好不好。”
“糖葫芦!福宝想吃糖葫芦!”福宝踮着小脚,两只小手扑腾着要去拿柳锦棠手中的糖葫芦。
他小脸冻得红红的,眼睛却又黑又亮,着实像个福娃娃。
柳锦棠笑着把糖葫芦给他,然后又给其他孩子分了糖葫芦。
在这一片施粥月余,有多少人多少孩子柳锦棠心头都是有数的,大一些的孩子柳锦棠给买了方块糖,让他们去分着吃。
看着福宝与那些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分糖葫芦吃,她有些欣慰又有些心疼的垂了眼睑。
真希望这场灾难早些过去。
“柳小姐,小的帮你。”这时三名大汉走上前来要帮柳锦棠拿东西。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插队盛粥被沈淮旭抓走的那几个闹事之人。
沈淮旭离开后没多久这三人就被放了出来,本也是老实本分之人,只是饿肚子饿了太久,看到吃的这才闹事。
在牢中受了一顿训诫,知晓了错误,出来后倒真的没在惹事,反倒因为身强力壮帮着粥棚干了不少活计。
柳锦棠很是奇怪,他几人身子健壮,也正值壮年,为何会与这些老弱妇孺一同逃难。
随便在哪找些活计都能自力更生,怎么又会饿肚子。
大汉表示,并非是他们不愿意干活,而是一路行来没人要他们。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掌柜愿意雇他们干活,他们辛辛苦苦忙活了两日结果对方不愿意结账。
他们闹到官府,官府以他们是难民的身份把他们打出了衙门。
自那之后他们便收了靠双手挣钱的心思,想着如今无家可归,能活一日是一日,怎么潇洒怎么活便行了,所以才会那般蛮横。
这一月接触下来,柳锦棠对他们印象也改观了不少,同时也知晓了他们三兄弟的名字。
但为了好叫,柳锦棠便随着大家一起叫他们赵老大,赵老二,赵老三。
柳锦棠点点头:“那就劳烦你三人了,帮我把这些东西放到灶台前。”
“好嘞!”赵老大朗声应下,三人动作迅速,没一会就把东西尽数搬到了灶台跟前。
灶台里的粥已经熬得黏稠,柳锦棠绑了袖子开始干活。
众人纷纷拿了碗前来盛粥,有那与柳锦棠熟络的婶子盛了粥后就蹲在灶台边与她唠嗑。
“柳姑娘开了年便十四了吧,再翻一个年头就能嫁人了,家中可曾给你许配人家啊?”
柳锦棠不是第一次被这些婶子问这个问题,她次次都以年纪未到为由搪塞过去,但这些婶子却乐此不疲的总是问她。
柳锦棠觉得好笑。
“家中还未给我许配人家,我年纪还小,并不着急。”
柳锦棠一边说着一边给面前小姑娘打了粥,又给了她一块糖糕。
小姑娘开心的不行,捧着碗蹦蹦跳跳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