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挥镰弯腰收粮忙

第227章 挥镰弯腰收粮忙

李响也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转发了小白象族群进入境内的那个视频,并发了欢迎鼓舞的表情。

洛菲菲立马点赞,并转发。那头小白象,她也去看过的,也是十分喜欢。

姜采儿看见洛菲菲第一时间转发,不由皱了皱眉,不过,她现在正和李响一起,在省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参加许轩和张悠悠的婚礼。

许轩给他安排的座位很特别,居然和一群老头老太太坐一起。

而且不用问,李响就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因为好多都是新闻上经常出镜的“熟面孔”。许轩的爷爷自然也在其中。

李响是客,人家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坐了。

李响虽然不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但也颇具口才,姜采儿自不必说,满腹的才学,国内都没几个比得上她,最关键的是,两人都自信朗朗,没有特别表现,也没有特别阿谀,亦没有丝毫清高和傲气,然后长相还是一等一的金童玉女,就那么淡淡地坐在那里,特殊的气场散发,让人忍不住生出亲近与交谈之心。

许轩的爷爷是知道李响的,但是他没料到,李响今天带来的这个女孩子,也是饱读诗书,言谈举止颇有大家之风。

李响和姜采儿,与这一桌子两家的长辈们一起,言笑晏晏,居然和每个人都能接得上话,还十分得体,而且显示出不俗的学识,尤其是姜采儿,可谓古今中外尽皆知晓,不仅令在座的许家和张家的长辈们惊奇,更令宴会厅的其他一些宾客们诧异连连,不少人就偷偷打听,那一对年轻男女是什么人,怎么能坐那一桌

而且,居然还和大佬们谈得很尽兴

“那个男的我认识,好像是许少的朋友,是省内的一个粉丝量还算可以的网红,不是头部,大约排得进前二十吧。”

“我查过,也就三千多万粉丝而已。”

“那怎么能坐那一桌”有人不解,一个小网红而已,根本上不了台面。

“好像还是九色鹿翡翠的大股东,和许少一起合作做生意呢。而且,据说许少在翡翠生意里只占20%股份。”

“真的假的”那人倒吸一口凉气,忍不住又问,“真没背景?”

“真没有,农村来的土鳖。”

“不可能,许少是什么人,我百亿的资产,想和他合作做生意,都被他拒之门外呢,后来好不容易托关系才搭上线,一个农村的土鳖有这能耐还是他自己拿大头,许少拿小头”

“那就不清楚了,也许,背后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吧,要不然,许家和张家的大佬不可能对他们那么客气。”

这次的婚礼很隆重,但是又很简朴,说隆重,是因为到场的不乏重量级人物,官场上的就不说了,单说商场上的,百亿以下身家的几乎没有。

说简朴,是因为酒席和布置都相当简朴,婚礼仪式也很简单,看起来就像普通市民家举办婚礼一样。

酒桌上,白酒也就两百多元一瓶的那种,红酒顶多也不超过三百元,烟也就是二三十元一包的普通烟,甚至可以说略有些寒酸。因为稍微家境好一些的人家举办婚礼,所用的酒水、香烟都比这个要贵。

而菜式,估计不超过两千元一桌。

至于礼金,一概不收。

李响和姜采儿事先得了许轩叮嘱,也就是送了一捧鲜过来。

司仪也没有请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知名明星担任,而是一名不知名的主持人,据说是女方家的一个亲戚。

姜采儿私底下跟李响说,以后他们俩办婚礼,要不要也从简

李响摇头说道:“人家什么家境,我们什么家境我们就算办到天上去,别人也管不着。”

“那倒也是。”姜采儿点点头,不由有些同情许轩和张悠悠,办个婚礼,居然如此简约。

婚宴结束后,许轩和张悠悠送别宾客,拉住李响的手,低声说道:“没办法,两家长辈要求的,我们没有大办特办,招待不周别见怪,多留两天,我们再好好陪你们玩玩。”

李响就笑:“已经很好了。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留就不留了,因为马上要下大雪,家里还有点事。”

“那行,过些天我们去找你。”许轩说道。

张悠悠也连连点头,十分期待。

因为大家之前有约好,如果今年再下大雪,就一起组队去打野的,回想起去年的“不打不相识”,许轩感觉,那时候自己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他和张悠悠现在成为一阶超凡者后,才知道现在的李响是如何的深不可测。

去年他被李响空手夺弓箭,当时,短短数个呼吸,李响疾扑而至,仿若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当时,他觉得哪怕自己拿的是热武器,也未必能挡得住李响,只觉得,看李响犹如井底之蛙见空中皓月。

他从未见过李响这样厉害的人,所以有心和李响结交,每每李响直播,就来刷礼物捧场。后来总算以“诚心”打动了李响,并得到了机缘。

前不久,他凝聚了第一处灵力旋涡,然后再看李响,就感觉不是井底之蛙望天上皓月了,而是……一粒浮游望青天。压根不是一个维度的那种感觉。

李响灵体小成,偶尔泄露出来的一缕灵机,都让许轩深深震撼。

而李响,和许轩交往,也仅仅是一个尝试,可成可不成的那种。没想到许轩这人还可以,不愧是世家出来的,特别讲究,尤其是在翡翠变现这事上,出了大力。

李响毫无根基,无商业上的人脉与渠道,也不擅长做生意,会的顶多是直播卖货,然后其他的基本上就是甩手掌柜。

许家,是前世西南地下城的领袖,而李响在李家村建基地,离西南地下城也就两百多公里,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末世时守望相助,共抗时艰,这才提前铺垫一下。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需要礼尚往来,关键时刻才有用。

就好像借钱一样,平时八辈子都不联系的,突然打电话去借钱,人家谁借你。

李响一人,顶多庇护十万人,即便有洛菲菲相助,也就翻一倍,二十万人,如果再加上姜采儿,有信心庇护三十万人。

可是,中国十四亿人呢,他再大的本事也照看不过来。

所以,和其他势力联盟,就成为首选。

李响打算,机会合适了,就去江浙一带走走,见见那边地下城的领袖,可是,前世时是认识,这一世,人家可能根本不会给他面谈的机会。

反正,离末世还早,也不急于一时。最重要的,这仅仅是一个尝试的方案,如果结果不好,他一个人也可以单干,三十万人就三十万人,保住这三十万人,人类就可以健康地繁衍下去。

这三十万“火种”相当于基本盘,其余的只是竭尽所能,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为了多救人,让人类以后的日子好过一些,他放下架子去结交一些未来的领袖家族,这点“委屈”不算个事。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当下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的大雪要提前,粮食要减产了。

往年的晚稻,大部分都十月中旬收割,晚一点的甚至十月下旬以及十一月初收割,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十月上旬收割,可是再早,也没有像今年这样,才10月2号呢,就所有人行动起来,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抢收工作。

很多稻子都没有完全成熟,可是,再不收割,等大雪下来,就收不了了。

大雪降临,极寒天气,稻谷就会停止生长,冻死,没成熟的也不会再成熟。

而收割之后,还需要几天时间来晒。现在每天都是阴沉沉的,也没有阳光,但好在风大,也许可以风干。

由于割得早,恐怕不仅仅是产量缩减,还会影响稻谷的整体品质,增加收割与加工的难度。

比如有些稻谷没成熟,里面的分和淀粉含量不达标,即便晒干了,加工的时候也会形成大量的碎米,不好吃,营养不足,只能磨碎了做米糕,或者直接拿来喂猪。

“呼”“呼”

冷冽的北风跟刀子似的,妖风阵阵的感觉,李响家才两亩地的晚稻,他七阶超凡者,一天时间就收工了,不仅全部割完,还手动脱粒,并晒在了后院的水泥晒场上。

然后,他去帮其他家。身为村长,自然有照拂村民,尤其是老弱病残的责任。

外面的风这么大,像一些瘦弱的,比如三婆,压根出不了门。一出去,很容易被吹走的感觉。

姜采儿很郁闷,她想要下地帮忙,姜建国夫妇自然不允许,让她在家里安心读书。

她过来找李响,李响也让她听从父母的话,在家里读书好了,顶多帮忙做做饭。

“哥哥,你是嫌弃我累赘吗”姜采儿很郁闷。

李响就笑道:“你是科研人员,以后管学术,管技术,管知识传承就行了,干体力活太浪费。”

智慧女神,不是用来干粗活的。

“可是,我真的很想帮你啊。”姜采儿嘟着嘴说道。

李响摸了摸她的小脸蛋,说道:“帮我又不一定非要干这些活,发挥你的特长才是最好的方式啊。”

“那好吧。”姜采儿只好无奈地回家去了。

两天之后,姚瑶、赵雪晴、雷晓慧带领各自旗下的小姑娘们,雷家明则带领一众保安们,纷纷“归队”,前来听从李响的指挥。

因为,他们各自家里的活都差不多忙完了,然后家里人催促,让他们过来上班。

家里人是这么说的,不上班都有工资,你们真以为有这样的好事啊,就算真的有,那也是人家李响大方豪爽,但是咱们不能不懂事,没有活也要去找活干。

虽然每家每户说的话语不大一样,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因为待遇太好了,万一被开了,或者李响的生意黄了,受损失的还是大家。

这么好的工作,大家及大家的家人们,都不想失去。

所以,大伙儿就先后来报到了。

“来了也好,咱们一起,先把李家村的稻田给收了,然后再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去帮忙。”李响说道。

大家轰然叫好。

每个月都有工资可领的,干什么活不是干啊,而且跟着李响做这些事,更有意义。

李响振臂一呼,麾下五十余人一起跟随,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他们风风火火,席卷诸多农田。在日渐老龄化的农村里面,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们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抢收,自然是不要钱的,连饭都不用管,就是纯粹帮忙。

而且,不限于晚稻,还有玉米、红薯、黄豆和生等等。

能收的,自然都是第一时间帮忙收回来。等到超级大雪冰封,估计只有烂在田里了。

这支抢收队有李响、姚瑶、赵雪晴、雷晓慧、雷家明五名超凡者,其他一些保安也都是身手不凡,小姑娘们也都是手脚麻利,大家都是农村出身,干农活的好手,效率极高,比机器还收割得快,因此,宛如一股春风,吹遍十里八乡。

因为在山区的缘故,有些田零零碎碎的,甚至还有梯田,大部分梯田1.5米-3米宽,有的甚至不足1.5米,机器不方便开进去或开不上去,开上去了也施展不开,人力反而是唯一的途径。

一句话,机器可以干的,他们能干,比机器干得还好,机器干不了的,他们照样能干。

李响跟那些村支书都是“好兄弟”,村支书们也是定期去镇上开会,或者聚餐的,李响虽然一直忙来忙去,不是每次都去,但上任以来也参加过三四次了,凭他两世为人的手段,自然和这些村支书们相处得极好。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被几位村支书写了表扬信,递到镇里去了,然后又不知怎么传到了县里。

然后,县电视台的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来到田间地头,给抢收队拍摄视频,并进行采访。

不仅仅是采访李响,还采访抢收队的其他成员,另外,还采访那些受到帮扶的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