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无需点卯了

第236章 无需点卯了

张邦奇手里拿着陈凡的判词,不可置信地抬头看了看陈凡:“你这……是找人捉刀的吧?”

“之前故意拿出一份散判,装作自己什么都不懂,实则你早已深谙此道,对不对?”他的声音逐渐尖利,瞪着陈凡,一副要吃了对方的样子。本文搜:齐盛小说网 免费阅读

“呃,学老师,这就是学生刚写的。”

张邦奇盯着陈凡的眼睛看了半晌,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这,这这这,这不是妖孽吗?

难怪刘祭酒和洪升都颇为推崇此人,若这真是他刚刚写的,那……

他的目光重新转回纸上,当他看见“今人无心为国,有路怀私,乏冰鉴之明自蔽知人之哲;居山涛之任,空存密启之公”这句时方才相信陈凡。

因为写判词都是有格式的。

比如陈凡这句话中前两个字“今人”,在判词中就是一种代称,是指犯罪之人的意思。

但判词中不能写“今人”,而是要写“今某”。

从这一点就能发现,对方是真不知道判词写作。

张邦奇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

本以为接着教人家判词写作,可以让对方承他个人情,像陈凡这种少年成名,科举顺遂之人,官场和士林之人都是很愿意跟他结交的。

可现在自己手里的那点东西,人家听了去,转眼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自己研究了几十年写出来的东西还要好。

这特么还怎么“结交”?

《举用有过官吏》这在判题上,叫做“判目”,也就是此科出题的题目。

后面的【吏】字是标示出这一题出自吏律。

“凡官吏曾断罪罢职役不叙者……”这本不用写在这里,但陈凡却将《大梁律》相关的条款在录在下方。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对方不仅骈俪体写得出彩,其人也深谙律令。

张邦奇盯着陈凡心中暗道:“这是个文采斐然,又不迂阔,且读书甚多、博文广记之辈啊,将来前程……”

再看陈凡的正文,对仗工整,处处用典。

比如第一句“南阳徐庶,识卧龙名隐之推;北海祢衡,见鹦鹉才高之赋。”

徐庶在去曹魏之前,向后主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祢衡曾赋诗云:鹦鹉能言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又比如【连敖坐捕,重登大将之坛;督尉无功,更拜护军之爵】之句。

连敖是战国楚国的官名,但这里代指寒心,后半段则代指汉武帝时期的公孙敖。

韩信曾任【连敖】这样的小官,且被夏侯婴在刑场上救下;公孙敖救出在建章营当差的大将军卫青,两者情节有些雷同,所以陈凡举了这两个例子来说明题目,并且官名对官名,对仗及语义都十分工整。

“冰鉴之明,这是说曹魏时司马德操知人善用,时人谓之【冰鉴】。”

“空存密启之公”指的是山涛凡事都会做笔记,而且记得非常详细,当时的人称这个笔记为【山公启事】。

“桃李悉公门之植”这句话说的是狄仁杰,天下贤才乐为用之,时谓之【桃李聚于公门】。

“画龙岂骇真形”,这个嘛就简单多了,无须赘言。(大家猜猜这说的是什么?)

然而,陈凡的答案里,真正关于判决的部分是什么呢?

只有尾句【合坐妄举常刑,难受进贤上赏】。

这句话对于一条司法解释来说,失之于空泛,但对于科举判词考核来说,却恰到好处。

科举判词五道,首重文采,只要对律法稍有认识即可。

按照张邦奇的经验,文笔华丽,用典繁多才是通关的秘诀。

因为从唐代开始,一直到如今,判文便首重文采。大梁仍然延续着这个传统。

陈凡看着对方捏着自己的“答题纸”,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心里只觉得有些好笑:“学老师,我点卯的事情……”

张邦奇小心翼翼折起纸来收入袖中,嘴唇颤抖着嗫嚅了半天,这才点了点头道:“准你无需每日点卯,但月考、季考、科考和岁考却不得缺席。”

陈凡大喜,总算搞定“合规旷课”这件事了,他躬身一揖,准备告辞离开。

谁知张邦奇黑着脸道:“我这个教谕刚刚上任,今日【释菜】,你小子不会也不肯到场吧?”

释菜礼是一种祭祀形式。

祭祀对于天下儒学来说,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

根据朱熹的意见,祭祀时不设塑像,而用木主。

何为木主?

其实就是用木片做个牌位,以表示咱们儒家跟佛道两家塑像崇拜是不同的。

儒家的祭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释奠礼,另一种叫释菜礼。

这两种祭祀都是用来祭祀孔子和诸位大贤。

不同的是,释奠礼更为正式,一般是要用猪、羊全牲供祭,而释菜礼则只用枣、栗、野菜和鱼来供祭。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每年春秋两季仲月仲丁日行“释奠礼”。

而释菜礼则是生员和学官刚进书院或者官学时举行的。

陈凡虽然弄了个弘毅塾,但他并没有搞这种仪式,因为弘毅塾就是个小小社学,这套规矩对于弘毅塾而言太过于“繁杂”了。

今天听说能见识到“释菜礼”,他还是比较好奇的。

就在这时,一个六十多岁、满脸菜色的老人走入公廨,见到张邦奇后,他拱手一揖道:“张教谕,生员们都已经聚在大成殿前等待,应到三十四人,实到……实到十二人。”

陈凡听到这话顿时感觉心中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

原以为自己已经属于恣意妄为的学生了,谁知道相比于这些人,连学老师的释菜礼都不参加的这些人,自己简直是个乖宝宝。

张邦奇闻言却是一脸平静,微微点头对那老头道:“辛苦了,焦训导。”

原来这人竟然是海陵县学的训导。

陈凡连忙转身朝那人施了一礼,那焦训导似乎有些老花眼,眯着眼看了陈凡半晌才恍然道:“原来是陈兄弟。”

陈凡大吃一惊,这可是县学的副校长啊,竟然跟自己这个学生称兄道弟。

可见张邦奇似乎对这个称呼也不吃惊,他这才恍然,早前听说县学里学官跟生员称兄道弟,原来这是真的。

这么一说,释菜礼都敢不来的二十一人,他们的行为也就“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