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古代版水写布
第191章 古代版水写布
“东家,有了这东西,我就可以对照着这个……【教案】,来给陆公子讲课了。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猴 kanshuhou.com”
“没错,比如说到这个点怎么写,你可以让她隔着屏风,先看你演示一遍,然后再让她写,写完拿出来给你看,有什么问题,你对照教案给他讲授,这样她更容易理解。”
“好!这个办法好!”
“既然你也认可我这个办法,那接下来的教案就交给你了!”
“好……嗯?”郑应昌惊了,不是,这特么怎么又变成我的活了?
陈凡振振有词道:“这个方法只能解决那女公子上课时的问题,咱们放课后,她难道就不练习了?我得给她准备别的教具。”
郑应昌不解:“照着教案练习呗?”
“那没人给她指出问题所在啊?”
郑应昌托着下巴,脸上又露出苦恼的神色。
半年时间速成一种书体,这本来就是个很难的事情,如果不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练习,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东家你……”
“呵呵,山人自有妙计。”陈凡抚着光滑的下巴,神秘兮兮。
第二天。
陈凡早早出门,回来后带来了一匹绢。
郑应昌一大早就听陈凡说,他要出去给陆公子弄些教具过来。
“教具就是这些绢布?”郑应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陈凡笑道:“流水难穷目,斜阳易断肠,谁同砑光帽,一曲《舞山香》”
“听过这首诗吗?郑兄?”
郑应昌点了点头:“苏东坡的《落梅》啊!”
“噢~~~~”他突然恍然大悟道,“你想做个砑光帽!”
砑光帽又叫砑绢帽,这种帽子在以前非常有名,很多名人大家都喜欢戴。
陈凡白了一眼老郑:“我要做的是砑光绢。”
砑光绢是制作砑光帽的原材料,这种绢布说白了就是用普通的绢布用玉石辊(或铜辊)反复碾压得来。
《齐民要术》有载:“砑绢百遍,光可鉴人!”
郑应昌不解道:“东家,你要用这玩意干嘛?”
陈凡笑了笑:“你还记得我之前跟你说过,院试时,李世亨让考生用明矾水密写记号的事情吗?”
郑应昌越听越是糊涂:“记得啊,怎么了?”
陈凡微微一笑:“你等着看吧。”
说完,他从包袱里又掏出一个铜匠房里买来的铜制车轴,这玩意一般是大户人家马车上用的,代替了木车轴,可以让马车车轮更加耐磨损。
只见陈凡见那擀面杖似的车轴放在绢布上,双手一推一回,像是擀饺皮似的,就这么“擀”了起来。
看不懂,真得看不懂。
郑应昌只觉得陈凡今天神秘兮兮的,好像要搞什么大事。
过了不久,那绢布上纹理间隙被重物擀制的更加紧缩,绢布表面渐渐出现了光泽。
就在郑应昌以为陈凡还要继续“擀面”时,谁知陈凡拿着那绢布朝太阳看了看,接着很满意的就放了下来。
随即他去了一趟厨房,回来了端回了一碗米浆,原来这是他临走前就请周氏准备好了的。
他将米浆放在桌上,又从出门时携带的袋子里拿出一包粉末来洒进米浆水中。
郑应昌看到这一幕,试探着问:“这是?明矾?”
明矾自东汉时就被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药品,说是有止血、解读的功效。
大梁百姓更是发现用明矾可以沉淀水质,陈凡买来很是容易。
只见他将米浆和明矾的混合液体充分搅拌均匀后,便拿出那张砑绢,细细涂抹在光滑的那一面。
很快,砑绢上的水分就在光的照射下挥发了。
陈凡满意地摩挲着砑绢布,笑着对老郑道:“郑兄,跟我来,试试成品好不好用。”
带着满头雾水的郑应昌,陈凡来到屋内,他提笔蘸墨挥毫在那绢布上写道:
永字八锋藏,九宫镇庙堂。
颜筋擎岱岳,柳骨刺寒霜。
褚遂良摹碑,汗浸洛阳纸。
法度森严处,墨痕即史章。
郑应昌看完点了点头:“东家,字是好字,诗是好诗,但你折腾半天,就为了在绢布上写个诗,你是不是早上吃多了,脑子糊住了?”
“你知不知道,就这点擦屁股都不够的绢布,换成竹纸,可以买十刀。”
郑应昌一脸心疼地看着那张绢,恨不得拿去淘洗淘洗给自己袍子贴个内衬啥的。
陈凡哈哈大笑:“郑兄,别急,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郑应昌正疑惑呢,突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片刻后,本来还要等好久才干的墨迹,竟已经干了。
陈凡微微一笑:“若我要将墨换成水呢,你再看看。”
还是刚刚的那首诗,陈凡用毛笔蘸着水,在那首诗的下方又写道:
韦诞制墨燃松烟,右军鼠须写黄庭。
澄心堂纸映星斗,端溪紫玉吮蟾精。
文房四宝聚灵韵,字匠终难窥玄门。
须知点画通宇宙,一管柔毫载道存。
可以说,虽然是绢布,但可能因为经过碾压,导致绢布密度提高,所以陈凡的每个字,提按转折,每一笔都清晰可见。
而且,即使是透明的清水书写,在白绢上却留下了书写的清晰痕迹。
郑应昌越看越惊,越看越是爱不释手。
随着那清水逐渐变干,白绢又恢复了原样。
“也就是说,这是一张可以重复书写的绢布?”
陈凡点了点头,哈哈笑道:“若我在这绢布上,先用漆描出某个字的轮廓呢?”
郑应昌瞪大了眼睛:“然后陆公子就可以根据这个轮廓,来判定自己的字有没有超出法度?”
“哈哈哈,郑兄,你都学会抢答了。”
郑应昌犹自傻傻看着那张“古代版水洗布”愣神,片刻之后才问道:“你脑子怎么长的?”
陈凡得意道:“这可不是我发明的,古有记载,北魏时敦煌僧人就曾用砑光绢蘸清水练字,字迹保留至干燥,每日可书写30-50次。”
“你从哪看来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你都没听说过?敦煌遗书你总听说过……”话说一半,陈凡立马闭口不言,特么,他这才想起,这个记载出现在敦煌遗书s.2144里,以前上大学时看过。
但敦煌遗书是另一个时空中1900年踩在莫高窟17号洞窟中被发现的。
s代表的是最早发现的英国人斯坦因。
至于2144是整理出的文献里,有关书写和书写习惯的相关文献。
陈凡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一是大学里老师教过,二是他参观苏州博物馆时,博物馆曾复现此法,故而他记忆贼深刻。
“敦煌遗书?这又是什么?”
“咳咳!不该问的别问。”
“呵呵,我现在有一个大胆的猜测!”郑应昌恍然大悟,“你跟李世亨其实是一伙的。”
“谢特,这个月扣你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