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引申

顾炎武曾经说过,“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

从这里就能看出,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经义的俗称。

除了八股文之外,经义还有八比文、时文、时艺、举业、帖子、括、程文、墨卷、房稿等等很多称呼。

经义、经义,顾名思义就是这种问题专门用来阐述《四书》、《五经》中的义理。

在陈凡的上一世,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八股文应该分为八股。

其实,这完全是对八股文缺乏研究的表现。

自古以来,文无定格,所谓“八股”,原本专门针对经义中一种答题形式——两截题的俗称。

久而久之,便被不懂行的人觉得两截题的这种答题套路就是经义的固定答题模式了。

这点从八股文的另一个名字“时文”就能看得出那些专家学者的谬误。

时文者,时之所尚。

时尚的文章,文无定式,都是跟着潮流走的。

说白了,考试时,你若是一成不变,永远按照上下两截断,一虚一实的定时来写,在这个时代,那是要被人嘲笑的。

陈凡穿越过来时,这些东西他原本也不懂。

好在前主的记忆里,似乎对时文这一块非常重视,所以陈凡才对八股文有了些许粗浅的了解。

因为总不能让读书人们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写文章。

很快,参加《小子》这篇制艺的读书人们便来到州学科考的考场。

考场很大,都是长排桌凳,桌子和桌子、凳子和凳子之间都用竹篾拴了起来。

这其实是一种防止考试作弊的办法。

只要你身体微动,这种用竹条连接的桌子板凳全都会晃动起来,动静极大。

真要到正式考试,一个应试者,若总是发出响动来,监考的考官可不会管你有没有作弊,他会直接拿着一个朱铃来盖在你的试卷上,你最后考得再好,有了这个印,也要降一等。

闲话少叙,所有读书人全都坐定。

陈凡坐下后,身边还有很多人皱眉凝思,显然还是没搞清这小子出自何典。

可来这监考的州学教谕却并不给众人思考的时间,很快便安排仆役分发纸张。

众人看到考纸只有两张,顿时齐齐哀嚎出声。

两张考纸也就意味着没有考纸,人家考得就是你临机应变和对论语的熟悉程度,可不会给你思考打草稿的时间。

陈凡拿到考纸,先将题目誊录在上。

这里抄题,跟后世又有不同,题目的字体和大小,要跟文章中的一模一样,绝对不能想当然,觉得题目的字就应该大,陈凡刚刚穿越时就犯过这种错,最后被堂兄好一顿训斥。

将题目誊好,陈凡开始正式构思这篇文章怎么写。

一篇好的经义,首先要有个好的开头。

也就是八股文章中最重要的一点——破题。

破题之要,在于提纲挈领。

考官看到你的破题水平,就能知道你这篇文章大体的水平。

一场考试,几百几千张、最宽张的时候有几万张经义文章,考官不可能一一看过去的。

所以,破题最为关键。

陈凡的思维回到题目中。

曾子临死前,为什么要把弟子叫到身边,给他们看自己完好无损的手脚?

陈凡觉得,儒家以仁孝为先,所以何为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为孝。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几十年的时间里,想要保持身体没有伤口,没有破相,这其实真得很难。

曾子快要死了,他把弟子叫到身边,让弟子们看,我这一辈子总算没有毁伤父母给我的身体,我松了一口气。

而你们啊,还要继续努力啊。

小子们。

大概其,陈凡觉得这段话想要表达的就是这番意思。

他思索片刻,最终在纸上落笔写下破题:

大贤有意于门人,而呼之使自觉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曾子想要传授门人些东西,于是把门人叫到身边,给他们看自己手脚,却不明说,很多东西还是要这些门人自我觉醒的。

这个破题,陈凡写下后就不是很满意,觉得实

在太过平平无奇。

并没有那种高屋建瓴的阐发。

不过陈凡并不在乎,这毕竟不是府试、院试,写得不好也无所谓。

就在他准备落笔时,陈凡突然停下笔。

“虽然这不是府试,但在场有洪升这样的宿儒,还有知府周良弼与知州薛梦桐在旁。”

“自己若是写得太差,岂不是让周良弼心中坐实了我教不了他家孩子?”

“估计也会让薛知州的推举变成笑话吧,毕竟我去海陵办社学是他推荐,安定书院那里肯定已经收到了消息。”

陈凡看着破题,心中有些后悔下笔太过轻率。

他这时重新放下笔,脑海中盘算如何把这篇文章写的漂亮些。

曾子临死前把门生弟子叫到身边,是为了教导弟子们要知道什么是孝!

陈凡皱眉:“这一点,应该很多人都能想到的。”

都在第一层,没有什么闪光点可不行啊。

那从这一点能不能将这件事引申出去呢?

“孝!”陈凡口中沉吟。

突然,他的眼中亮光一闪而过:“孝,仁孝。儒家之所以能够成功,这两个字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由孝及仁进行阐发,那自己就能登上高台,刷掉大部分竞争者了。

他将脑子里的想法捋了一遍,突然一下子似乎想通了很多。

曾子一辈子保护身体不容易,那一辈子做个好人是不是更难?

作为孔子的高徒,曾子致力追求“仁”,渴望成为君子,乃至圣人。

但是,要做到心归仁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很难的。

人的思想心意,如雾如电,念念不息,如大海中的浪头翻滚,谁能保证其一生都没有罪恶的念头产生?

就算没有恶念,那私欲呢?

一旦产生恶念和私欲,人心就不再纯粹,就会有失慎独,背离“仁”道。

陈凡想到这,心中已经搭好了这篇经义的框架。

“还不够,想要出彩,时文时文,文体要够时髦!”

“有了!”

只见他落笔在纸上写道:“夫小子则有小子之身矣,呼之而有不悚然者哉!”

“孰有身而非百年必尽之身,孰有身而非即千载不朽之身。小子思之,其所以必尽者谓何,而其所以不朽者亦谓何?则小子之无歉于小子者,固自有在二能不为之恻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