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知止而后有定

周良弼对于身边的讨论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在知府任上已然五年,之前也已经监考过一届府试,早没了第一次的新鲜感。

这次府试,他唯一好奇的就是自己儿子的老师……陈凡。

之前在弘毅塾,他曾经听过陈凡对于作文的高论。

没错,就是高论。

以骈文入程文,这是国朝乃至先朝都没有过的奇思妙想。

在他看来,陈凡这次一定就是用这种形式来作文。

到时候阅卷,他一定能从考生的卷子中发现哪一份是他的。

“若是做的好,要不要给你个府试案首呢?”

“府中不少人都知道,良弼在他的弘毅塾读书。若是给了案首,恐怕会让人说闲话,明年就是大计之年,假若有人为此参我一本,恐怕我的仕途还要生些波折。”

“但若是真作的好……”

周良弼心中有些犯难。

想到这,他不由朝下方考棚看去。

他早就看见陈凡所坐的位置,定睛去寻,却发现……

此时的陈凡心里那个郁闷啊。

之前说过,考棚内设有长条桌和条凳,长度跟考棚相等。

每距离二尺坐一个人。

这种桌凳都是由府衙工吏置办的。

说到这,懂的都懂,经过胥吏之手的东西,那质量简直可以说是感人了。

桌凳的板子又薄又脆,中间还有很多大缝。

桌子还好,陈凡随身带着一块蓝布,这块蓝布就相当于后世的毛毡,用来铺垫桌子用的。

但凳子就麻烦了。

陈凡刚刚还在打草稿,正写得高兴呢,下意识挪了挪屁股,谁知凳子下面传来“咔嚓”一声。

这一声顿时惊得陈凡头上冒出一额冷汗。

陈凡丝毫不怀疑,只要自己再稍稍用力,这屁股下的条凳便有折断之虞。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条凳,把凳子挪到凳腿的位置,坐在那上面不就安全了?

陈凡不是呆子,怎么可能想不到这点。

但府试考棚的桌凳,一排有十几张,为了防止更号,府衙早将这些桌凳全都用竹条钉在一起了。

考试时,考生只要手足稍稍一动,整条桌凳便随之晃动,进而整排桌凳也都晃荡起来。

陈凡刚刚想挪一挪条凳,早就惹得这一-排考生侧目了。

就连守着这排的号军和书吏也频频用审视的目光打量向他。

这下完犊子了。

陈凡是坐又不敢坐,站也不敢站,只能身体前倾,半拉屁股轻轻耽在那条凳上不敢用力。

这么坐过的人一定知道这种坐法的痛苦。

下半身小腿需得使劲,撑着身体的重量。

上半身胳膊也要使劲,协助小腿发力。

陈凡只余下一只手用来写字。

这种情况下,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好在此时,第一篇文章他已经打好了草稿。

又检查了一番,见没有犯讳的地方,于是趁着体力尚算充沛的时候,赶紧誊真到试纸之上。

当他一气呵成将之誊真完成后,前胸后背早已湿透,脸上更是大汗淋漓。

七月流火,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他是一边半扎马步一边写文章。

要不是这阵子一直在锻炼身体,他早就累垮了。

即使这样,他此时也觉得浑身肌肉酸痛,气力耗尽。

就在这时,有人抬手,要去茅厕。

陈凡赶紧也跟这一排的号军与书办打了招呼,接着上茅厕的机会活动了一番手脚。

等他重新“坐”下后,身上虽然还有些酸痛,但比刚刚好了许多。

他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细看试纸上的第二题。

《知止而后有定》

陈凡其实刚抄题时,心中就高兴坏了。

这句话出自《大学》,《大学》是之前陈凡的短板。

早前说了,陈凡穿越以来,他的童生身份绝对了撞了大运的。

前身只学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他都是泛泛读过,压根没有钻研。

之前的夫子之所以让他去参加县试,也是想让陈凡先熟悉熟悉科场,下一

场再正式备考。

谁知那一次县试时,杨廷选的前任出的题都是《论语》题。

前身也不知道怎么懵的,最后竟然县试中了,虽然名次靠后。

但如今的陈凡可不一样了。

他这次府试其实也有短板……《中庸》。

但谁知道这次府试出题,竟然给了一个《孟子》题,一个《大学》题。

这段时间以来,系统一直围绕着《大学》在补齐他在四书上短板。

《大学》这本书他可以说是早已圆融贯通。

更何况《知止而后有定》一题,出自该经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即使不了解这本书的人也多少听说过一些的。

这篇文章,陈凡早前私底下就给自己出过题。

所以将之前打过腹稿的文章直接拿出来润色一番后,便在稿纸上写了起来。

“圣经推止至善之由,不外于真知而得之也。”

开宗明义一句话,什么叫至善?在于你脑子清醒得到的东西。

什么止、什么定、什么静、什么安、什么虑,我统统总结一句话。

陈凡写这篇文章,心中打定的主意就是不废话,全程干货,不东拉西扯说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夫学知所止,天下之真知页,而定静安虑因之,此至善之所由得与?则亦求端于知而已矣。”

第二句,作为第一句的补充,充分点名自己对圣人这段话的理解。

接下来,就是细细阐述圣人话里的道理了。

要简洁,要条理分明,依然不能胡乱攀扯。

“今夫明德止于至善,然后天德之全,新民止于至善,然后为王道之备,入《大学》而求得乎此页,其亦先明诸心矣乎!”

……

陈凡越写越顺,越写越快,很快,稿纸上一篇文章便呈现出来。

又是一通检查,无误后陈凡才将之填写在试纸上。

等他抬头时,已经有稀稀落落的考生开始交卷了。

陈凡放下笔,感觉腿已经不听使唤了。

但身边的人还在奋笔疾书,他依然不敢坐下。

再耽误下去,他真的怕自己腿要遭殃。

看了看卷子,陈凡一咬牙,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