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规矩和课程表
周氏为几人斟了茶后便退下了。
到这会儿,陈准等人才各自坐下。
陈凡先是问了家里的情况,又询问了一番众人进城的收获。
不多会,话题转回侄儿陈永寿的教育问题上来。
“小二,不读书不知礼,永寿现在也不小了,天天在乡里耍也没个正行,我和你大哥商量着,让他来你这,你给他开蒙!”老爹陈准说出了来意。
陈凡闻言立即表态:“之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但一直都忙于府试,还没来得及跟大哥大嫂说,今日正好丫头也来了,那就住下吧!”
陈休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道:“永寿从小便贪玩,又被他娘宠得厉害,若是不停二弟的话,你叫人捎信来溱潼,我来城里揍他。”
他的话刚刚说完,舔着糖人的丫头不乐意了:“爹,我娘说我就是个读书的种子,聪明着咧,什么书我翻两下就能背!”
呃……
还有余宝珊、武徽两个村中小辈在场呢,陈准老脸一红,瞪着孙儿训斥道:“读书人谦逊有礼,你这小子,大话倒是说得快!哪有一点快要读书的样子。”
陈休拍着丫头的屁股,掸出一阵灰来:“少听你娘的,都怎么教孩子的!”
余宝珊、武徽两人在旁边嘿嘿然,只笑着看着祖孙三。
事情说完,陈凡刚想叫上父亲、大哥等人出去吃点东西,谁知四人连连摆手,说什么也不肯留下。
陈凡无奈,最后只能花钱去街上买了些酱卤的荤菜食,用纸包了给几人带走。
送到城门外,陈凡又拿了十两银子塞给陈准。
“哎呀,你在外花销应酬的地方多,钱你自己留着。”
陈凡却笑道:“我一个教书的夫子,没什么用钱的地方,爹你拿去用,家里不要太节省了!”
说罢又拿出个纸包递给大哥:“大哥,这是你托我给大嫂买的布料!你顺便捎回去吧。”
陈休闻言微诧,见陈凡将步料塞进他的手心才明白过来:“二弟,你……”
陈凡笑了笑:“家和万事兴,大哥不要不好意思。”
一语双关,可能余宝珊、武徽二人听不懂,但陈准和陈休却深深地看了一眼陈凡。
“走了!”陈准背着手,跟二儿子连个招呼都没打便离开了。
……
两日后。
县里面传出消息,说钱家叔侄之死,可能是过路的江洋大盗见钱家豪富,所以见财起意,杀人掠货。
最近市面上不安宁,泰兴虹桥发生的事情已经传得閭巷皆知。
又出了钱家这档子事,人们晚上睡觉都开始插门栓了。
陈凡知道钱家叔侄的死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哪可能突然冒出个江洋大盗来谋财害命?
但钱琦的死却意外的解决了压在弘毅塾身上的大山。
陈凡也准备伸展手脚,好好将自己的社学整顿一番,做大做强。
想要经营好社学,那就先要立下规矩。
当时社学草创,人数不多,所以陈凡可以随性一些。
但随着钱琦死了,海陵县本就没有什么出名的社学,他这一死,陈凡猜都能猜到,将来的不久,弘毅塾的生源会急剧膨胀。
这样一来,那订立下弘毅塾的规矩,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写什么呢?”
夜晚,住校的学童们都已经睡下了,陈凡还在伏案写着什么,郑应昌打着哈欠好奇地凑了过来。
“一、授书要随各人资质,限定行数不可或多或少,不可人人画一,亦不可勉强多读。”
“一、诸生清晨到齐,将昨日书读五遍即背,要极熟。再理近边带书三首,熟背。背毕,将本日所授分作两节读二三十遍,才放早饭。”
“一、早饭后先读会上一节,再读会下一节,巳时讲书。”
“一、讲书。每日要诸生轮番讲,还不明者,先生再讲之。”
“一、看书毕,仿临法帖一副送呈先生,较其美恶以行赏罚。”
……
“一、诸生勤学好问、有进益守规矩者记录在簿一分,积至十分,关白塾长,给纸笔犒赏。”
“一、诸生各坐案头勤做功课,不得彼此往来闲谈游嬉,亦不得借问难为
由交头接耳。”
“一、先生在馆以督率诸生为职业,凡一切交友、文会、庆吊、饮燕之类俱当谢绝。”
郑应昌看到这彻底傻了。
这个年月,私塾、社学、书院,甚至州府县学、国子监里的规矩,都没有陈凡订的详细。
这里面不仅规范了各个学生每天什么时段应该做什么事。
还规定了学生们在塾堂里的奖惩措施。
甚至连社学的夫子,也就是他……唯一的员工都有要求。
教学期间,不能交友,不能参加文会,不能参加婚丧嫁娶、不能出去跟人喝大酒。
……
“我这是来上工还是坐牢?”
陈凡笑道:“郑兄以为每年十五两银子是那么好拿的?”
郑应昌竖着大拇指对陈凡道:“你比我们乡里那王老财还要狠,在下服了!”
郑应昌虽然表面上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实则心里却在暗暗佩服陈凡。
现在很多地方的社学、书院,都是宽进宽出。
夫子只跟和尚似得,到了点去堂上念会书,到了放课时间,书本一夹便也走人,完全不管孩子。
有孩子的父母问起,要么说是孩子不争气,要么说是孩子天资鲁钝。
甚至还有的夫子让孩子回去默书,叫孩子父母监督的。
人家花钱送孩子来你这读书,最后一个回旋镖打自己脸上去了,结果还是要自己管孩子。
读书识字的还好,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百姓怎么办?
而陈凡这就不一样了。
不仅在学问上对孩子有规定,而且还在德行上也做出了不少要求。
若真能严格执行下去的话。
那从弘毅塾出来的孩子,能不能考中进士他不敢保证,但最少不会成一个滥赌懒惰的败类。
郑应昌到这会儿才开始有点觉得,自己找得这份“工”,似乎有点儿意思啊。
就在郑应昌以为陈凡已经弄完了社学的规矩,准备上床休息的时候,谁知陈凡又拿出一张纸来,在上面写了起来。
“凡士庶子弟入学者,先之以文公《小学》,使之爱亲敬长,隆师亲友大义。”
“然后进之以《大学》、《中庸》、《语》、《孟》,并各听其中习读,以广见闻,示之圣功。”
“前者之先圣经典熟读能背,并能讲解之后,再读《四书集注》、次读《五经》传注、《周礼》、《仪礼》、《三传》、《国语》、《国策》、《性理》、《文选》、《八家文集》、《文章正宗》及应读史传、文集等书,依朱子读书法,用书程册子,人各一本……”
好嘛!
人家又拟上课程表了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