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吾犹人也(求评价,求催更)

陈凡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学童们通报这个消息。

直到临出发前一天,才说了此事。

当参加讲会,就能得到一份文房四宝的消息传出后,富裕人家的子弟还好些,牛蛋他们这些家里困难的,脸上瞬间露出激动之色。

众人看着牛蛋的眼睛都绿了。

牛蛋更是激动不已:“夫,夫子,我还没有学《论语》。”

陈凡微微笑道:“无妨,你学习刻苦,进度很快。这次带你过去,一是为了奖励你这段时间的刻苦,二是想让你代表大家,看到自身与其他地方的学童之间的差距。回来后,也知道如何追赶。”

牛蛋连连点头,却故意绷着个脸,显得自己好像很有城府的样子。

这时,周炳先突然站起,红这个脸道:“夫子,我读书进度也慢,有大力去就行了,我便不去了。”

听到这话,参加早读课的丙丁两班学童,全都诧异地看向周炳先。

周炳先更加窘迫了,在他看来,陈凡之所以让他参加讲会,完全是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

自身的实力自家知道,完全不够格,甚至连刚刚读书的王大力都有所不如。

若是以前,能被夫子开后门,他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知府公子的身份很了不起。

但经过前些日子与陈凡的交谈使他知道,能够赢得别人尊重的,并不是自己纨绔的身份,而是一个人刻苦努力得来的学养。

所以,今日陈凡点了他参加讲会,他不仅不觉得这是一种褒扬,反而有种偷了别人东西的负罪感。

陈凡当然知道这小家伙此时的感受,但他也有他的考虑。

“炳先,在弘毅塾里,你【开窍】算是晚的,但最近你的变化很大,读书刻苦了,放课后别人休息,你仍在学习。这点夫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次带你去也是为了让你知道,只要你努力进步一点点,夫子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听到这,周炳先感动地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但他性格倔强,强忍着泪水不肯流下,表情看起来奇怪极了。

陈凡笑着对三十八名学童道:“除了参加讲会的学童之外,我也挑选几名一起去泰州,不参加讲会长长见识也是好的嘛。”

“王瑛、谢东阳,黄少谷,李长生,徐拯……”陈凡一连报了十个人的名字。

被报到名字的顿时高兴起来,没有报到名字的则沮丧不已。

“这次没有参加的不要沮丧,这种机会以后还有很多,想要下次能够参加,那大家就要发愤图强,让夫子看到你们的努力!听到没有!”

“听~到~啦!”有了希望,便有了奔头,孩子们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被激励后的学童,尤其是周炳先和牛蛋两人,陈凡在讲课时,目光炯炯,恨不得眼珠子贴到他身上。

别的学童也不敢懈怠,毕竟这年月能够出门一趟,简直像另一个世界坐飞机去环球旅行,机会太难得了。

到了下午,县衙给弘毅塾开具的路引送了过来,陈凡贴身收好。

放课后,安排一众学童收拾随身的衣物,这次去泰州,可能要过夜,需要带的东西不少,需要细细准备。

到了晚上,第二天要坐船,陈凡正准备脱衣服休息,谁知这时候门被敲响。

“夫子睡下了吗?”门外传来周炳先的声音。

正坐在床上看书的郑应昌朝陈凡挤了挤眼睛:“收效甚大啊!”

“去去去!”陈凡白了他一眼,转身披上衣服去开了门。

门外,周炳先拿着一本书站在门口:“夫子,我有些问题不懂,想请教夫子。”

陈凡笑道:“这么晚还没睡?以往这时间,你应该去后院上茅缸了,怎么?今日去过了?”

周炳先红着脸道:“以前是我不懂事,其实并没有解大手,我就是借着这机会,让薛甲秀他们跟着吃屁!”

“噗……”床上的郑应昌一个不慎,笑出了声音,随即他头也不转地摆了摆手:“你们师徒聊,我睡了,睡了。”

说完,和衣躺下不说话了。

“进来说话!”陈凡走回案前,拨亮了油灯。

周炳先拿着一本论语,指着上面一段话问道:“夫子,这几个字我不认识!”

陈凡看到是本《论语》,于是皱眉道:“炳先,学习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你现在要把夫子最新交给你的《神童诗》背熟……”

周炳先低着头不说话,用脚底蹭着土砖,半晌后才讷然道:“我,我参加讲会,不想给弘毅塾丢脸。”

所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陈凡有些感动,人啊,只要拨动了那个开关,神奇便出现了。

以前调皮无赖,所有人都对其束手无策的周炳先,谁能想到,已经变成如今听话懂事、愿意为集体着想的标兵学童了?

陈凡自然不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凑过头看去:“这是个【讼】字,有人告官,写得状子便是【讼状】!”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陈凡将这段话读了一遍。

周炳先挠了挠头:“夫子,圣人这句话说得什么意思?”

“若是有人告状去了淮州府,你父亲审理此案,你觉得你父亲应该如何分辨,到底谁对谁错呢?”陈凡循循善诱。

周炳先想了想:“我见父亲都是先听举告人和被告各自说说,再行定夺!”

陈凡抚掌笑道:“你父亲这么做就对了,因为你父亲作为仲裁,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而且有的时候,举告人未必有理,被告人也未必就真得犯了错。”

“那怎么分辨谁对谁错呢?”

“要各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这件事。不要事先便有了主见。”

“听被告的话时,要站在被告的立场思考这个案子;听举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举告人的立场。”

“这叫做绝对客观。”

“最后再判断是非。”

“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自己先有成见,带着成见去分辨对错是非。所以圣人告诉我们,听讼,吾犹人也。”

“那后面那句话呢?”

“我们断案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分辨谁对谁错?”

“不是,解决问题是为了将来问题不再重复发生。”

“这就是【必也,使无讼乎】。”

陈凡打了个哈欠:“快些去睡吧,明天还要赶路,睡觉前结合自己的体会,想想夫子刚刚说过的话。”

待周炳先走后,床上一直没说话的郑应昌捏着嗓子道:“听觉,吾犹人也。东家,你也站在伙计的角度,让我睡个安生觉吧!”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