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命将

高殷回到东宫,带着郑春华访过母后、段昭仪,随后回到自己的寝宫。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娃

一名宫女凑过来,想服侍高殷更衣,郑春华将她挥去,双膝跪在地上,亲自为高殷脱鞋褪袜。

高殷看向那名退走的宫女陈玉影,她是陈山提第四女,前些日子已经调到了身边,虽然未尝没有勾搭自己的意思,但高殷没有那么好色,还未出手。

比起她,她的父亲才更重要些,陈山提这次会跟着他的队伍打仗,顺理成章地加入八旗。

“不用如此。”

高殷虽然这么说,但也没有阻止,郑春华微笑道:“您要出征了,臣妾不能跟在身边,想多为您做些事。”

高殷捋了捋她的黑缎,这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女人,也是合格的政治伙伴:“我不在的时候,就多听义宁公主她们的,把瑜伽的事情做好。”

郑春华乖巧的应了一声,即便高殷不叮嘱,她也会努力做下去,这项任务的推进出乎意料地受到邺都贵族女子的欢迎。

以往她们的选择多是吟诗作画,或奏乐听曲,要不就是打马球、出门踏青,而太子的创造给了她们新的选项,可以看话本、或看演剧、或练习瑜伽,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上层交流圈子。

作为这个圈子的开端,郑春华本人的影响力不可抑制地膨胀,她又是太子的侧妃,在族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连带着她的亲人们都得意了不少。

高殷凑到她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耳语细声道:“不要全听母后的,就算是她叮嘱了,也要想清楚再做。”

郑春华憋着笑,她知道高殷为什么这么说。

“今夜之后,我们就好一段时间才能再见了。”

高殷搂着她:“我会很想卿卿的;等我回来,再好好跟你说话。”

郑春华嗯了一声,靠在夫君的脖颈上,贪婪地嗅着。

正月十九日,清晨。

齐国皇宫内,今日的氛围不同以往,所有宫门全部打开,有大量宿卫排列成队,牢牢把守着整个皇宫的门关,文武百官、重要将领乃至王公勋贵都列在殿外。

由高归彦领队、侯莫陈相于身侧相陪,天子高洋身穿衮冕,他的周围排列着法驾仪仗,旌旗招展,井然有序,跨越端门,前往朱明与启夏之间的太庙。

仪仗队徐徐前行,在侧的金戈铁马步伐沉稳而庄重,鼓乐低沉而威严,回荡在宫墙之间,空气中充斥着肃杀之意,高洋的威仪如金刚般压在整个宫城之上,令人不敢直视。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到孝明帝年间已经确立了礼制,根据两汉的款型制作祭祀朝服,北齐沿用了这一点,因此齐国的形制与两汉极为相似。

仅从衣冠这一项,北齐的汉化程度就必然比北周高,因为高欢的东魏吃掉了洛阳人物的大部分精华,又有魏收等臣子修订改正,而北周虽然接受了孝武帝元修的西奔势力,但承袭旧制,北魏的旧制大多参考了胡人的衣服款式,因此车辇衣冠有很多奇形怪状的。

今天的高殷头戴平冕,垂挂白珠九旒,身穿与天子相同的衮服,只是天子身上的是十二种图案,而高殷身上的只有九种,下身穿着绛红色的膝裤,脚踏赤色的木屐;左腰佩黄金龟型的皇太子玺,右腰则是玉具剑,用火齐珠镶嵌于剑首。

他被引导至偏殿等候,太卜前往太庙烧灼龟甲,又在太庙中接受旗鼓。

随后太卜退到一旁,高洋走下车驾,进入太庙。

天子的太庙应当有七庙,此时宗庙内祭祀的的确也是七人,但这其实是很奇怪的,因为第七人不是高洋的父亲高欢,而是他的大兄高澄。

高澄是以祔庙的形式待在太庙里的,本质就是一种配享太庙,严格来说齐国现在的宗庙只有六庙,不符合天子七庙的要义。

不过北齐自有国情在此,这也不是今日的重点。

太祖的神室奏起《武德》之乐,高洋的声音在庄重的音乐下缓缓拉开序幕:

“皇帝臣洋,敢用太牢,昭告太祖献武皇帝:宇文氏因时放命,恶稔祸盈,据有关陇,擅假名器,历年已久……”

高洋从太祖高欢开始,按照远近亲疏的区别,挨个向他们祭告,大意是自己看不惯西贼的虐民之举,为了国家大义而吊民伐罪,选定了上将,也就是自己的太子作为出征的将领去讨伐他们。

这个时候,高殷已经在侍者的帮助下卸去衮冕,换上军装,被带到太庙的台阶之下。

高洋告祭完毕,走到台阶之中间,呼唤高殷到他的近前,此时的高殷俨然是一副年轻小将的姿态。

高洋颇为赞赏,从武官的手中接过钺,将钺柄递给高殷。

“从此上至天,将军制之!”

从这里到天上,由将军全权管理!

又接过大斧,将斧柄递给高殷。

“从此下至泉,将军制之!”

从这里下到黄泉,亦由将军全权节制!

高殷伸出双臂,各自抓住斧钺,非常沉重,若是坠地,则征兆不吉,好在经过锻炼,他可以勉强拿稳

高殷深呼吸一口气,回道:“国不可从外理,军不可从中制。臣既受命,有鼓旗斧钺之威,愿假一言之命于臣尔!”

国家不可以从外面治理,军队不能在宫中节制。臣下既然已经接受命令,有国家军队的威严,希望皇帝能给臣子一句话。

高洋威容肃穆,阳光在他身后洒落,就像无数的佛光在他身后闪耀,照拂众人。

“苟利社稷,将军裁之!”

如果对国家有利,请将军自己决定!

一旁的武官们上来,替高殷接过斧钺,放上车驾,高殷俯首,以军礼下拜,随后登上装载着斧钺的战车,缓缓离开皇宫。

车速不快,因为还要等待皇帝,高洋伸出双手,轻轻推着高殷乘坐的战车,直到它的车轮驶过启夏门槛,才松开手,伸手指向广阔的前方。

“从此以外,将军制之!”

齐国的文武百官列于道路两旁,他们一齐下跪,原本的大将受命出征没有这么尊崇的礼节,但这是他们齐国的皇太子,未来的国主:

“齐国万胜!太子万胜!至尊万胜!”

大都督府的大军已经集结于旁,等主将行至前方,便开拨追随,一团团青色、绛色、金色与玄色的大旗飘扬而起,前头部队有着鼓乐与吹奏乐,后头部队有着击打乐和吹奏乐,除了宗王专属的赤鼓赤角,还有皇子专属的吴鼓、长鸣角,合力吹奏着壮怀人心的乐曲,为出征的将士扬威,让围观的民众惊慌、赞叹、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