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军速
如果可以,士兵们不会杀死猎物,而是捕获,投放到指定区域,最后集中起来由高殷等人所在的中军指挥小队再次对抗释放的猛兽,让其他士兵观赏,也供高殷等贵人射猎娱乐,只有虎豹之类难以驾驭的野兽才会杀死。
军士们上来禀报,今日的猎物不多,恐怕猎不到几只。
高殷笑了笑:“那就举办足球游戏吧!”
蹴鞠就是足球,在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就成为了常见的体育运动,同时在军中也开始用蹴鞠练兵,“今军无事,就使蹴鞠”,班固甚至还把蹴鞠列入了兵家技巧中。
现在的蹴鞠球皮用皮革制成,球内用毛塞紧,高殷用动物的胆囊作为内胆,外面用煮熟的皮片缝制,这样踢起来比以往的蹴鞠更方便,顺便把名字改为足球。
同时还按照后世制度设立比赛队伍,没上场的开盘下注,踢上这么一下午,比打猎还有意思,毕竟和人斗是其乐无穷的。
高殷下达了这个命令,军士便迅速去执行,等高殷回到大营,比赛正等待他宣布开始,可这时候又有军士来报。
《晋书》记载,司马懿从南阳出发,攻击新城的孟达,“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南阳距离新城一千两百里,所以司马懿的进军速度是一日一百五十里。
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之时说过,“昼则遣骑围绕,夜则离彼百里外宿”,他的骑兵不需要半日就能跑到一百里开外,不过这有些吹牛成分。
这个时代的骑兵移动速度确实很快,普及马镫后更是如此,全力奔驰的话能达到日行两百里,但这样的战力折损非常严重,拓跋珪讨伐后燕的时候,“率骑二万,晨夜兼行,四日至蓟”,平均速度才一百五十里,而折损率已经达到了三成之高。
由此可见晋宣帝的夸张之处,八日到达新城,还能保持战斗力攻下新城,其中大概有步兵,只能说这就是《魔法晋书目录》的含金量。
此时骑兵的常规速度是每日八十到一百二十里,相当于后世的四十到六十公里,而高殷的八旗军以大营为中心,每隔三十里设置一批游骑,只穿轻便的皮甲,带上弓箭保持基本的战斗力,这样速度还能再高上一些,而高殷等人行军也不超过邺都二百里,因此三批游骑已经足够辐射周边一百里,提前收到情报了。
“一支人马在百里外,正朝我方靠近。从旗号和规制上看,似乎是天子的车驾。”
这个消息让众人一惊,至尊来这干嘛?
“还有多久到?”
一个很典型的数学题,高孝瓘掐指一算,也不知道他怎么算的,马上就说:“一个半时辰后,就会到此。”
“既如此,我等当远迎。”
众将连忙准备礼仪,行至三里外等候至尊,期间不断有游骑回报,确认是至尊,行的也是春蒐礼,领军大将军高归彦就在其身侧。
行政权力会通过日积月累的惯性而产生并凝聚,即便有人骤然获得高位,也要付出一定时间与成本在日常打磨威信。
高殷的大都督府能够巡查四方,以抓捕反贼为由到处张扬,除了他是太子,笼络住了京畿大都督高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归彦是至尊的人。
再过一段时间,高淹就要卸任京畿大都督了,因为这个职务能承担邺都及其周围的防务,说得更直白些就是防止晋阳军造反,那么反过来,它也可以造反,恰恰与晋阳形成了制衡形势。
而晋阳军镇并不是一个铁桶,但京畿大都督却是单独的职务,他就跟曹操的丞相、高欢的大丞相一样,就不是一个人臣该担任的职务,担任了基本就是皇帝预备役,通往皇位的最后一站,日后高演发动政变成功,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套大丞相,给高湛套京畿大都督。
可碍于现实需要,又的确要捏着这么大一坨、十几万的京畿兵,因此高洋也只能选择那些野心不大、老实忠厚的宗室,让他们定期轮换,以免他们做大。
而高洋很明显不会完全相信看似老实的宗室的人品,所以其中又多了一道制衡策略,就是让领军大将军高归彦盯防京畿府,也因此,高殷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自己变成京畿大都督,就是因为高归彦不会给他使绊子。
晋阳事情有变,可以依靠京畿兵,京畿兵有变,可以依靠领军府,杨愔等人之所以迅速溃败,最大的原因就是高归彦这个领军大将军带头倒戈,主将投了,根本没法打。
而此刻他还是高洋的宠臣,未来的“周勃”,谁都不知道他将来会倒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除了高殷。
等了三炷半的香,只听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从道路中窜出来一匹神骏与一只神人,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穿着花枝招展的女装,而是穿着军服,头戴通天冠,一手持着两刃刀,一手抓住缰绳御使坐骑,披着的黄色大氅随风鼓起,让他看上去像是一只巨兽。
在他身后涌出无数的士兵,娥永乐、高归彦等悍将在他身后跟随着,既能迅速接应,又不至于被至尊胡乱挥舞的兵器所伤。
那些不懂躲的笨蛋早已死亡。
眼见高洋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高氏宗王不敢动,薛孤延想
挡在高殷身前,但高殷绕过他,往前走去。
“吁——!”
就在高殷前方一尺,即将把他撞飞之时,高洋迅速拉起缰绳、横马而立,神骏转了个向,嘶鸣和喷息全打在高殷身上。
高洋洋洋得意,高举两刃刀。
不需要他发问,无限的尊崇在此时沸腾,迎合着这个男人。
“至尊万胜!万胜!!万胜!!!”
高洋轻笑,这才在高殷的帮助下从马上下来。
其他人颤颤巍巍地行礼,不仅是因为至尊的霸气,也是因为他的癫狂,刚刚太子要是乱动,很可能就被他斩下脑袋。
因此太子对其视若无睹的举动,也让许多兵将微微侧目,太子临疯不乱,比之以往大有长进。
周围人的窃窃私语,让高洋生出坏心思,他来之前磕了五石散,状态有些上升,不像平时那样软散,故意下了重力压制高殷,发现他能勉强接住力道,心里隐约觉得满意。
高孝瓘与高延宗及时上前,帮助高殷分担,也是搀扶高洋。
高洋拍打高延宗的磅礴身躯:“不错!愈发壮实了!”
又看向高孝瓘:“怪不得,道人总想把你留在身边。”
两人发出不同意味的哼笑,高洋又亲切地揽着高殷,说:“来来来,让我看看你这大都督,当得如何了!”
众将分开道路,给皇帝和太子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