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怖
高殷恶心坏了,但这是高洋表示亲密的方式,他将高殷揽在怀里,高高举起,大笑道:“有子如此,朕复何求!”
无论是哪边的将领,都随之大声呼喝,极力迎合奉承。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娃
失去部分军权来救人,还是救一群帮不上自己的人,这值得吗?
也许在未来,这会成为他的逸事和资历,让他的“本纪”又好看一些吧,可此时此刻,是亏本的。
高殷不可能不心痛,但那些百姓能活下来了。
活着就好。
高洋宣布,说太子劝服了他,他今天不打算狩猎了,要尽快赶回去。
将领们得令,将放生的百姓开始往回收,有些以为自己获得自由的人不愿意,拼死挣扎,最后被杀,高洋转头对高殷说:“这可不能怪我,是他自己没眼力劲儿。”
高殷也只能点头奉承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高洋好像不希望自己太过顺利。
这家伙不会真有精神病吧?
这么想着,他衣服的下摆忽然被撩开,高殷是真被吓到了。
高洋看着高殷的袜子,啧啧称奇。
“可是良娣做的?”
高殷微微点头,郑春华闲的时候就会为他缝制衣袜。
高洋啧来啧去,直说他可是好多年没穿过李祖娥亲手缝制的衣物了,有些嫉妒高殷这对小夫妻,用手肘捅着高殷,叫他去和郑春华通个气,让李祖娥也做点女工。
这个时候的高洋又有些像是高殷前世的邻家大哥了,就是那种大学毕业后灵活就业数年,每年都被催婚,天天熬夜打游戏,快到三十岁还傻乎乎的做题家。
谁能想到这个样子的青年,居然会是一个把人命当做筹码的暴君呢?
高殷不想再增加对他的好感,转头看向自己的军队。
高殷的八旗以青色为最贵,其次是金、红、黑。
根据五行终始说,北魏是土德,到了孝文帝时期搞汉化,说魏原本是代国,对应辰星,又承自晋,晋为金德,而金生水,因此魏为水德。
古代把木星称作岁星,主齐、吴之地,因此齐国以本朝国运为木德是很正常的,当年萧道成篡宋建立南齐,魏人就笑他说你哪里跟齐有关了就建齐。
因此青色是齐国的国色,其次是金,金色是此前旧魏的土德之色,代表着最开始的鲜卑之国,所以很多鲜卑勋贵崇尚黄色,民间也以黄色指代东魏。
而西魏和北周都承袭了孝文帝之后的水德,所以服饰都是黑色,因此黑为最下。
按理来说,高殷应该抛弃掉黑色,选择金德的白色,但白色不耐脏,黑色是高殷喜欢的颜色,黑红冕服还是汉朝皇帝的日常着装,所以还是保留了黑色。
高洋要拿走两旗,不可以低,因此正青旗主为高睿,高延宗为镶金旗主,正红和镶红分别是高孝瓘和高孝珩,正黑与镶黑是高浚和高涣,镶青和正金交给了高洋。
“晚些时候,会告诉你是谁。”
高洋笑着:“总之你会高兴的。”
军队收营撤回邺都,百姓们惶恐四看,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总是忍不住啼哭,最后不得不仍用黑布把他们盖起来。
回到邺都已是下午,众人能见到邺都的城门大开,以及聚集在京师郊野道路上旁的官员们。
这些官员看上去已经非常疲惫,但是不敢休息,就这么跪在郊外,顶着初春的阳光与微风,被虫蝇啃咬手臂胳膊,却不敢动,因为他们周围站着一群手持长矛的骑兵。
见到至尊的车驾,他们连忙磕头:“恭迎至尊回銮!”
高洋嘿了一声,刚想举鞭,高殷就急忙伸手拦住:“父皇如此做,百官会害怕得受不了。”
“哦?”高洋抬眉,看了看他,又看向百官。
他出门之前下过命令,要是举起鞭子,就把这些送行的文武百官杀了。
这可是他出城之前的临时嘱托,高殷居然能够知道,消息也太灵通了。
“他们很害怕吗?”
高洋沉吟着,考虑了好一会儿:“既然这样……那就不杀了。”
百官磕头谢恩,高呼万岁,他们都清楚地看见了太子阻拦至尊的动作。
高殷松了口气,他只记得高洋有这个爱好,举鞭杀人,刚刚看他的表情就不太对劲,连忙阻止。
高殷先回到大都督府,很快,高洋指定的两个新旗主,已经在大都督府内等候着了。
斛律羡与独孤永业朝高殷下拜,高殷微微一愣,随后大喜。
独孤永业是善战的良将,弓马娴熟,从高澄开始就被重用,曾经被选为定州六州都督宿卫晋阳,光是这个履历就足以说明他的含金量。
到了天保朝,他担任中书舍人,豫州司马,是晋阳勋贵里少见的文武双全之人,非常被高洋看中。
此时还没发生,但未来他在宜阳修筑军镇与周军相抗,又在金墉城顶住周国昼夜三十日的攻城,顶到援军到来周军撤退,作为一个守将是非常合格的。
但他的才能不止于此,
不仅治理边境很有威信,而且会从军中挑选两百人为先锋,每次都能以寡敌众,打得周人畏惧;而后周武帝亲自攻打金墉城,独孤永业听说了,连夜置办两千个马槽,让周军以为齐国大军要来了,解除包围撤退。
最难得的是这个人还性格刚直,不结交权势,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好干部,少见的晋阳不抱团的将领,把他放出来,说明高洋也非常看中八旗,以他担任正金旗旗主没有毛病。
另一个是斛律羡,斛律光的弟弟,同样是个勇将,而且还挂着征西将军的官职,四征将军仅次于大将军,也是曹操的梦中情职了,可以说抹掉爵位和虚衔,在实际有权的官位上,斛律羡是他们八旗里最高的一位。
高洋,你这家伙……
高殷略微有些感动,高洋也不全是在搞事,这两个重量级人物站台,他的八旗军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他们是带着一部分自家部曲来的,这些部曲本就是打老了仗的勇士,比起八旗的战力只高不低。
特别是斛律羡,他的身份让高殷能够更好地笼络斛律家。
“太子别客气。”斛律羡性格有点自来熟:“以后唤我丰乐就好。有了太子的推荐,伯父又能入朝仕官,我们一家都感恩戴德,我这也算是进来报恩了。”
在侯莫陈相升为大将军的同时,斛律平也被起复,杨愔那个骠骑将军薅下来给了他,同时斛律平拜任为兖州刺史,又给他有得捞了,不断写信给弟弟斛律金说要好好答谢太子。
高殷唤来府中众将,大家吃了个宴席,挨个认识了一遍,就各自回府。其他将领都还好些,就是新来的这两个旗主本身就有部曲,而且时间不足,因此他们名义上虽然是旗主,但实际指挥权还在高殷手中,暂时保持着现状,在战场上慢慢磨合。
高殷任命旗主,而不是自己捏住八旗,也是无奈之举。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皇权理论上是无限的,但皇帝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此才要设置各方面的官员替他代管——朱元璋就算废掉了丞相,后人照样搞出了内阁首辅,无论是编制还是权力,都与丞相差不多了。
高殷一个人管不来六万人,何况八旗会慢慢扩张,官位也会变多,因此旗主的设置是必须的,这点就和西魏的八柱国一样,分权给手下,他们才会拥护主上,因为他们得到权力的来源是高殷的八旗。
那么他们就不会反抗高殷,除非他们得到了足以动摇高殷基础的同僚的支持,又或者是在这个体制之外得到了新的力量。
而高殷本身已经掌握了旗内的最强武力前锋营,前锋营是单独的编制,但并没有脱离旧旗,而是让他们得到了旗上人和前锋的双重身份,高殷控制他们,就能遥控各旗的中下层军官,由于选拔的性质,前锋营的武力始终是最强的,这就保证了前锋营的战力与地位都在诸旗之上,实际上就是他的“禁军”了。
独孤永业和斛律羡拥有调御他们本旗的权限,但具体如何指挥,还是很看旗人如何执行他们的命令,有高洋在,高殷也不会压制他们太甚——况且高洋都活不过今年了,比起排挤这两人,更重要的是将他们牢牢抓在掌心里,打上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