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不做第二个耶律重元

不等赵佶问话,童贯脸上露出一副急切想要撇清关系的神情,急忙解释道:“辽国部族军,如今战力疲敝,居然连梁山草寇都难以剿灭,还反搭进去五千人马!”

童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轻蔑,环视了周围的大臣一眼。

“陛下,想那梁山草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此,可见辽军战力高低!臣请辽国出兵,本意也就在此!”童贯继续说道,一边说一边摇头,“如今,辽国内乱四起,兵无战力,正是图燕云时机!”

赵佶的脸色阴沉,他冷冷地看着童贯,“童爱卿,两州之事,也是你的本意?”

童贯心中一紧,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连忙磕头如捣蒜,“陛下息怒,臣有罪,臣有罪!但此事也不能全怪臣,辽国天祚帝无意出兵,臣只能出此下策!以利诱之!”

童贯一边辩解,一边偷偷观察赵佶的脸色,希望能得到他的宽恕。

“哼,狡辩!”赵佶冷哼一声,“你身为枢密使,出使在外,便是朕的脸面,却如此草率行事,致使我大宋颜面扫地,若不能妥善解决此事,朕定饶不了你!”

赵佶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杀意,让童贯不寒而栗。

“陛下放心,臣定会竭尽全力,弥补此次的过错。”童贯连忙说道。

王黼看着童贯,嘴角微微一笑,仿佛在看着一个即将失势的猎物。

下朝之后,王黼迅速递了牌子,求见赵佶。

等王黼入了宣和殿的时候,却意外的看到童贯和李良嗣二人也在!

王黼心神急转,开口道:“官家,童枢密在西军劳苦功高,偶有出错,但也是为了官家,为了大宋社稷,绝无私心啊!还望陛下开恩!”

回到鸿胪寺的耶律得重并非如同表面上那般轻松。他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疑惑和忧虑,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朝堂上发生的种种事情。

“看朝堂之上诸人反应,似乎并非南朝禁军!”耶律得重沉吟片刻,停下脚步,看向自己的大儿子,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宗云,可有什么看法?”

“父亲,其中定有蹊跷!”耶律宗云微微皱眉,认真思索后说道,“此事关键,便在那梁山之上!若是那梁山真有如此强军!父亲,不若咱们也去招安了他们!”

“如此草寇在南朝,南朝岂会不招安使用?怕是其无招安之心!”耶律得重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南朝朝廷向来虚伪,若梁山真有威胁,他们早就想办法招安或者剿灭了。”

耶律宗云听了父亲的话,微微点头,心中却仍有自己的想法。

“父亲,话虽如此,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说不定南朝朝廷内部意见不一,或者他们想把梁山养做虎狼,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且,若是耶律棠古老将军真的被梁山所败,其实力不容小觑。若能将其招安到我大辽,对咱们家也有好处,不管是对抗南朝,或者剿灭国内叛乱,都是一柄利刃。”

耶律得重沉思片刻,觉得儿子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宗云。我们大辽与南朝关系微妙,贸然招安梁山,南朝如何应对,你可想过?”

“南朝应对,于大辽而言,不过是清风拂面,蝼蚁撼树而已!”耶律宗云哈哈一笑,“浅水不养蛟龙,如此文弱之地,那梁山真要有野心,可到咱大辽草原上施展!”

“你准备如何去谈?”

“父亲,我们可以先去打探一下梁山的虚实,若是有用,可收入麾下,若是无用,咱们何必费心?”耶律宗云道,“即便有用,我们自是可以在招安的条件上做一些让步,只要他们能为大辽效力,一些小的要求也可以考虑。给他们一州之地,甚至两州之地!更何况,登州此地,在咱们手中,总好过回到宋人手里!”

耶律得重看着儿子,眼神中露出一丝欣慰,“我儿不俗,有此心机!”

“父亲同意了?”耶律宗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急切地问道。

“当然不同意!”耶律得重面色一板,眼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咱们此次前来,为的是出使,为的是皇差,更是为陛下出口气!事有轻重缓急!如何分不清?为小利而忘大义!”

耶律宗云听了父亲的话,脸上的期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失落,但他还是恭敬地低下了头,说道:“父亲教训得是,孩儿一时糊涂,忽略了大局。”

耶律得重看着儿子的样子,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宗云,为父也是赞同你的提议,只是,须回禀陛下之后,再做商议!”

“孩儿明白,父亲。”

“可是觉得为父迂腐?”

“额……有点!”

“为父是陛下弟弟,有个御弟大王的名号,可是,上一个有此名号的,你可知是谁?”

“皇太弟!”

“正是圣宗次子耶律重元,兴宗时,因其母萧耨斤密谋废掉兴宗改立他为帝,他将此阴谋告知兴宗,因功被封为皇太弟。兴宗还许诺将来以皇位相传,此后重元历任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等职,持功自傲,日益骄横。故而兴宗还是将道宗陛下耶律洪基立为皇位继承人!”

“所以才有了重元之乱?”

“道宗陛下即位后,为安抚重元,册封其为皇太叔,免除其下拜之礼,呼名之仪,命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对他尊崇有加。然而,耶律重元野心勃勃,最终发动叛乱,但叛乱很快被平定,耶律重元兵败自杀,自杀,嘿!他不死,道宗陛下如何能安心?”耶律得重皱眉道,“为父,可不想做第二个耶律重元!”

耶律得重转身看向沉思的大儿子,“如此,可知为父平时举动道理?”

“高!实在是高!”耶律宗云赞叹道。

“咱家出身皇族,本是富贵至极,平日里能不出错,便是最大的功绩!”耶律得重道,“事事奏报,为官之道!且学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