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旧时光紫雨怜风

第87章 杲(gao)村

在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办事处的最北边,有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行政村——杲村。

追溯杲村的历史,它有着一段独特的变迁故事。据说这个村子原本名叫“宋家庵”,其根源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彼时,从洪洞县广济寺前的大槐树处有大批移民迁移至此,他们在这里扎根繁衍,逐渐形成了村落,并以“宋家庵”为名。

时光流转,宋家有一位秀才崭露头角。他或许是对村落的发展寄予了美好的期望,或许是被《诗经》中“杲杲出日”所蕴含的积极寓意所打动,于是将村名改为了“杲村”。这一改名,不仅为村子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也仿佛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漫长的岁月里,杲村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与变迁。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看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这里生活、劳作。村里的每一条小巷、每一座老房子,都承载着无数的回忆和故事。

现在的杲村在城市化了。在原村口,有一座简陋的小六角亭,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静静地站立在路边。在这座由六根石柱支撑的小亭子里,中央竖立着一通日历造型的石碑,其正面由上而下刻写着“1941年 11月3日 星期一 农历九月十五日”,这就是2005年8月15日由郑州社会各界捐建的“杲村民众抗日纪念碑”,它记录下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杲村民众抗日纪念碑

1941年11月3日,日本侵略军窜扰今金水区庙里镇杲村,抢掠财物并残杀无辜群众两人,村民恨之。宋姓村民德贤、锡纯、建中、德银、明孩、长选、福生、文选、三孬、遇合、湘妮、家安、延兴、德河、景山、大山、海乐等十七人挺身出战,打退了日军,取得了毙敌四人及夺回杲村桥的胜利。不仅保护了全村老少,也为中国军队围歼日军创造有利条件。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纪念该村村民忠勇爱国,特此勒石,永志不忘。

郑州社会各界捐建

公元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五日”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民族抗日历程,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抵抗外敌入侵的伟大史诗。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的大好河山,无数无辜百姓遭受苦难。然而,中华民族并没有被侵略者的残暴所吓倒,而是团结一心,奋起抵抗。杲村村民的抗日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他们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坚韧。

我们伟大的民族,历经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挫折磨难,但始终坚定不移地奋勇前行,不屈不挠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还是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我们的民族都从未屈服,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们用智慧和勇气,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奋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

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继承和发扬着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历史悠久的杲村经历岁月的洗礼,已然焕发出崭新的风貌。如今走进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安居乐业、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

贾鲁河,如同杲村的生命之脉,日夜流淌,奔流不息。它见证着杲村的变迁,滋润着这片土地,孕育着这里的每一个生命。河水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给杲村的珍贵礼物。

而位于文化路东侧贾鲁河南部的杲村湖,更是贾鲁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宛如一面镜子,镶嵌在这片土地上,与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涟漪。湖边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杲村湖周边,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树林郁郁葱葱,枝叶繁茂,为人们提供了一片清凉的避暑胜地。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让人陶醉其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绘制的一幅美丽画卷。

现在的杲村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啦,它那独特的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游玩呢。杲村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远离城市的吵闹和浮躁,让大家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以后啊,杲村肯定会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变得越发漂亮、越发繁荣,继续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绚丽画卷哦。

让我们一起翻开古老的《诗经》,去领略那个充满春秋战国气息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诸侯争霸,烽火连天,但同时也是文化繁荣、思想碰撞的黄金时期。

《诗经》中的诗歌,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议论,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穿着古装的人们,在田野里劳作,在河边吟唱,在宫廷中演奏,在战场上厮杀。

当我们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爱情,纯真而美好;当我们读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时,我们仿佛能听到那激昂的战歌,感受到战士们的勇气和决心;当我们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时,我们仿佛能看到那在水一方的佳人,朦胧而神秘。

在那个充满春秋战国的时代,《诗经》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光辉与阴影。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如下真挚的诗句,勾勒一下那位宋氏秀才读经的样子:

国风?卫风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