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药方到手,午饭糊了?

朱棣在一系列刺激后,再加上酒劲作用,出现了短暂的情绪上头,这才出现了失态的情况,甚至失去了一位帝王该有的理智。

而这是压力一瞬间被彻底释放,才会出现的场景。

但做了几组深呼吸后,他已平复下来。

听见陈羽这样说,他当即道:

“陈兄弟你说得对,确实是我考虑不周了,你陈兄弟有圣人志,岂能以俗物相送。”

“只是陈兄弟方才所说抗生素该如何制作?药方又是何物?”

“麻烦你将方子写下,哪怕天山雪莲等名贵药物,我也保证,寻遍天南海北也要取来!”

陈羽咂了咂嘴,感觉今天的老朱有些装逼啊。

先不说之前要什么给什么。

光是现在的药材,张口就是天山雪莲起步。

但他只当老朱是因挚爱病情,所以导致有些激动罢了。

“老朱,药方中的药材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天山雪莲更是根本用不到。你只需要按照我的要求,找来一些平常物件即可。”

朱棣听后一愣,在他看来,能治疗如此顽疾的药材应该非常名贵。

他不怕自己搞不到,只是怕搞到的时间来不及。

可是如果都是一些平常物件,那就好办了。

“陈兄弟,需要什么方子只管写给我,我保证在抓完药之后立马销毁,绝对不留下痕迹!”

古代有很多名医,但几乎没有人把医术完整地传承下来是有原因的。

因为很多中医师都是通过师徒关系进行传承,师傅会将自己的医术、经验和理论口头传授给徒弟。

这种方式不仅包括具体的治疗方法,还涵盖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

这种“口传心授”的方式在这些医师眼中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形成‘垄断’。

在他们的认知里,如果不通过“口传心授”,而是着书的方式,那么只要会识字的话,岂不是就可以不用拜师学艺,也能做医师。

那还得了!

所以这也是从千年之前,最早出现的职业垄断。

而永乐帝着作的永乐大典作用之一,就是打破垄断。

他感觉御医“口传心授”这个办法非常不靠谱,人总会有昏聩的时候,每次看病都是一大串的药材。

要是记错一次,岂不害了病人。

所以下令,对目前全国的所有医术编纂进入永乐大典内。

当然,

这是针对其他人,假若陈兄弟不想将这个秘方泄露,他一定会尊重对方的选择。

谁知,陈羽无所谓的说道:

“什么泄密不泄密,医者仁心,当以救治性命为己任,好的方子就应该拿出来共享,藏着干吗?”

朱棣点了点头,将这句话记在心中。

看到没有,这就是格局。

等他回去之后,就将陈兄弟的此法,编纂到永乐大典医学栏目首页,并且着名:

陈羽!

陈羽说完,站起身来,前往柜台,拿出笔墨纸砚。

脑海中回忆着制作青霉素所需要的材料,与能够平替的设备。

写好了之后,

陈羽俯下身子吹干墨迹,拿起来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后,递给了朱棣。

“老朱,按照上面所写的去准备吧,如果条件允许,这些材料准备的越多越好,毕竟涉及提纯,一大堆材料或许只能提纯出那么几滴的精华。”

“再者也不是吃一次两次就能吃好,估计需一个月左右的疗程。”

朱棣点了点头,心中决定,回去之后就发动宫中宦官、宫女、锦衣卫、侍卫等所有力量,先在京师之地大肆购买。

如果不够,就快马加鞭传信,去附近城池购买。

附近不够,那就从天下寻求。

还不够,那就去关外抢!

他小心翼翼的接过纸张,看了看,有些诧异,确实都是一些平常物件。

可是靠这些东西,真能根治顽疾?

下一刻,

这种怀疑就烟消云散,陈兄弟都发话了,不可能也有可能。

“陈兄弟,你放心就是,明天……不,今天下午酉时之前,我定然会将材料准备好,然后派人给你送过来。”

根治顽疾的药方到手,朱棣明显感觉一直紧绷的一根弦,终于可以松一松了。

他坐回椅子上,靠着椅背,还是能感觉呼吸沉重。

从喝酒到现在时间并不长,可对于朱棣来说却特别的漫长与压抑,以至于彻底回过神来的他,能明显感觉后背都有些被汗水浸透。

陈羽伸展了一下身子,淡淡的说道:

“憋着一肚子的苦闷,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喝酒,那也是苦酒。”

“老朱,这下可以放宽心了吧。咱哥俩一个多月没见面了,今天就喝个痛快。”

朱棣有些歉意的说道:“陈兄弟,喝酒就免了吧,方子到手,我这……还要抓紧回去准备呢。”

“早些准备完,你嫂子也能早些日子恢复过来不是。”

“到那时,我定然陪你不醉不归。”

他现在身上的颓然与沮丧全部消失不见,反而干劲十足。

毕竟有了方向,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迷茫。

陈羽看了一眼桌面上空空如也,笑着说道:

“也罢,这次确实来不及准备好菜,下次你再来,我定然准备一大桌子好菜,算是为你离开京师,回来之后的接风洗尘!”

话落,

还不等朱棣反应,陈羽一拍脑门,飞快的朝中后厨的地方窜去。

“光顾着与你交谈,都忘了后厨还烘焙着小吃呢,要是烤糊就吃不着了。”

朱棣一听,也想起来,立马快步来到后厨。

徐皇后病重,本身就会没什么胃口,再加上宫中饭菜平日里应该都吃腻了,正好可以带着陈兄弟制作的小吃回去给徐皇后尝尝。

要是糊了,还怎么让徐皇后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