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剿灭南洋海盗,开启航海第二步计划

第220章 剿灭南洋海盗,开启航海第二步计划

徐妙锦再次瞅了瞅徐皇后,又瞅了瞅朱瞻基,随后迷茫了。

朱瞻基可以说是她从小看着长大,什么样的性格她再熟悉不过。

正儿八经的老实人,哪怕扯一些小谎,但眼下说永乐帝有什么不懂的都是出宫去问这位老师。

根据她的记忆,平日里朝廷要是有什么难题,朱棣不应该首先去鸡鸣寺,然后找黑衣僧人姚广孝商讨吗?

徐妙锦顿时意识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岂不是说朱瞻基的这位老师才能还在姚广孝之上!

“夏原吉、我爹、二叔、郑和都与我老师打过交道,你要还是不相信,可以去问问他们,我保证他们对老师只有称赞!”

朱瞻基板着手指,替自家老师疯狂的吹了起来:“算经你知道吧?朱瞻壑他就喜欢研究这个,二叔为此还特意为他找了精通算经的老师。可是在遇到算经难题时,茶不思饭不想也做不出来。”

“但到了我老师手中,拿过题来扫了一眼,就破解了,不仅如此,解题思路也是开创历史先河,就连我这种算经的外行人都听得懂!”

……

经过朱瞻基接二连三的描述,而且事件说的如此清晰,根本不似作假,她当即不由得半掩住小嘴。

脑海中开始浮现朱瞻基老师的样貌。

拥有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年龄方面最起码也是六七十左右,满头白发,讲课的时候,时不时捋一捋山羊胡。

不仅如此,越是拥有高深学问的人,一般越是严肃古板。

大声斥责更是家常便饭。上课时拿着一把戒尺,如果太孙做得不对……

‘啪、啪、啪~~~’

在老师管理皇子方面,朱棣与朱瞻基秉持着一样的原则,不听话就打!

徐妙锦想起方才骑的自行车,笑着打趣道:

“真是想不到,这样的严肃老者,平日里却有如此精力发明出自行车送给皇帝。”

在徐妙锦看来,发明自行车的前提肯定要会骑才行,毕竟这样才能不断改进。

而让一个六七十的老家伙去骑自行车……身体各方面零件都退化了,真是一门技术活。

“什么老者?”朱瞻基一怔,疑惑的问道。

“就是你老师啊。”

朱瞻基挠了挠头,认真的说道:“我老师他可年轻的很,而且严肃一词……与老师根本不匹配。”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好像比你还要年轻。”

“比我还要年轻?”徐妙锦惊呼,这则消息,可比先前听到谪仙人之类的词语,还要令人不可思议。

毕竟经天纬地之才,哪怕聪慧也需从小勤于好学,才能凭借十多年的积累到那一步。

就像刘伯温那个级别。

但比自己还要年轻……

这打从娘胎里开始学,也不可能拥有如此才识。

朱瞻基点了点头,“我想起来了,皇爷爷好像提起过老师的年纪,二十出头。”

“但我老师说了,判断一个人年龄只是表象,如果不通过实践去深入探查一番,永远不可能知道内在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如此,判断一件事也是如此。”

“我刚开始去的时候,见老师如此年轻也不相信,可直到真正接触之后我才发现,老师的知识包罗古今万象。”

话落,徐妙锦眼睛顿时一亮。

二十出头!

也就比自己小几岁。

自己从小就聪慧,在同龄人中也是佼佼者,可与这位老师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样的人能够得到皇帝、夏园吉、郑和、朱高炽、朱高煦等人的认同,还能享有大明皇孙亲自拜访求学的特权……

优秀的人,无论那个时代,都会引起异性的关注。

永乐一朝亦是如此。

远在皇宫之外的陈羽,像一团神秘而撩人的迷雾,让徐妙锦对其充满了好奇。

她心中也出现了从未有过,想要见一位异性的强烈念头。

徐妙锦抬起头来,望了一眼天色,黑色的幕布逐渐笼罩天空,这个时间去拜访显然不合适。

只能压下心中迫切,等下次了。

出去见面不成,但从朱瞻基这里打听陈羽的事迹还是可以做到。

于是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徐妙锦与朱瞻基又针对陈羽的事迹打探一番。

随着询问深入,徐妙锦脑海中陈羽的形象也愈发立体。

市井之中,酒馆掌柜,帝王之术,经天纬地之才,看破古今历史……二十出头,模样俊郎,心有宏图之志,实乃大国重器!

朱瞻基继续在一旁说着陈羽的事迹,就像是小孩家中有一件好东西,遇到了旁人总想着拿出来分享吹嘘一样,他是越说越起劲,不知疲倦。

反观徐妙锦,则是略过朱瞻基,望向了酒馆所在方位发呆。

对陈羽越是了解,她就愈发想要见一见这陈羽。

毕竟得不到的总是在悸动。

拥有这样的才能,还有袁珙认证。莫非真是谪仙人?!

与谪仙人交谈文学,会是怎样一番风景。

……

天色已经不早了,徐妙锦抬了抬手,将还在吹嘘的朱瞻基打住。

端起一杯水递到朱瞻基跟前,笑着说道:“天色不早了,喝口水润润嗓子,今日就到这里吧。”

朱瞻基抬头看天的同时,喝了一大口水,随后说道:

“姨奶奶,我先回去了,等下次你有空,我带你去酒馆尝尝老师的手艺,那可是一绝!”

“这宫中平日里山珍海味估计你也吃腻了,去老师那里改善一下伙食,保证你流连忘返!”

不仅才识高深,还会做饭?

天呐,这是什么样的男人?

在许妙锦的认知里,学问高深的学者,哪怕六七十岁也没有一个会做饭的,哪怕会做饭,那味道也是不敢恭维。

更何况像这位老师一样二十出头的顶级天才,闲暇时间还有功夫研究食谱?!

她双眸一动,柔声说道:

“去是一回事,只是不知道你老师他……欢不欢迎?”

朱瞻基想也不想的直接说道:“你放心就好了,老师他特意好客。夏园吉、郑和等人去的时候,都是热烈欢迎。”

“你要是去了,一定也可以享受到同样的待遇。”

徐妙锦一听,不由得捂嘴轻笑一声。

因为根据朱瞻基的描绘,在她脑海中浮现的陈羽形象,没有丝毫架子,不仅是思想,包括行动上,很有可能都是一个跳脱的人。

与这样的人交谈,一定非常有趣吧?

……………………

与此同时,

南洋海域,大明舰队。

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发出悠长的声响,仿佛是大海在低声吟唱。?旗舰的甲板上,船帆在夜风中轻轻鼓动,几盏风灯悬挂,昏黄的灯光在海风吹拂下微微摇曳。

甲板上的很是热闹,大明士卒少数放哨,大部分都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主厅内,大明舰队总指挥使郑和与宁王朱权相对而坐。

宁王感慨道:“出海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南洋匪患已全部剿灭。击杀陈祖义舰队海盗一万多人,烧毁海盗船只十余艘,俘获七艘,还活捉了陈祖义等一千多人。”

“我虽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海战,但也没想到战局结束的会如此迅猛。这一切都要多亏郑兄识破海盗阴谋,来了一出将计就计,布下口袋阵。否则我们也不会胜的这样轻松。”

“此战,郑兄当占头功!”

郑和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笑着说道:“头功我可不敢当,要给也是给舰队离京之时,京师之地出此计策之人!”

“道衍大师?”宁王诧异的问道。

他对于郑和很熟悉,兵法上的造诣不及自己,但此战却表现的如此突出,怪不得当时如此肯定陈祖义诈降,原来背后有人相助。

但这也太夸张了。

战局往往瞬息而变,道衍竟能做到如此地步,提前一个月洞悉战局走向。

简直恐怖如斯……

不愧是能以一己之力,谋天下的人物!

这恐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郑和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非也。”

“不是道衍,还能是谁?”宁王追问道。

郑和:“出此计策之人,恕我不能告知。但此战结束,你我二人就要分道扬镳了,如果我们都顺利完成任务,回京之日,我会带你去拜访他。”

“对了,他做的饭菜可是一绝,到时候让你好好开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