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再度进化!以及李旭的第一个投资项

第153章 再度进化!以及李旭的第一个投资项目!

烤肉店内,暖黄的灯光柔和地洒在木质的桌椅上,烤架上滋滋冒着油,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肉香,与店内嘈杂的人声交织在一起。

雷厉风说完这句话以后,轻轻舔了舔嘴唇,尽管表情故作镇定,可微微颤抖的睫毛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李旭眨了眨眼睛低下头去,拿起桌上的陶瓷茶杯,默默喝了一口茶水,大脑则飞速地转动起来。

四周墙壁上挂着各种美食海报,旁边的桌上食客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

不得不说,雷厉风的项目里面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

硬件暂且不提,他们的应用软件开发得更好,算法、代码都能直接拿来用。

之前雷厉风描述的几个功能,也给李旭带来了灵感,比如社交匹配功能,李旭之前也构想过,没想到雷厉风已经做出了雏形,如果能直接使用,确实能省不少事。

更关键的是,他们有自己的服务器,后台系统搭建完备,能发挥大作用。

李旭默默将茶杯放下,依旧没有表现出兴奋,只是平静地问:“送给我……送到哪种程度”

雷厉风说:“毫无保留地送。”

他微微叹了口气,“输了就是输了,但这个项目倾注了我太多心血,就这么原地解散,实在让人不甘心啊。”

随后他眼神带着一丝倔强,说:“你要是不愿意要,就当我没提。”

李旭站起身来,眼神变得清澈且真诚,他伸出手,雷厉风迟疑了一下,才跟李旭握了握。

李旭说:“没想到你这么洒脱,既然这样,那我也送你个礼物如何”

雷厉风表情古怪,说:“送我礼物,你要送什么”

李旭笑了笑,问道:“这个项目结束后,你有什么打算”

一时间,雷厉风沉默下来。

他还真没考虑好下一步,团队成员都眼巴巴地望着他,虽然人不多,但每个人都对他满怀期待。

烤肉店服务员端着一盘新的食材从旁边走过。

雷厉风抬眼看了李旭一下,说:“你问这个干什么”

听到这话,李旭一下就知道对方还没规划好未来。

他缓缓端起旁边的铜制水壶,给自己续满茶,慢悠悠地说:“燕园到中关村这段两公里的路,每天有上万人要步行或挤摆渡车。”

雷厉风眉梢微微跳动,迟疑一下,又再度坐了下来。

李旭又继续说:“类似的场景很多,太多上班族、打工族,从地铁口出来到公司一公里,走路嫌远打车太贵,买辆自行车呢……被偷几次,心都碎了,公交等车时间都够走两趟了。”

“这最后一公里,比便秘还难受。”

雷厉风眼神闪烁,摸着下巴,认真思索李旭话中的深意。

他商业嗅觉敏锐,明白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商机。

李旭提到的痛点很突出,普遍性高,如果能解决,商业价值巨大。

他没有打断李旭,静静思考着,李旭便又继续说:“如果有一种自行车产品,扫二维码就骑,用完往路边一锁,就像公共厕所,想用就用。

“半小时收一块钱,押金299随时退,手机就是钥匙,gps防丢车,比自家自行车还方便,首都每天3000万人次出行,哪怕1%的人用,每人每天赚2块,一天就是60万,这还没算押金池的钱生钱,车身上贴广告,地铁口卖月卡……每辆车每天被骑5次就回本,你说怎么样”

雷厉风顿时瞪大了眼睛,随后又紧紧拧起眉头,迅速意识到李旭这个点子的可行性和背后的商业价值,大脑飞速运转。

李旭也不着急,耐心等雷厉风考虑。

过了一阵,雷厉风轻轻摇头。

正打算开口,李旭做出手势往下压了压,打断他说:“现在4g网络刚普及,智能手机可以预见,很快就会普及,你不是说了吗,nfc手机五年内会完全普及,但智能手机我估计要不了两年就会普及了,移动支付开始流行,这三大条件五年前凑不齐,五年后……市场早被占了。”

“现在进场就是捡钱。”

“可是……”

“我知道你要说丢车——装gps+智能锁,偷了变废铁;说乱停——和政府划停车区,用户乱停扣信用分;说天气——南方城市全年能骑,北方做季节补贴。”

李旭轻轻敲击着木质桌面,身体前倾,一字一顿地说:“这不止是生意,是改变八亿人出行方式。这件事做成了,你就是城市出行教父。”

这话每个字像重锤,狠狠砸在雷厉风的心头。

还没等雷厉风从震撼中缓过神,李旭又继续说:“你们华京大学,3万师生就是天然种子用户,初期投放500辆带智能锁的自行车,每辆成本控制在600元,总投入40万就能启动。按半小时0.5元收费,日均周转5次,半年就能回本。”

“虽然你们华京大学的校方肯定没有我们清北大学的聪明……”

“呵!”

“但是我觉得,你也能说服他们支持绿色出行,划定专属停车区,还能申请大学生创业补贴,等模式跑通,拿着试点数据去和区政府谈合作,复制到我们学校,隔壁的某大,就是水到渠成。”

“第一批车用二八大杠改装,找凤凰自行车厂,那不是你们的校友的吗找他们代工,还能给你们打个八折呢,贴上华京智行logo,运营端招募勤工俭学生,用学分置换兼职人力成本。”

“接下来联合环境学院发布《校园短途出行碳减排白皮书》,通过华京大学智库渠道提交市政府,争取纳入高校新基建补贴名录。”

“想想,最好的结果是,未名湖畔将来立着,共享出行革命始于华京大学的纪念碑,如果中途你管理运营不善,被收购,创业案例也够写进mba教材了。”

李旭滔滔不绝,每一个字都被雷厉风听进去了。

这么庞大的信息量,一时间在他脑子里来不及消化。

一时间雷厉风的心里不仅震惊,更产生了一种怪异的感觉。

对方不仅将这个项目的前前后后分析的这么透彻,更是把创业的每一个步骤都给详细的理出来了,乍的一听似乎照着去操作就能变成现实!

这时,店内的广播放起了轻松的音乐。

李旭又抛出下一个重磅炸弹。

“我直接给你投八十万,启动足够了!500辆定制单车,gps智能锁,微信小程序,3人核心团队,6个月薪资,每人一万。”

“股权方面,我只要百分之三十,你拿百分之四十,剩下百分之三十,拿百分之十给技术和运营,百分之十给期权,百分之十释放出去做天使轮,因为有我的这笔钱,天使轮只需百分之十就够,估值按五百万来谈。”

说完,李旭再次慢悠悠地喝起了茶。

雷厉风完全惊呆了,脸上再也维持不了刻意的淡定,手足无措地拿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

李旭笑了笑,打趣道:“杯子里没水,你喝什么呢”

雷厉风深吸一口气,放下空杯子,沉默良久才说:“我得好好消化一下。”

李旭点头说:“可以理解。”

雷厉风又说:“这些你想了很久吧”

李旭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说,“我说就是刚才在吃烤肉的时候临时想到的,你信吗”

“信。”

“哈”

李旭开心的笑了起来,这傻子……我自己都不信,他竟然信。

“为什么不自己做”雷厉风问。

李旭摇头说:“之前时机不成熟,现在时机成熟了,但我放不下手上的项目,这个项目也同样重要。”

雷厉风点头,站起身来:“我不得不承认,我不如你。”

李旭靠在椅子上,微微一笑:“你回去好好琢磨,想好了给我打电话,我的小伙伴们还等我呢,今天就到这。”

雷厉风简单回了一个“好”。

……

让李旭没有想到的是,雷厉风也是一个行动派。

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强大的行动力。

他们脑子里有了一个想法,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它变成现实,迫不及待地去实现。

而雷厉风回去以后,将李旭说的话,反反复复的在大脑里面过了很多遍。

每一个设定,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

而且认认真真的将里面的精华整理出来,细细推敲。

最后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反驳的地方!

这家伙竟然这么厉害,他简直就像能够预判未来一般,输给这样的对手,自己的确不冤啊!

可怕的战略眼光,周密的思维逻辑,更重要的是,短短的几句话,考虑到了技术政策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更变态的是……这家伙有一种自己都是十分羡慕的能力,那就是描述愿景的能力!

正如李旭所说,这件事情做得好,能被写入mba教材,在母校的优秀校友历史上留下一笔。

这对于雷厉风来说,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哪怕失败了,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在某个时间节点被收购。

至于更差的结果……雷厉风自信绝对不可能出现。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一旦决定了以后,雷厉风就变得无比的兴奋。

他直接摸起了旁边的手机,给李旭打去了电话。

没想到第一个电话李旭竟然没有接,他暗骂一声,这小子没信用。

又马不停蹄地打去了第二个电话。

一直等到五十多秒,对方才接起了电话。

那头李旭还没有说话,雷厉风就有一些不满的说:“为什么这么晚才接电话”

没想到电话那头的李旭直接叫了起来:“你有毛病吧!现在是凌晨三点钟啊!”

“咳咳……那件事我考虑好了!股权划分和投资就按你之前说的办!”

“明天再说!”

李旭怒气冲冲地挂断了电话。

雷厉风颇有些无可奈何的嘿嘿笑了笑,说:“真是的,小孩子吗,发这么大的火……”

不就凌晨三点嘛……

他边说边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望着窗外寂静的街道,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

这八十万的启动资金,李旭自己也是掏得出来的。

毕竟之前的科研竞赛就让他账户上有大七位数了。

从高三以后,李旭就再也没有问他老爹要过钱了。

但是每隔一段时间看看卡里的余额,都会发现不减反增。

仔细看看明细,他老爸每个月都会给他转六位数的生活费。

李旭没有过多废话,很干脆地给雷厉风打了钱。

做一件事就是这样,在准备做之前你可以认真斟酌考虑。

但一旦确定要做了,就不要扭扭捏捏畏畏缩缩。

要么不做,做了就要痛快一点。

而雷厉风人如其名,做事也是雷厉风行,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的。

当天下午就已经把股权书拿过来了。

成立公司的事情也立刻着手去准备了。

李旭在去签字的时候,认真地说:“接下来除了涉及股权的事情,我一律不干涉,如果你弄黄了,就把这个项目作为你的毕业设计吧,就当我看走眼。”

雷厉风哼了一声,随后指了指他们大学的那座出名的湖畔说:“等着吧,那里不久以后就会立起关于我这个项目的纪念碑的。”

而有了李旭给他赠送的礼物,雷厉风将他的云端校园卡赠送出来就变得更加干脆了。

当李旭拿到雷厉风团队的云端校园卡的所有软硬件资源以后,拆分开来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感到沮丧的是薛雪,相比于她做的app,隔壁的雷厉风团队这方面明显比他强了好几个数量级。

人家做出来的产品不管是界面的美化程度,功能的设计合理性,还是稳定性都强太多了。

此后的几天时间,薛雪拿着人家的应用程序认真地拆分学习,好几天都没有在群里说话了。

而感到兴奋的是叶睿达,叶睿达能力自然没得说,但他就是太懒了,有很多想法,就是懒得去实现。

而雷厉风团队拿过来的东西则恰恰相反。

很多核心的算法虽然没有那么精妙,但胜在全面,能够给叶睿达省下不少的功夫。

一些之前构想中的东西在这套新的架构上面,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跑起来了。

而雷厉风团队的云端校园卡带来的最大的好处还是他们的服务器后台系统,虽然说李旭他们团队的实体卡在基础功能上的实现并不需要云端服务器。

但是有了这一套现成的服务器,他们之前构想的功能就可以很快落地了。

……

寒假前,校园里一片宁静祥和,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在校园的小径上。

这一阵子智慧城市的呼声很高,各地都在积极进行试点。

作为顶尖高校,这里自然要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学校里也掀起了一股“我为智慧城市建设出谋划策”的风尚,宣传栏上张贴着各种相关的海报与成果展示,引得不少学生驻足观看。

李旭站在一个办公室的外面,办公室的门是厚重的实木材质,上面镶嵌着一块精致的铭牌,刻着“院长办公室”几个烫金大字。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进去,手中握着那份争取学院支持的材料。

轻轻敲了敲门,屋内传来陈院长那温和且富有磁性的声音:“请进。”

李旭推开门。

室内摆放着一套古朴的实木桌椅,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与文件,墙壁上挂着学校的老照片和一些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陈院长正坐在办公桌前,看到李旭进来,立刻抬起头,露出和蔼的笑容说:“小旭啊,进来坐。有什么事情吗”

一面说着,陈院长一面放下手中的钢笔,笔尖在墨水瓶盖上轻轻一蹭,将笔稳稳地搁在笔架上。

看到这一幕,李旭心里不禁泛起一丝小小的得意。

他暗自想着,学生群体里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待遇吧。

李旭正襟危坐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椅子是柔软的皮质,触感舒适。

他随后开门见山报告起自己过来的目的:“院长,这次过来找您,是跟智慧城市建设有关的。”

程院长点了点头,说:“详细说说。”

李旭恭恭敬敬地将手里的材料放在院长的办公桌上。

随后说:“我们的校园一卡通,在前一阵子已经完成了系统的升级,目前我们有一个云端服务器,基于云端服务器,我们推出了三大智慧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快递包裹管家功能,就是给每栋宿舍楼配几个智能存包柜,快递员只需要把包裹放进去,系统就会自动发短信给学生。学生只要刷校园卡或输密码,对应的柜门就会弹开。”

陈院长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没有立刻作出点评,但露出了很感兴趣的表情,身体微微前倾,椅子发出轻轻的吱呀声,说:“继续说下去。”

李旭点了点头,继续开口。

“第二个功能,名字叫学生信用分功能,这个功能是专门为咱们学校设计的,可以通过图书馆履约率、考试诚信记录、经济信用,一卡通消费稳定性、助学贷款还款率,志愿服务时长、学生互助事件,技能证书获取、创新实践成果,等等项目,计算出学术,经济,社会,发展四个维度的信用分。”

目前阿里的信用分功能还没有推出,李旭率先在学校里用上了,又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陈院长摸着下巴,陷入了思考,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下巴上的胡茬,考虑了一阵,点了点头说:“第三个功能呢”

“第三个功能是社交匹配功能,就是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轨迹智能推荐伙伴,比如学习搭档,常在同一时间段去图书馆三楼的同学,自动收到组队邀请,又比如创业cp,爱看创业书籍的文科生,会被推荐给有技术专利的工科生等等等等,当然还有一些人文功能,比如,如果有人连续三天独自在食堂角落吃饭,系统会提醒心理委员。”

顿了一下,李旭说:“更详细的内容我全部写在报告里了,这次来找您,就是希望您可以从学院的层面帮我们打通实现这些功能的壁垒。”

陈院长戴起了眼镜,眼镜是金属边框的,在灯光下微微反光。

他翻开李旭的报告,说:“那行,我先看一看。”

李旭站起身来微微躬身,说:“那陈院长,我先不打扰您了。”

陈院长笑了笑说:“小旭呀,以后你跟我说话不用这么拘束,这个报告我会认真看的,对了,你们的这个项目竞赛那边怎么样了”

李旭说:“下学期开春就是复赛了,我们计划在复赛前把升级的功能全部落地,这样突破复赛的把握就更大了。”

陈院长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椅子在他的挪动下又发出一声轻响,又问:“参加复赛的时候还叫校园一卡通项目吗”

李旭笑着摇了摇头说:“当然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给这套系统改了个名字……

“就叫,清北大学智慧校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