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母鼎:秘辛
第336章 母鼎:秘辛
秦国灭了周的第二年,便将九鼎迁到了咸阳。
相传九鼎在运送的过程当中,沉没于泗水彭城。
始皇曾经派人去打捞过,但是一无所获。
后世的帝王,曾经重铸过九鼎,比如武则天。
“接下来,我说一下这九鼎是怎么来的吧。”
大禹建立夏朝之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当然,这九州的范围,要比现在的广很多。
后来大禹就让各州的人,分别铸造一口青铜大鼎,也就是九鼎。
“关于九鼎,就是这些,至于母鼎,我所看过的史籍当中别说记载了,连这两个字都没有出现过。”
“嗯,估计石碑中会写。”
“燕子,你继续吧。”
点了点头,初洛雪继续解读起石碑上的文字来。
九州的范围划分完后,大禹亲自设计了一张图纸,让巫匠根据图纸,铸造一口大鼎,并且除了将图纸上所绘的东西铸上外,还将九州的地图给铸造上去。
铸造前,大禹还在每个州的地图上,点了一个点,告诉巫匠们,他点的这个点,一定要凸显出来。
大禹命巫匠铸造的这口鼎,便是九州鼎的母鼎。
铸造母鼎的材质也很不一般,乃是天外来物。
母鼎,可大可小。
“可大可小?如意金箍棒?”张金堂脱口而出,被叶红兵瞪了一眼。
母鼎铸造好之后,大禹就让巫匠们带着母鼎,前往九州。
同时带去九州的,还有着大禹的禹王令。
禹王令上写明,让九州的人,配合巫匠,铸造一口青铜大鼎。
大鼎上面要刻上各州的名山大川,奇珍异物,还有各自大州的地图。
正是因为每口大鼎都是由各个州的人自行设计的,所以九鼎的样子各不相同。
每个州的人在铸造大鼎的时候,大禹派去的巫匠,都会拿着母鼎,为大鼎输送上面自带的能量。
如此,每个铸造好的大鼎,上面的图案,看起来才会栩栩如生。
大鼎铸造好一个,巫匠们便会派人将其秘密送走,然后带走这口大鼎的图纸,转战下一个州。
历经九年,九鼎被全部铸造完毕。
你们知道九鼎真正的作用么?
“这不废话么,我们从哪里知道去。”张金堂又自顾自的嘟囔了一句。
按照母鼎上所绘的九州的地图,根据每个州地图上面的特殊标识,将九鼎分别埋进上面有着特殊标识的位置,便可充盈华夏国运,可使华夏国泰民安,华夏国运及华夏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此时,你们一定会疑惑为何我所在的东周,将九鼎摆在王宫广场上了吧?
其实,摆在那里的,是赝品。
大禹根据后来巫匠们带回的各个大鼎的图纸,命人重新铸造的。
真正的九鼎,当然是埋在它该在的地方。
“世事难料啊。”
“民间以为记载巫术巫法的书籍消失了,但是在周王室密室的书库里,有着详细的记载跟修习方法。”
“好奇心太重,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啊。”
“我现在都有些后悔,去偷偷学习那早在周朝初期,就已经被我的老祖宗完全打压,清除掉的巫术了。”
“绝地天通事件之前,得到消息的巫族大能们,带领着一大批的巫族人,离开了这处空间,去往了更高一层的空间。”
“也许,是他们通过巫法,卜算到了什么吧。”
“也可能不算卜算,而是在时间长河当中,窥视到了什么。”
“毕竟巫族的巫祖玄冥,可是有着掌控时间巫法的大能啊。”
“自那以后,巫术便渐渐没落。”
“直至巫道之争开始,商朝灭亡。”
“真正的巫族一脉,彻底消散于天地间。”
听到这里,众人皆是面面相觑。
“卧槽,这里面竟然有大瓜?!”
“牛子,你们道家的历史当中,没有记载这件事么?”
好奇心上来的妘建民,问着张金堂。
“别问道爷,道爷我也是特么第一次听到这件事。”
“你得让道爷缓缓,究竟留在这里的巫族,做了什么,才会让我们道家跟他们发生争斗,还将他们阖族都灭了。”
“这小说《封神榜》的作者,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李南星似是在问着自己,也像是在问着众人。
“老爹,他要是真知道什么,不会写的是道家内部的争斗了。”叶红兵说道。
“不,老大。我们道家正统的道家一脉,可没有截教一说,更没有什么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是杜撰出来的。”
“三清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听张金堂这么一解释,一旁的妘建民脑袋里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
“通天,绝地天通。”
“所以,这通天教主,会不会影射的是当时巫族的掌舵者?”
“《封神榜》里写的是,截教弟子多为兽禽异物。”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时的巫族掌舵者,或者是族长,想着传授给兽禽异物巫术以达到某种目的。”
“这会破坏天道的平衡,引发什么不好的事情。”
“而那时的商王帝辛,是支持巫族这么做的。”
“所以道家才会集结人手,联合姬昌、姬发父子,对他们发动战争?”
“卧槽,二郎,你快别说了,细思极恐啊。”张金堂哆嗦了一下。
众人皆沉默了。
片刻后,叶红兵看向了初洛雪。
“燕子,继续。”
“可能我天生就适合修习巫术巫法,从12岁开始修炼的我,用了仅仅10年的时间,巫法竟然大成了。”
“我感觉这是一种讽刺。”
“我的老祖宗灭掉了它,而我却将其修炼到大成。”
“就在我巫术大成的一年后,我与老师苌弘夜观星象的时候,我突然心血来潮,用巫法卜算了一卦。”
“是的,我的老师知道我修习了巫法,并且已经大成。”
“当时,我的老师问我用巫法卜算到了什么,我说,我看到了后世族人处在了灭亡的边缘。”
“我的老师说,朝代的更迭,乃为天道使然。”
“我说,老师,我说的不是周朝族人,而是……”
“华夏族人,炎黄子孙。”
“我的老师震惊之余,用周易卜算了一番。”
“结果,与我一致。”
“后来,历经三年,我跟老师终于找到了解决之法。”
“只不过这办法,会使得今后出现的朝代国运,不超过300年。”
“但只有这个法子,可以保住华夏族。”
“于是,我跟我的老师,开始谋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