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终得关羽
郡国从事,是州刺史部的属吏,秩百石。
别看品秩不高,但实际权力却是极大。
州刺史一职,主监察,郡县长吏若有不法,常以弹劾免。
若有军事,其更有调兵之权。
因此,若是某些时候州里来了个强势的刺史,硬要插手郡中政务,各郡太守大多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否则人家一封弹劾奏疏上去,大概率是要丢官的。
如此权重之职,朝廷自然不可能再给予高位,否则会有割据之危。
故,刺史之品秩只有六百石,位下大夫。
以轻驭重,这便是朝廷常用的制衡之法。
刺史其下有别驾从事一人,为刺史副,功曹一人,掌人事,治中从事一人,主文书。
其余还有簿曹从事、兵曹从事等诸曹从事,根据实际需要设立。
除此之外,每个郡国各有郡国从事一人,监察各郡。
张新的渔阳郡国从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渔阳一郡的郡刺史,能监察,能调兵,如果硬要插手郡中政务的话,也可以。
刘虞的意思很明显,反正渔阳实际也在你手上了,我就给你个名分,希望你别闹事,好好干。
“新必不负州伯所托!”
张新激动,当着魏攸的面,面向广阳郡的方向下拜。
伯者,长也,州伯即是一州之长。
如今张新应了刘虞的征辟,那便是刘虞的属吏,再称刘幽州就不合适了。
这一拜,也是必须的。
魏攸抚须微笑,上前扶起张新。
其实现在张新还没得到朝廷的赦免,刘虞征辟他并不合法。
但在魏攸的劝说下,刘虞还是发出了这道征辟令。
张新荡平辽西的消息传到州府,刘虞早就怂了,哪里还敢出兵再攻?只能选择招抚。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先用这道征辟令稳住张新。
一来有助渔阳稳定,二来也可在张新的身上打个烙印。
汉时实行察举制,一个人即使有才学,但若没有他人举荐,有可能一辈子连个小吏都混不上。
因此汉人对知遇之恩的看重,已经到了近乎疯魔的地步。
刘虞提拔张新做郡国从事,那就是张新的“恩主”,即使他这个郡国从事只做了一天,那也是刘虞的“故吏”。
恩主若有事相求,故吏必须全力以赴,满足恩主的需求,否则就是不忠。
袁绍能以渤海太守的身份入主冀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冀州牧韩馥是他袁家的故吏。
恩主一封书信,故吏即使占据一州之地,那也得乖乖的让出来。
甚至于在袁术那边,还时常把故吏称作“家吏”,把属臣当做家奴来用。
征辟张新,对刘虞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张新懂不懂其中的规矩?魏攸并不担心。
只要张新还想走仕途,日后自然会懂。
“既如此,老夫就先告辞了。”魏攸呵呵一笑,“还望子清在渔阳好好努力,莫要负了州伯,负了朝廷。”
“自然如此。”张新点头,“我送魏公。”
张新出城十里相送,算是给足了刘虞和魏攸面子。
送走魏攸,张新感慨道:“两月征战,终得偿所愿,也不枉我狂风朔雪,一路上风餐露宿,翻越八百里无人之地啊!”
关羽抚须微笑,眼中有着一丝羡慕,“贤弟既得州伯辟用,日后当好好为国效力才是。”
“云长兄。”
张新观察到他的神色,微微一笑,“新如今得州伯看重,想来赦免不是大事,如今乌桓虽灭,但还有鲜卑未平,正缺兄这般豪杰相助。”
“兄之过往,新亦知晓。”张新继续说道:“兄虽有功于国家,然世人却多不知,兄既无名望,又有命案在身,若是投了别处,怕是无人能用。”
关羽闻言沉思。
张新说的没错,他是一个在逃的杀人犯,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甚至都将自己的字从‘长生’改成了‘云长’。
就连妻子,也只能丢在老家,不敢带出来。
若非如此,以他的一身勇力,早就去参军了,又怎么会去投刘备的义勇军?
参军需要核对户籍,他怎么说?
河东关羽?
到时候吏员去他家一查,好家伙,杀人犯,抓了!
随便报一个地方?
一样会有人核实。
所以他逃到涿郡数年,也只能干些平常百姓的买卖,一直郁郁不能得志。
直到遇见刘备,又恰巧赶上了黄巾起义,他这才加入了刘备的义勇军,试图博取一些功名,好洗刷自己身上的杀人之罪。
结果功名没捞到,刘备还死了。
现在的关羽,还真就无处可去。
继续回涿郡做买卖?
别的不说,若是碰到张飞,他还恶心呢。
若是能有张新帮忙说上两句话,他身上的命案......
想到这里,关羽有点心动了。
张新一直观察着他,见状连忙说道:“若是新得了渔阳太守,当上书朝廷赦兄之罪,并辟兄为兵曹掾。”
“兄有了这份资历
,日后天下之大,哪里去不得?”
张新估摸着,关羽应该是心动了。
但只是碍于刘备之事,不好意思答应。
不过现在的关羽和刘备最多也就认识一两年,远没有后世那种相处了数十年后,恩若兄弟的情感。
更何况,现在的刘备又不是什么名士,他的那支义勇军,前身其实就是游侠。
游侠是什么?
直白点说就是地痞流氓呗。
不事生产,整天寻衅滋事,动辄怒而杀人,搞得各地官府都很头痛。
刘备作为流氓头子,关羽称他为主君,其实也就是一个“义”字在作祟。
关羽的这个主君,和正经意义上的主公完全是两码事。
就是流氓和流氓头子而已。
此时投入张新麾下,天下人不会说什么的。
再加上关羽为了给刘备报仇,孤身一人跑了上千里地来刺杀张新,就算有点小恩小惠的,也该还完了。
相反,若是答应张新的邀请,不仅能赦免杀人之罪,还能得个官身,也算是正式入仕了。
兵曹掾虽然只是个百石吏,但已经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职位了。
就连那些士族家的子弟,终其一生,能混上百石吏的都很少。
荀彧都认识吧?颍川荀氏,王佐之才。
就这样的出身,他入仕的时候也只是个百石吏而已。
关羽想起自己在刘备麾下时,说好听的是杀贼安民,说难听点就是气氛组,一身武艺一直不得施展。
而到了张新这里,突袭乌延,奇袭丘力居,杀的那叫一个痛快!
刘备对他很好,解衣衣之,推食食之,食同味,寝同床。
但张新对他一样也不差,不仅顿顿有酒有肉,还不计较他的刺杀之事。
甚至在听说他的来意之后,主动割发代首,向他赔罪。
这样敬重他的人,天底下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况且比起刘备来,张新可就大方多了,不仅将丘力居的那匹骏马送给了他,更将自己心动的女子也给了他。
那天关羽也注意到了张新的神色,知道他其实也对周氏动了心的。
就这样,张新还能把周氏让给他。
那周氏柔若无骨,千娇百媚......咳咳。
这样的一个主君,那不比刘备好多了?
想到这里,关羽下定了决心。
“贤弟待某恩重如山,某又岂是相负之人?既然贤弟觉得某这残躯还有些用处,日后便任由贤弟驱使吧!”
(这两天看了不少评论,这里统一回复一下嗷。
首先很感谢读者老爷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比如一些毒点,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三月都在前面作了修改,谢谢大家!
还有读者说,一些突兀的梗会感觉很撕裂,以后写文的话会尽量减少那些突兀的梗,保证阅读体验。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这里稍微解释一下。
有些人说关羽一个人冲几百乌桓,杀了难楼这不合理。
其实这在正史上是有原型的。
三国志原文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整个三国时期96年的时间,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只有这一例,三月真没尬吹关羽的武力值。
况且几百乌桓不可能全部挡在难楼身前,所以关羽一路杀进来,可能也就和几十个乌桓交手而已。
另外还有人说一匹马压在人身上,腿要断,而关羽还有余力反抗。
实际上乌桓战马属于中等马,体重大概也就200-300公斤这样,一匹马那么大,压在一只腿上的,最多也就一两百斤,就关羽两米多的体格子,这点重量是压不断的。
只不过这些我怕大家说我水,所以没有特意解释。
这边吸取教训,以后行文会更严谨一点,该解释的都会解释清楚。
希望大家不要觉得我在水文就好o(>﹏<)o。
三月每天都会看书评,有合理的建议会采纳,书中不合理的地方会改。
当然,恶意攻击的,我就不理了哈。
谢谢大家的支持,另外麻烦多来点书评催更啥的,三月看到小红点会很高兴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