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游神,见鬼起乩增损二将仲夏将至
第二百八十一章 斗法搏命,正统与叛孽之争!
小
大
朝元观?
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极度悲伤到脑子都有些混沌的陈二嫂,第一眼并不知道这是代表什么意思。
但根本无需她去猜测。
那些站在她旁边的妇人和村民,见到那王旗烧出的朝元观三字,又想起陈二嫂刚刚的恳求。
顿时就明白...这就是池王爷所给出的神启啊。
没有半点犹豫。
身旁的一位妇人,立刻看向正在迷茫发呆的陈二嫂,连忙搂了搂她的肩膀,指着那王旗,急促道。
“陈二嫂,快醒醒,别发呆,别发呆了。”
“找几个人去朝元观看看,这是池王爷给你的提示啊,你家昨天走丢的那个儿子,现在肯定就在朝元观啊。”
并不只是一位妇人。
身旁的其他人,也是纷纷赞同的附和起来。
“是啊,陈二嫂,快点去朝元观啊。”
“池王爷竟然真帮忙寻了下,太好了,真当是太好了。”
“哎呦喂,池王爷,您怎么就不帮帮我,不来帮帮我啊,我家儿子也丢了,现在都没找回来啊。”
“真好啊,池王爷可真是宅心仁厚,即便先前掷杯筊的时候,被陈二嫂闯入打断,都没有计较,反而是帮忙寻起了那娃子。”
“这就是池王爷,这就是咱们鹭岛的总巡王啊,而且刚刚可是池王爷自己降下天雷,把这王船给点燃了,那最近的灾厄,肯定也解决了。”
“......”
在这些议论声中。
陈二嫂终于是回过神来了,连忙用力抓住面前的王旗,更是无比用力的朝着地面磕去,沙哑的哭喊道。
“大慈大悲池王爷,仁心仁术池王爷。”
“谢谢您,谢谢您,来看了一眼,帮忙寻到了那娃子啊。”
磕了三个头后。
陈二嫂随即踉跄的站起,也不顾额头磕出的血印子,直接就向着朝元观的方向跑去。
而不止是她,有很多好奇的村民,亦是跟着同行,甚至一位有面包车的收鱼贩子,专门开车来让众人上车。
一起去那朝元观,看看能不能寻回那娃子。
现在,既然池王爷都这般的照顾陈二嫂母子,作为信徒和村民,自是也得尽可能的出手相助。
跟着神明脚步之后,行善事,准是没错。
......
虽然王船还在燃烧。
但在桅杆倒下的那一刻,显现出来的池王爷虚影,便彻底隐去了。
这次池王爷之所以能亲至于此,关键就在于...那何厝村的众多村民,以自身的愿力加注于这艘王船中。
由此建立起了联系,让池王爷能够跨越地绝天通的桎梏,来此解决这后续即将引发的灾厄。
很明显。
这闽南的送王船民俗,之所以社会出现了种种变迁,还能够千百年的流传下来,这无疑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只要相信,只要够信。
那从不曾消失的神明,便会再度来此,为百姓解难度厄。
随着池王爷的虚影彻底消散。
张道一终于也是有些憋不住了,朝着那几位的湾岛人走去,眸中带着几分凌厉。
来到那老乩童面前。
张道一轻轻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后,便明显是压抑着情绪,格外郑重的出声问道。
“乩童前辈。”
“我是当今龙虎山天师道的第六十四位天师,由道陵祖师降授的正统天师,当前掌管着万法宗坛。”
“前辈,你经常跟阴阳诡事打交道,应当也知晓那一脉的叛孽,所以我想问下......”
“你可知那一脉的叛孽,当前是否还在用天师道的名义,继续在各地的招摇撞骗?”
听到这番话。
老乩童明显是愣了下,随即又立刻反应过来,刚刚的张道一究竟是在说些什么。
龙虎山。
天师道。
万法宗坛。
第六十四代天师。
虽然从小便是乩童,不怎么参与道门中的事情,但天师府的事情,老乩童无疑也是了解一点。
细细斟酌数秒。
老乩童才格外郑重的摇了摇头,缓声讲述道。
“道长,那脉是否为叛孽,我只是一个乩童,并非正统的道门中人,自是分不清楚。”
“我不敢乱说什么,但我能告诉你的是......”
“一直以来,那一脉在我们那里都是以天师自称,而且很多人都会去寻他们解决事情。”
“但听说,好像几十年前开始,他们行法就不怎么灵了,更是没办法请来那九天神明相助,很多事都解决不了。”
“自是不灵,自是请不来了。”张道一嗤笑两声,随即格外肯定的攥紧拳头,意有所指道。
“就连祖地都能抛弃,就连祖师都能忘记,行法怎么能灵。”
“若非这天地世道变了,若非祖师还念点旧情,早就唤来九霄紫雷,将那群叛孽给劈的身死道消了。”
“诶,说不清,说不清。”老乩童无比郑重的摇了摇头,似乎不愿多参与这件事,但却是格外郑重的提醒道。
“道长,老头子要提醒你下。”
“那些人行法不灵虽有,但都已经是曾经了,近些年不知为何,他们行法又变得灵验起来。”
“而且,还不只是单纯的灵验,各种各样的法术都能用出,就好似完全不怕那天地报应了般。”
“然后,老头子的一位道门好友和他们闲聊之时,还听到了一句话,说是......”
“再过几年,便要专门去大陆一趟。”
“届时要和一些人斗法搏命试试,看看究竟谁才是正统,谁的身上才有那祖天师血脉......”
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极度悲伤到脑子都有些混沌的陈二嫂,第一眼并不知道这是代表什么意思。
但根本无需她去猜测。
那些站在她旁边的妇人和村民,见到那王旗烧出的朝元观三字,又想起陈二嫂刚刚的恳求。
顿时就明白...这就是池王爷所给出的神启啊。
没有半点犹豫。
身旁的一位妇人,立刻看向正在迷茫发呆的陈二嫂,连忙搂了搂她的肩膀,指着那王旗,急促道。
“陈二嫂,快醒醒,别发呆,别发呆了。”
“找几个人去朝元观看看,这是池王爷给你的提示啊,你家昨天走丢的那个儿子,现在肯定就在朝元观啊。”
并不只是一位妇人。
身旁的其他人,也是纷纷赞同的附和起来。
“是啊,陈二嫂,快点去朝元观啊。”
“池王爷竟然真帮忙寻了下,太好了,真当是太好了。”
“哎呦喂,池王爷,您怎么就不帮帮我,不来帮帮我啊,我家儿子也丢了,现在都没找回来啊。”
“真好啊,池王爷可真是宅心仁厚,即便先前掷杯筊的时候,被陈二嫂闯入打断,都没有计较,反而是帮忙寻起了那娃子。”
“这就是池王爷,这就是咱们鹭岛的总巡王啊,而且刚刚可是池王爷自己降下天雷,把这王船给点燃了,那最近的灾厄,肯定也解决了。”
“......”
在这些议论声中。
陈二嫂终于是回过神来了,连忙用力抓住面前的王旗,更是无比用力的朝着地面磕去,沙哑的哭喊道。
“大慈大悲池王爷,仁心仁术池王爷。”
“谢谢您,谢谢您,来看了一眼,帮忙寻到了那娃子啊。”
磕了三个头后。
陈二嫂随即踉跄的站起,也不顾额头磕出的血印子,直接就向着朝元观的方向跑去。
而不止是她,有很多好奇的村民,亦是跟着同行,甚至一位有面包车的收鱼贩子,专门开车来让众人上车。
一起去那朝元观,看看能不能寻回那娃子。
现在,既然池王爷都这般的照顾陈二嫂母子,作为信徒和村民,自是也得尽可能的出手相助。
跟着神明脚步之后,行善事,准是没错。
......
虽然王船还在燃烧。
但在桅杆倒下的那一刻,显现出来的池王爷虚影,便彻底隐去了。
这次池王爷之所以能亲至于此,关键就在于...那何厝村的众多村民,以自身的愿力加注于这艘王船中。
由此建立起了联系,让池王爷能够跨越地绝天通的桎梏,来此解决这后续即将引发的灾厄。
很明显。
这闽南的送王船民俗,之所以社会出现了种种变迁,还能够千百年的流传下来,这无疑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只要相信,只要够信。
那从不曾消失的神明,便会再度来此,为百姓解难度厄。
随着池王爷的虚影彻底消散。
张道一终于也是有些憋不住了,朝着那几位的湾岛人走去,眸中带着几分凌厉。
来到那老乩童面前。
张道一轻轻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后,便明显是压抑着情绪,格外郑重的出声问道。
“乩童前辈。”
“我是当今龙虎山天师道的第六十四位天师,由道陵祖师降授的正统天师,当前掌管着万法宗坛。”
“前辈,你经常跟阴阳诡事打交道,应当也知晓那一脉的叛孽,所以我想问下......”
“你可知那一脉的叛孽,当前是否还在用天师道的名义,继续在各地的招摇撞骗?”
听到这番话。
老乩童明显是愣了下,随即又立刻反应过来,刚刚的张道一究竟是在说些什么。
龙虎山。
天师道。
万法宗坛。
第六十四代天师。
虽然从小便是乩童,不怎么参与道门中的事情,但天师府的事情,老乩童无疑也是了解一点。
细细斟酌数秒。
老乩童才格外郑重的摇了摇头,缓声讲述道。
“道长,那脉是否为叛孽,我只是一个乩童,并非正统的道门中人,自是分不清楚。”
“我不敢乱说什么,但我能告诉你的是......”
“一直以来,那一脉在我们那里都是以天师自称,而且很多人都会去寻他们解决事情。”
“但听说,好像几十年前开始,他们行法就不怎么灵了,更是没办法请来那九天神明相助,很多事都解决不了。”
“自是不灵,自是请不来了。”张道一嗤笑两声,随即格外肯定的攥紧拳头,意有所指道。
“就连祖地都能抛弃,就连祖师都能忘记,行法怎么能灵。”
“若非这天地世道变了,若非祖师还念点旧情,早就唤来九霄紫雷,将那群叛孽给劈的身死道消了。”
“诶,说不清,说不清。”老乩童无比郑重的摇了摇头,似乎不愿多参与这件事,但却是格外郑重的提醒道。
“道长,老头子要提醒你下。”
“那些人行法不灵虽有,但都已经是曾经了,近些年不知为何,他们行法又变得灵验起来。”
“而且,还不只是单纯的灵验,各种各样的法术都能用出,就好似完全不怕那天地报应了般。”
“然后,老头子的一位道门好友和他们闲聊之时,还听到了一句话,说是......”
“再过几年,便要专门去大陆一趟。”
“届时要和一些人斗法搏命试试,看看究竟谁才是正统,谁的身上才有那祖天师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