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罪臣多尔衮,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第196章罪臣多尔衮,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与此同时,锦州城内。

温暖的日光透过窗户,洋洋洒洒地落在朱慈烺的书案之上。

微风轻轻拂过,案头的纸张随之轻轻翻动。

朱慈烺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手指轻轻捏着一封密信,嘴角微微上扬。

而信中所书的内容,正是建奴答应了他们所提出的求和条件。

也就是会让多尔衮带着一个质子前来锦州商议求和一事。

对于这一结果,朱慈烺其实并未感到丝毫意外。

毕竟,作为这场战事的战败方,建奴真的想要求和,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向来都是胜者为王,战败者的命运往往由胜利者主宰。

就比如现在!

同时朱慈烺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皇太极此人确实有着非凡的魄力。

要知道,这次他提出的议和的条件对于建奴而言,无疑是屈辱至极的。

换做他人,恐怕未必有勇气答应下来。

但皇太极却还是答应了。

不过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

待多尔衮抵达锦州之后,后续的割让土地、赔款以及人口移交等诸多复杂事宜,才是这场求和的关键所在。

好在朱慈烺对洪承畴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些繁琐的事务,洪承畴自会妥善安排。

至于朱慈烺,他最近几天都在处理另外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想办法加强辽东地区的商业活动。

随着京城灾民的到来,辽东地区的人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却愈发显得短缺。

无论是维持生存的粮食,还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油盐酱醋,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而这些物资又绝不能完全依赖朝廷的调配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此刻,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之中,来自辽东各地的商人们齐聚一堂。

这些商人,有的是从山海关长途跋涉、历经数日远道而来。

有的则是自宁远城匆忙奔波至此,神色间还带着旅途的疲惫。

他们无一不是当地颇具实力的大商贾,身家财产少说也有几十万两银子。

至于那些小本经营的小商人,根本入不了朱慈烺的法眼,所以就被他忽视掉了。

没办法,要是真的把所有的商人都找来的话,恐怕少说也得有几千人,这么多人房间里都待不下。

所以在朱慈烺看来,只需要找这些大商贾亲自交代一下就可以了。

至于那些小商人,之后颁布一道圣旨广而告之也就行了。

只见此时,这些平日里在商场上长袖善舞、精明干练的商人们,却是个个神色忐忑不安。

所有人实在是猜不透朱慈烺此番召见他们究竟所为何事。

要知道自从新的商税颁布以来,他们这些辽东商人那可是个个都交了足额的税款,谁也不敢偷税漏税。

没办法,皇帝和太子都御驾亲征来到了辽东,这个时候你偷税漏税,那不是纯纯的找死吗

毫不夸张的说,除了京城和山东之外,辽东大概是第三个顺利推行商税改革的地方了。

现在又恰逢大明刚刚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打的建奴都要向大明求和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人们更是不敢心存侥幸,全都老老实实地按照规定,规规矩矩地缴纳税款。

他们自问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本本分分的做生意,既没有偷税漏税、也没有以次充好。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朱慈烺给‘请’了过来。

要知道平日里,他们与普通的官员打交道时,都难免会战战兢兢,可如今,竟然马上要直面当今太子,这内心的惶恐之感,自然是愈发强烈。

不远处,几个商人悄悄地凑在一起,压低声音,正在小声地议论着什么。

“老刘,你说太子殿下今天找咱们,到底是要干啥呀”

一位身材略显富态的商人,脸上带着几分焦虑,轻声问道。

问的时候他的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圆润的肚子,似乎这样能缓解他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琢磨着,可能是跟钱有关。”

“你想想啊,咱们打了胜仗,犒赏军队不得大钱吗这朝廷肯定就缺钱了。”

被称作老刘的商人,若有所思地回答道。

“打胜仗的钱,不该是国家出吗跟咱们这些平头百姓有啥关系呀我们不是都按时交税了吗”

另一位商人满脸疑惑,忍不住插话道。

“唉,谁知道呢,反正依我看,这次咱们怕是要大出血了。”

最先发问的那位商人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

话说到这里,几个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了起来。

很明显在他们看来,朱慈烺之所以要召见他们,为的就是跟他们索要钱财!

以前若是旁人来向他们要钱,他们或许还能绞尽脑汁想法子推脱一番。

可如今要是太子殿下亲自开口,他们哪有胆子拒绝

毕竟,他们可都听说过了,大明如今这位太子殿下那可是一位英勇无双的少年。

在之前的大战中,他竟然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直接冲向了建奴,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般非凡的气魄,让他们心生敬畏,根本不敢有丝毫违抗之意。

在他们看来,谁要是敢违抗太子殿下的旨意,那简直就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了!

他们虽然很爱钱,但更爱命!

所以此时此刻,大多数人都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一声颇为尖细的呼喊:

“太子殿下驾到!”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仿佛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屋内的窃窃私语。

商人们瞬间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赶忙停止交谈,之前坐下的,这会儿也都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准备迎接朱慈烺的到来。

紧接着,只见门口处先是有一队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鱼贯而入,分立在两旁。

随后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迈着沉稳而自信的步伐走了进来。

他身姿矫健,步履间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一看便知道不是凡人。

不是朱慈烺,还能是谁呢

商人们见状,几乎没有丝毫犹豫,所有人立刻齐刷刷地跪地行礼,口中高呼:

“草民见过太子殿下!”

“草民见过太子爷!”

“太子殿下圣安!”

各种各样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在大厅内久久回荡。

声音多少还带着几分畏惧和惊慌。

没办法,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朱慈烺,心里能不慌吗

朱慈烺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语气很是平和的说道:

“诸位不必客气,都起来吧。”

说完这话,他径直走到主位前缓缓坐下。

与此同时,商人们这才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看他们可不敢坐下,只能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

朱慈烺看着好笑,但也没说什么,毕竟他的身份摆在哪里,这些商人畏惧他是很正常的事情。

紧接着,朱慈烺目光扫视着众人,神色平静地说道:

“诸位,今日本宫找你们来,是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想与你们共同商议一番的。”

商人们一听这话,虽然都有了心理准备,但心中还是不由得咯噔一下。

心想果然不出所料,这次怕是真的要大出血了。

然而,接下来朱慈烺所说的话,却如同一声炸雷,让他们瞬间目瞪口呆,甚至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本宫决定,对辽东地区所有商人实行免税政策。”

“自今日起,免税三年,三年之后,再恢复正常税收。”

朱慈烺缓缓说道。

什么

商人们听到这句话,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一个个瞬间都懵了。

要知道他们原本以为朱慈烺之所以要召见他们,肯定是为了向他们索要钱财犒赏军队。

可万万没想到,朱慈烺非但不向他们索要钱财,居然还要给他们免税三年!

这实在是大大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因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他们每年都能省下一大笔的银子。

要知道,自从新商税颁布之后,他们当中交税最少的,每月也得缴纳五百两银子。

如此算来,一年就是六千两。

而交税最多的,每月更是高达三千两,一年便是三万六千两。

可如今,这些商税竟然全部被免除了,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震惊不已

紧接着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位身形略显清瘦的商人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太太子殿下,草民还是有些不明白您的意思,您能不能再详细地给我们说说呢”

朱慈烺心中有些无语,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但随即,他耐心地解释道:

“本宫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只要你们在辽东地区做生意,商税一律全免,朝廷一分钱都不会收取。”

顿了顿,朱慈烺继续说道:

“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们售卖物品的价格,绝对不能过于离谱。”

商人们听了朱慈烺的解释,一下子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脸上的疑惑和担忧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大悟的神情。

毫无疑问,太子殿下是看到辽东地区物资匮乏,所以想通过免除商税来刺激他们这些商人,让他们加大物资的供应力度。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商人们顿时如释重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紧接着,他们的内心又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因为若真的按照这个政策实施,他们每年最少也能省下六千多两银子,多的话更是多达几万两!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一时间,众人赶忙纷纷拱手,姿态极为恭敬。

“多谢太子殿下圣恩!”

“太子殿下放心,草民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

朱慈烺随意地笑了笑,接着说道:

“诸位,不瞒你们,朝廷已经决定,要从大明迁移四十万人到辽东,之后陆续还会迁移更多的百姓过来。”

“并且还会给这些百姓每人发放二两银子。”

“此外,朝廷还打算在锦州开展互市,不用本宫说,你们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到时候你们能赚多少钱,本宫一概不管,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那都是你们的本事,而且三年内都无需交税。”

朱慈烺说着,眼神中透露出期许。

“本宫只希望你们能够想尽一切办法,让辽东的商业变的活跃起来,为这里的百姓带来更多丰富多样的商品和物资,你们明白吗”

到了这会儿,这些商人们哪还不明白朱慈烺的意思呢

下一秒,他们赶忙再次拱手回应。

“太子殿下放心,草民们知道该怎么做,草民们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

此时此刻,这些商人们的心情都已经不能用激动来形容了,而是狂喜!

因为他们的心中都非常清楚,一旦开放互市,蒙古的牛羊马匹、皮毛等特色物产就会纷纷汇聚于此。

而那些蒙古百姓们也会前来购买食盐、粮食等生活必需物资。

这一来一往的交易之间,全都是实实在在的银子啊!

更关键的是,这些银子还都无需交税,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良机!

想到这里,不少商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着未来的生意到底该怎么做了。

朱慈烺看着商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兴奋笑意,心中也暗自感到欣慰,似乎已经看到了辽东地区繁荣的未来。

虽然免除辽东三年的商税会使朝廷少了些许收入,但他对此并不在意。

毕竟,辽东地区以往收取的商税本就不多。

就拿上个月来说,辽东地区收上来的商税还不到十万两银子,一年算下来,也就一百万两左右。

可若是免除这一百万两银子的商税,就能给辽东的商人们打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到时候他们将会更加疯狂地向辽东运输各种各样的物资,从而充实百姓的生活,促进辽东地区的繁荣发展。

毕竟未来的几年里,除了要专心剿灭农民军之外,最要紧的就是稳定辽东地区。

而要稳定辽东地区,除了要大量移民之外,还要提供足够多的物资。

不然若是没有足够多的食物和物资,拿什么来稳定辽东

当然,为了防止个别唯利是图的商人趁机哄抬物价,大明国营商店也必须在此地开设。

为此朱慈烺早已下了一道旨意,想必过不了多久,夏德武就会派人赶来辽东开设大明国营商店。

与其他商人走陆路运输物资不同,大明国营商店的物资可以直接走海运。

因此大明国营商店的运输成本将会大幅降低,也能够更好地惠及当地的百姓。

没办法,辽东地区的百姓长期以来饱受战乱之苦,生活的实在是过于艰辛了。

所以朱慈烺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而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崇祯的大力支持。

要知道之前下令炮轰百姓一事,一直让崇祯对辽东百姓心怀愧疚。

所以只要是有利于辽东百姓的事情,崇祯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全力支持。

两天后,辽东,祖大寿大军驻扎之处。

军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在四周不断巡视,到处都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

自从祖大寿得知皇太极答应送皇子和多尔衮前来议和的消息后,立刻按照朱慈烺的交代,停止了继续进攻的步伐。

如今大军已经在此驻扎超过八天了!

这几日,前来投奔的辽东汉人如潮水般涌来,现在这里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对!

你没有听错,就是整整二十万人!

其中十万是祖大寿亲自率领的军队,另外十万则是当地饱受苦难的辽东百姓。

另外,朱慈烺派人送来的粮草和银子,早已按时抵达。

祖大寿按照朱慈烺的交代,不仅每天给百姓发放粮食,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两银子作为他们的安家费。

可千万别小瞧这区区一两银子,在繁华富庶的京城,这一两银子或许不算什么。

但对于这些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辽东百姓而言,这一两银子,却是他们辛勤劳作两三年都未必能够攒下的财富。

当这些辽东百姓们双手颤抖地接过粮食和银子时,脸上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仅仅只是为了寻求一条活路才来到这里,结果什么都还没做,就得到了粮食和银子。

就在以往,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为那些建奴只会毫无底线的压榨他们、掠夺他们的粮食和财富,从来也不会善待他们。

就在这一刻,辽东汉人百姓心中的民族认同感被彻底激发出来。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是往日的迷茫与恐惧,而是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祖大寿看着这些百姓们,心中一时间感慨万千。

他甚至觉得,此刻就算要带领他们去攻打盛京,这些百姓也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与建奴拼命厮杀。

毕竟之前为了打赢松锦之战,皇太极可是下令抢夺了他们的全部粮食,导致许多辽东百姓的家人因饥饿而悲惨地饿死。

这对于这些百姓而言,绝对是仇深似海!

当然,这种事情祖大寿也只是想想罢了,他可不敢违背朱慈烺的命令。

不过他也知道,随着明军大获全胜,这样的人间悲剧,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

辽东地区的百姓们,即将迎来新的曙光。

这一天下午,天色阴沉,厚重的云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就在这时,负责通过热气球传递军情的士兵突然神色匆匆地跑到祖大寿跟前。

只见他的额头满是汗水,气喘吁吁地汇报道:

“大人,前方出现建奴,人数大概有五百左右。”

什么

祖大寿听闻此言,原本还略显疲惫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整个人也来了精神。

因为他知道,大概率是多尔衮带着求和的队伍来了!

紧接着,没有丝毫的犹豫,祖大寿赶忙来到了军队的最前方,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多尔衮。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支建奴队伍便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走在最前面的,不是多尔衮又是谁呢

此刻的多尔衮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处议和队伍的前列,原本带着几分忐忑的他,在望见不远处景象的瞬间,整个人都僵住了。

在出发之前,他曾听闻明军有十五万人马,当时心中还暗自腹诽,觉得这不过是明军故意虚张声势、夸大其词罢了。

可当他亲眼目睹眼前的一切时,心中的那点怀疑瞬间被惊惶所取代。

放眼望去,眼前的人数绝对超过了十五万,甚至有可能超过了二十万!

只见二十万人如潮水般遍布整片区域,场面极其壮观!

密密麻麻的营帐像雨后的蘑菇,错落在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

数不清的大明士兵们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长枪,整齐排列,每一个方阵都如同钢铁铸就的堡垒,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

猎猎作响的军旗在风中肆意舞动,上面的大明国号醒目无比,仿佛在向他们这些失败者宣告着胜利者的威严。

这般浩大的场面,好似一股无形的巨力,狠狠冲击着多尔衮的内心,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多尔衮望着这如渊似海的明军阵营,心中泛起一阵强烈的庆幸之感。

他暗自想着,还好当时皇太极英明决断,决定向明军求和。

若是真的与这样庞大的军队兵戎相见,就凭他们那点兵力,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随着队伍缓缓向前行进,多尔衮的心情越发沉重,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了起来。

原来,他们的周围不知何时聚集了不少辽东汉人。

只见这些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可眼中却燃烧着熊熊的复仇之火,死死地盯着他们一行人。

那目光仿佛锋利的刀刃,要将他们生吞活剥。

看到这一幕,即便多尔衮身经百战,但此刻他的双腿还是忍不住微微颤抖。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之前对这些辽东百姓犯下了怎样的罪行,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不为过。

如今面对这般充满仇恨的目光,他怎能不感到害怕

多尔衮尚且如此,跟在他身后的叶布舒更是不堪。

年仅十三岁的叶布舒,从小在盛京的皇宫中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见识过外面世界的残酷

此刻望着周围那一双双恨不得将他们撕碎的眼睛,他的小脸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

嘴唇也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着,几欲哭出声来。

再看其他建奴使团成员,他们同样被吓得失了分寸。

有的面色如土,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有的眼神慌乱,四处游移,不敢与周围百姓的目光对视。

还有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晃动,几乎要从马上跌落下来。

他们心里虽然明白自己是来议和的,明军不至于对他们痛下杀手。

可这种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却如影随形。

让他们感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了咽喉,每一次呼吸都无比艰难,实在是难以承受。

但最终,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了明军阵营前。

毕竟都到这个时候了,想走也是走不了了。

祖大寿与建奴交战多年,之前也与多尔衮打过交道,两人勉强也算得上是老熟人了。

看到多尔衮到来,祖大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深意的笑容,打趣道:

“哟,这不是和硕睿亲王吗真是好久不见呐!”

多尔衮听了这话,脸色微微泛红,尴尬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

随后拱手说道:

“大人说笑了,如今我大清皇帝愿意自降国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我自然也就不是什么王爷了。”

祖大寿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感到诧异。

他上下打量着多尔衮,没想到曾经狂傲无比、不可一世的多尔衮,如今竟变得如此谦卑。

更没想到皇太极居然会主动降国号,甘愿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直觉告诉他这其中肯定有什么猫腻,不过这也不是他该操心的事,他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好。

随后,祖大寿偏过头,看向一旁的叶布舒,只见那是一个年约十三岁的小孩,身形单薄,看上去好像比太子爷小几岁。

眼神中更是透着一丝胆怯与惶恐。

果然,建奴就是建奴,哪能和太子爷相提并论

祖大寿忍不住在心中嘲讽道。

紧接着,他也懒得再说些什么,而是冲着身后挥了挥手。

下一秒,一队士兵立刻快步上前,仔细检查多尔衮等人身上是否携带武器。

他们的眼神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毕竟这些人可是要面圣的,万一他们身上藏有武器,在面圣时发动袭击,那麻烦可就大了。

好在一番检查下来,什么也没发现,祖大寿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

之后,祖大寿简单交代了一下军中事务,随后翻身上马,率领五千人马带着多尔衮和他的议和团队,浩浩荡荡地向锦州进发。

此事关系重大,他必须亲自回去复命。

当然,他也不担心自己离开之后这里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毕竟现在这里可是有二十万人。

只要建奴脑袋没坏,他们就绝对不敢耍什么招!

而且这次来的时候他可是带了两台装备了热气球的战车,只要建奴在十公里范围内出现,他们便能第一时间察觉。然后提前做好准备。

经过一夜的赶路,第二天早晨,他们一行人终于抵达了锦州城外。

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多尔衮心中一时间感慨万千。

他回忆起曾经在这里的雄心壮志,不由得悲从心来。

如果当初那场战争他们能获胜,或许这里的一切早就属于他们了!

只可惜,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当靠近锦州城时,多尔衮突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就在不远处,一座由人头堆积而成的京观赫然出现在眼前。

那京观乍看像是一座怪异而扭曲的小山丘,实则由密密麻麻的人头层层垒叠而成。

而且根据人头特有的金钱鼠尾来判断,毫无疑问是用他们战死的士兵的脑袋堆砌而成的!

想想也是,明军总不能用己方战死士兵的脑袋来堆砌京观吧

只见眼前的这些人头大小不一,有的完整,有的只剩下半个。

五官因腐烂而变得模糊不清。

头皮上的金钱鼠尾,有的已经脱落,露出斑驳的头骨,有的还黏连在头皮上,一缕缕地耷拉着,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面部的皮肉早已溃烂,呈现出一种令人作呕的青黑色,散发着刺鼻的腐臭气息,那味道混合着血腥与恶臭,直钻鼻腔,令人瞬间胃部翻涌。

此时的多尔衮面色苍白如纸,身体微微摇晃,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些战死的人竟会被如此对待。

而且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

恐惧与愤怒瞬间充斥着他的内心,同时也让他感到一丝悲哀。

与此同时,多尔衮身后的众人也都被这一幕吓得不轻。

有人捂住口鼻,试图阻挡那令人窒息的恶臭。

有人惊恐地瞪大双眼,眼神中满是恐惧,生怕自己也会落得同样的下场。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贝勒爷,你怎么了”

多尔衮回头一看,只见此时的叶布舒双眼紧闭,身体软绵绵地倒了下去,似乎已经被吓晕了。

只是好在旁边的侍从一把扶住了他,这才没有从马上摔落下去。

看到这一幕,多尔衮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波澜,因为如果是他自己在这个年龄看到这种场景,说不定也会被吓晕过去。

祖大寿看着眼前众人的反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

因为他知道这座京观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建奴一个警告,让他们知道挑衅大明的后果。

而现在,这个目的很明显已经达到了!

紧接着,一行人终于进入了锦州城。

而锦州城内也早已得到消息,派了专人来迎接多尔衮。

虽然建奴是战败国,但既然是来求和的,明军身为天朝上国,自然要有相应的接待。

不过,负责接待的官员可没给多尔衮好脸色,只见他眉头紧皱,满脸嫌弃,对着多尔衮等人就是一顿数落。

不是说他们仪容不整,不能面见皇帝。

就是说他们礼数不周,都是蛮夷之流。

总之就是各种贬低他们。

多尔衮身为建奴亲王,何时受过这样的屈辱

此时他心中的怒火早已熊熊燃烧,仿佛下一刻就要暴起。

不过好在多尔衮还是有些脑子的,不管接待他们的官员如何恶言相向,他也都只当听不到、或者听不懂。。

毕竟在这种场合,他要是敢动手,他带来的所有人都得死无葬身之地。

更何况他也根本不想死,他还想着回到盛京,重振他的正白旗呢!

紧接着,多尔衮等人又经历了一次更为细致的检查,这次甚至要求他们脱掉衣服,确保身上没有携带任何可疑物品!

多尔衮心中虽有万般怒火,但也只能默默接受,脸上满是隐忍与不甘。

他不禁在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定要一雪前耻。

最终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多尔衮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衫,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与不甘,带着叶布舒和两名建奴使者,朝着大殿走去。

大殿是为了接受多尔衮的求和临时用带来的依仗布置的,虽然比不上京城的宫殿辉煌,但也显得颇为大气威严。

踏入大殿,殿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此时的崇祯,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

整个人因为此事而显得精神抖擞,宛如一条威严的金龙,目光如炬地等待着多尔衮的觐见。

而在他的身边,则站着朱慈烺。

祖大寿、吴三桂、杨国柱等人。

多尔衮低着头,脚步微微有些沉重,眼神快速扫过周围的人,心情愈发复杂。

曾几何时,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可如今却成了可以主宰他命运的人之一,这是何等的讽刺啊

这样想着,多尔衮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苦涩。

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因为此时此刻,他已经走到了崇祯面前。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随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恭敬地跪倒在地,高呼道:

“罪臣多尔衮,叩见大明皇帝陛下,大明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都忍不住轻轻发出一阵轻笑。

毕竟谁能想到,曾经不可一世、威风凛凛的建奴王爷,竟有一天会跪在大明皇帝面前高呼万岁

崇祯自然也十分享受这一时刻,他微微仰起头,眼神中满是自豪。

毕竟无论何时,接受异族的臣服都是一件让人倍感荣耀的事情。

但很快,崇祯还是回过了神来。

下一秒,崇祯清了清嗓子,大声呵斥道:

“多尔衮,你这狗贼还有脸来见朕之前你们不是狂妄自大,非要和大明开战吗”

“如今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多尔衮闻言,身体微微一颤,连忙再次伏地,额头几乎贴到了地面,随后大声说道:

“陛下,之前都是臣等的错,如今臣等已经意识到错误了。”

“我大金皇帝愿意去除国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从此以后,永生永世臣服大明,还望大明皇帝陛下恩准。”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惊讶的神情,因为这件事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就连崇祯和朱慈烺也是颇为惊讶。

要知道原本的计划只是答应建奴求和,双方划定界限,然后相安无事。

结果没想到多尔衮竟带来了这样一个意外之喜,主动要求降为藩属国。

不过崇祯还是没有立刻答应多尔衮的请求,因为此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多尔衮的老子努尔哈赤之前不也是大明的一个小官,结果最后却反叛了大明吗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的怒火又燃烧了起来,但碍于之后的计划,他还是强压着怒火,随后缓缓说道:

“也罢,既然如此,朕就暂且接受你们的求和,不过这是有条件的,你们必须割让一定的领土,还有归还之前从大明掠夺的财物和人口。”

“具体事宜,会有专门的人和你们说,记住,这是朕给你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你们再敢耍什么招,大明的几十万大军就会立刻踏平盛京,将你们彻底消灭!”

多尔衮听到这话,赶忙再次俯首,额头重重地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一副顺从的模样。

“陛下放心,大清以后必然会臣服于大明,绝不敢再生任何异心。”

崇祯听了这话,虽然也知道对方是在演戏,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毕竟对方的态度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随后便挥挥手道:

“行了,你先退下吧。”

多尔衮听到这话,随即就准备起身。

只是在起身的瞬间,他突然假装无意抬头看向了崇祯,同时也看到了站在崇祯身边的朱慈烺。

一瞬间,多尔衮再次收回目光,然后站了起来。

与此同时,多尔衮的心中又是一件惊涛骇浪。

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松锦之战之所以会败得如此彻底,就是因为朱慈烺带着二十万大军直接冲杀而来,最终导致大军溃败。

毫无夸张的说,他们其实是败给了这位年轻的大明太子。

一时间,多尔衮的心中满是感慨。

至于他身后的叶布舒,此时早已经被吓得魂不附体,甚至自始至终都没说过一句话,只是将脑袋深埋在地面上,不停地叩头。

不过在场的众人也没有责怪他。

毕竟被自家的皇帝吓得不敢说话,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威慑。

最后,还是在多尔衮的拉扯下,叶布舒这才双腿发软地站起身,脚步踉跄地跟着走了出去。

而自始至终,站在崇祯身边的朱慈烺都没说过一句话。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然后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虽然接受了建奴的求和,但朱慈烺对于建奴的计划从未改变,那就是一定要将建奴亡族灭种!

他要把所有自称建州女真的女真人全部物理灭绝,直到‘建州女真’这个种族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而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