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民族独立连
“太残暴了,孩子也不放过。”小王说。
村长对他身边的那位白发老者说:
“大师父,他们就是昨天在公路上消灭堵什蛮的仁者,半夜入村的,我们竟然都不知道,他们不袭扰老百姓,就住在祠堂大庙和树林里,热水也没有喝上呢。”
“有这种事?仁义之师啊,这么冷的天,必须先让兄弟们先喝上热水。你去招呼一下,看看找一下村里的空房子,请他们进去暖和一下,喝上热水。”
广朋与师傅云游,熟悉情况,马上看得出老者就是村里德高望重的大师父,他走过来,右手按在左胸处,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鞠躬礼,道:
“大师父,我们匆匆路过此地,就不打扰乡亲们了,现在已经够麻烦的了。”
“您是仁义之师的长官吧?”
“老人家,他是我们言广朋师长。”
老人回了一个礼,道:
“仁义之师啊,痛打堵什蛮,又不扰民,看长官也是精通义理的贤人,可否移驾到寺内就坐?”
“本人是佛家弟子,入寺多有不适之处,我看还是免了吧?!”
“天下之道,与人为善,人人生而平等,都是九州人,无妨无妨!请!
小王在一边看的佩服万分,想不到师长会有如此学问,而学问可以广交朋友,与这位很有学问老先生的老先生一下子成了朋友。
他看广朋要与老先生一起进入寺内,就想跟进去,广朋咳嗽了一声予以阻止,还随手把自己的佩枪解下来交给小王,还特别嘱咐了一句:
“吩咐大家,在村子里不许吃腊肉,不许借群众的锅烧水做饭做菜,更不许随便进到老百姓家里!”
“言师长宅心仁厚,细节大可不必,有村长安排尽可以遵从。”对广朋师长把枪交给随从的做法,老者极为钦佩,这是他屡屡接触的马家骑兵那些人万万不想做的。
“把腊肉全部放到村外树林里集中保管,不许带一点点进村。其他的,听村长吩咐就是了。”广朋再次重复说。
广朋把一大包尧王山茶叶送给大师父,然后分主、宾进入寺内就坐。
………
这一次推心置腹的心灵的交流,一直持续到中午,广朋才与大师父手拉手走了出来,二人都是眉开眼笑,犹如亲兄弟一般。
村里飘起了饭菜的香味,战士们在老乡家里喝上了热水,家家户户飞出了一片欢乐的声音。
村长在外面看到二人高兴的走出来,迎上前去,道:
“大师父,中午备饭接待吗?”
“言师长他们军务繁忙,来去匆匆 ,下午就要开拔,吩咐村子里的小伙子们,有愿意跟随的尽管参加,这是一支仁义之师,人人平等,不是马家那些残暴之徒,可以放心去。”
“谢谢!”广朋道。
“都是一心向善,何必这么客气。”
“把昨天缴获的枪支拿出五十支留给大师父,一支枪配一百发子弹,让乡亲们防范堵什蛮捣乱。吩咐营长,马上去办!”
“是!”
广朋随后把小王交过来的自己佩枪随手交给了大师父,道:
“我军是穷人的队伍,也没有什么财物馈赠,我把自己的佩枪留给大师父,作为护寺之用吧,但愿用不上。”
“谢谢言师长,我可就接受下这最珍贵的礼物转交给村长了,他年轻,有用!”
“还有一件事麻烦大师父,我们队伍要进南山,里面树木荆棘极多,可否购买一些棉布棉花,无需最好的,准备用作行军备用之物?”
“好说,刚刚过完春节,家家户户都有一些做新衣服的剩余之物,让村长协调解决便是。”
果然,时间不长,村民就将做新衣剩下的布料和棉絮送了过来,广朋吩咐按照市场价付钱。可是,村民几乎一致不要钱, 理由嘛,也是符合实际情况,棉花是自己种的,布料是自己家里纺的,而且都是自家剩余的东西,就是无偿送给部队的。
见此情况,广朋悄悄咨询了准备参军的小伙,按照实际市场价计算了一下,打了一个欠条,悄悄塞到了村长口袋里。
后来,广朋将军到过的这里,被当地乡亲尊为“将军寺”,他的佩枪和欠条,都被作为友谊的象征,至今还被当地民众陈列在那里。
当晚,全村五十多位参军的小伙子被广朋师长编为“民族独立连”,后来与骑兵连合并,成为了全军骑兵的主力。
广朋与他们的交流也是毫无阻碍,得到了更多的关于马匹和骑兵的知识,以及对马家骑兵的了解。
当晚,广朋率领所部离开山村,向南面继续转移。
走出村子不远,早先安排在公路附近观察情况的侦察战士回来报告:
“公路上过去了两波骑兵,都是从咸阳方向出发的,但是,人数不如昨天的人数多,武器倒好像比昨天部队带的多,都是只有前进没有返回。”
“有没有下公路搜索?”
“没有,只是在几处路口下马观看,也包括我们下来的路口,之后陆续向前了。”
“好,你们就不用回去了观察,跟部队一起前进吧。”
当夜,部队只走了上半夜,广朋就命令部队停下休息。
早晨一早,吃过热乎乎的早饭,太阳也升了起来,广朋带领全军开始制作裹脚布,重新编织芒草鞋。
几个新兵还穿着厚厚的棉鞋,看大家这个工作非常好奇,拿起来把玩着。
一个老兵指着他们棉鞋上露出的棉花,说:
“看看吧,趟雪走不舒服吧?”
“是啊,鞋底有点湿了。”
“穿上这个试试。”
老兵帮助他们缠好缝进两层棉花的裹脚布,又看他们双脚的长度编好了纯布制作的芒草鞋:
“穿上试试,怎么样?”
“看着很薄,其实还是很暖和的。跟你学着制作吧?”
“现在不用,等停止行军以后慢慢教,现在还是我们做吧。”
“得空慢慢教就是,不一定非要到目的地啊。”这是广朋走了过来。
几个新兵一看广朋过来,赶紧站起来,双手垂下来,好像犯错的样子。
老兵笑了:
“坐下吧,该干啥干啥,咱们师长可没有架子。”
“你叫什么名字?”广朋问。
“我姓马,从小没有名字,我爹就叫我马儿。”
“没有名字怎么行,小王,你教小战士写字,起码要学会自己的名字吧?”
“大师父可是不会叫你马儿吧?他叫你啥,说说看。”
“大师父有学问,他都叫我小马。”
“小马?你是不是还有大哥,名字叫老马啊?”
“对,人们都叫大哥老马。前两年因为捡了马家骑兵丢弃的一根马鞭,就被回来寻找的马家骑兵抓走,后来就没了音信。”
“大哥成家了吧?几个孩子?”
“俩孩子,和嫂子一起跟我妈住在一起。”
“可怜的娃。难怪叫你小马呢。小王,我的名字里面有个朋,就叫马鹏飞吧,大鹏展翅的意思,怎么样?”
“啊,和师长一个名字,合适吗?”
“好的,这个名字好。以后会写字了, 就写信告诉家里,你的名字叫马鹏飞,和我们师长一个名字,好不好?”
“太好了。”
广朋走了一圈 ,看大家休息情况后,来到了一棵大树下的临时驻地。
电台班长把几份电报送过来,广朋看了看: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真的出动大部队偷袭平安城了。”
“是啊,马家骑兵在前开路,后面跟着三个步兵师,已经占领了我们三座县城。够猛的。”
“总算我们部队收缩的快,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这是以空城计对空城计了。”广朋说。
他吩咐小王把营长和连长们喊过来,打开地图:
“一会部队出发,由两路行军改为一路行军,战士们之间拉开十米的距离,举起红旗前进,尽可能吸引周围敌人的注意力。”
“是。”
“同时, 每隔五里地,或者遇到路口的时候,就扔一些在公路上捡起来的官军杂物,好让敌人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走,别走丢了。”
大家笑了一下,但是也马上意识到任务的艰巨:
“那也不能一直这么充当大部队吧,敌人真的出动重兵,怕不是敌手啊。”营长提出来了自己的担心。
“当然不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多少,到扔光为止,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广朋在地图上指着一个叫“黄草沟”的地方,说:
“到这里,我们立刻隐藏行踪,然后越过大山进入蜀郡。”
“奥,还有一百多里地呢。”
“实际还要多,别忘了这是大山地区,绕来绕去的。我们的目的 ,就是把敌人拖到大山里头绕晕,合适的话还会干掉他们一部分。”
“那就是先让他们跟着我们,然后再寻找我们,把敌人的大部队带到山沟里?”
“对,就是这样子。如果再打一下狠的,就更加精彩了。”广朋说。
“明白了。”
“立刻检查马匹弹药粮草服装,固定好,半小时后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立刻出发。”
连长们离开后,广朋对营长说:
“那些新兵,暂时与马队一起在在队伍中间跟随前进,他们熟悉马,热爱马,而且是新兵,身体跟不上就上马骑行。”
“他们的身体素质真不错,都是能吃苦的人。”
“那就更要爱惜他们,保护好他们。那个马鹏飞,头脑灵活,身体也不错,可以担任临时连长,你回去安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