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听戏
第289章 听戏
这一上午的功夫,崔娴干什么都是伴着秦腔。首发免费看书搜:读阅读 时间一久,反而让她听出来不少味道。甚至偶尔,还跟着哼上几句,在不在调、达不达意的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这个情绪。
崔娴感觉,也就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孕育出来这样的戏曲。如此复杂的情绪,嘶吼出来,方能通体舒畅。
当知青,是被迫而来,这的环境的确恶劣,但对崔娴来说,这片黄土地的魅力非常大。就目前为止,她很喜欢在这的生活。
也很喜欢,与这淳朴的劳动人民相处。越是深入了解这,就越是能发现,这片广袤又荒芜的黄土地上,隐藏着万千的秘密,等待着她的发现和发掘。
幸而,她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也愿意深究其中的乐趣。也是因为如此慢节奏的生活,让她可以静下心来,去发现、去探究。
如此好的机会,她当然不想错过。
只不过,这秦腔并未一直悠扬,等到下午时分,声音忽的就消失不见。崔娴静听许久,都没再有秦腔的声调。
甚至还出了窑洞,站立在院子,除了大风依旧在怒吼之外,再也没听到那戏腔。
声音一停,崔娴干活儿好似都没了力气,总觉得少了什么,心里都有些不舒畅。
还真是奇怪,乍一听的时候,觉得这戏腔情绪太过浓烈,好似在鼓弄她身体中的血液,一起跟着起伏沸腾。可听着听着,反而适应了这样的呼喊声。
不过半日的功夫,秦腔好似就要融入到崔娴的血液中,要引发她灵魂深处的共鸣一般。心中不舒畅的感觉,让崔娴都觉得诧异。
这秦腔,还是她没完全听懂的秦腔,竟然给她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心中盘算,有机会一定要到现场听听,肯定会让她更为震撼。
不敢发呆太长时间,省的那种空荡荡的感觉再次翻腾侵袭而来。找了点活儿,来充实自己。
崔娴开始准备三月份,开春时,自己用大盘子种花生、土豆、红薯、油菜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需要的肥沃的土壤。
在京城,崔娴带来不少的土。第二次去密云水库的时候,在旁边的树林底下,也挖了不少肥沃的黑土来。本身这些土壤就很肥沃,再加上她的掺配之后,肯定会更适合作物生长。
有异能在,这些东西缩小之后携带而来,轻轻松松。也不担心存放过程有什么问题,有存档功能,即便是存放的时候有问题,直接回档也能迎刃而解。
有这么好用且便利的异能在,她这哪里能过的不舒坦呢。等到这些作物再成熟的时候,她都能积攒一个自己的小粮仓了。
崔娴把所有土壤,先分堆放在防潮布上,松松土。手中还有不少的猪粪、鸡粪,还没想好是否要发酵之后,做基肥。
主要是这些东西,多数时间都是要放在屋子里的,崔娴担心发酵程度不够,或者是日后温度掌控不好的情况之下,屋子里也连带着有味道。
若是在露天环境种植,自是不会有这番困扰。
厨房里堆放的土豆,崔娴计划着,要在外面坎下种植一些。日后她这土豆要是丰收了,送人也好,还是售卖也好,也能有个正经的由头。
本地能种植出来土豆,虽是卖相和个头,都不如京城里的那样好,但总归这土地里能种植出来。
而且她这化粪池里的东西,能流到坎下,滋养种植的作物,成长的稍微好一些,也不奇怪。这些盘算,自打来到这之后,崔娴就开始筹谋。
要让自己凭借异能种植的东西,名正言顺的出现在这里,当然要耗费不少心思。
至于其他的作物,外面不能种植的,她就只好藏着掖着。左右这作坊就只有她自己,等到把后院靠河那边儿的墙砌起来之后,她就更不用担心,有人会窥探到她在窑洞内的生活。
她虽是不用完全靠着,老天爷吃饭,但也希望这一年能风调雨顺。可以让这的人,都有个盼头,吃饱穿暖就好。
晚饭的时候,崔娴透过窗户,看向外面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又想起来秦腔,不知道下次听会是什么时候。
初六早晨,外面依旧寒冷刺骨,崔娴点燃鞭炮之后,站在作坊内眺望远方。想试图看看,哪里会传出秦腔的声调。
大风丝毫不留情,不管她是个娇女子,还是个强壮汉,都是拼尽全力想撼动几分。
崔娴没听到声响,也没站定多久,回到窑洞内做饭。吃过早饭之后,又忙着准备种植土壤。
临近中午,崔娴隐约的听到秦腔的动静,立刻停止手下的动作,侧耳倾听。当听到秦腔的确又响起的时候,抓耳挠心的。
手下的活儿也干不下去了,甚至连在家里待都要待不住。
崔娴自觉,是娱乐活动太少了,而且昨天一上午的声响,把她的兴致给勾起来,今日再听到自是坐不住。
既是有兴趣,崔娴也不压制,趁着现在这样的好机会,一定要去现场听一听。
崔娴锁上院门,再锁上作坊大门,一副村妞打扮,戴着口罩从陶土作坊下来。
到了生产队附近,就见到有人在议论这事儿。好像他们昨天就有去听的了,今日赶上这个时候,三五成群的还要再次去听。
这的人娱乐活动更少,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不想错过。
崔娴跟着人流,往大队部去听戏。路上听本地人交谈,揣测他们的方言是什么意思。一路走到大队小学的操场上。
操场前临时搭了一个舞台,前面坐满了自带板凳的社员,交头接耳,好不热闹。
崔娴四处观察,找了个角落的位置,趁没人在意她这边,在百宝囊中取出来一个高圆凳。崔娴坐在中间,比别人高半个头,看戏方便不少。
台上演的是经典曲目《玉虎坠》,崔娴只听懂一小半,不过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确是与在作坊里,声音忽远忽近的感受不太一样。
她的目光,注视着台上演员的神情,耳朵里充斥着他们对戏词的诠释,看的、听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