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乐乐与众人品鉴诗画

俞乐乐这下高兴了,她正犯愁怎么上去的,原想一会借机出去隐身上去偷着听听。

“那就多谢于掌柜了。”

“俞姑娘无需客气。”

俞乐乐跟着于谦上了二层。

小二攥着手中的银绽,望着二人上楼的背影心道,这姑娘果然不简单,灵都城那么多姑娘向于掌柜示好,都未曾见他带任何一位姑娘出来过,今日只是偶尔碰到却能做二殿下的主带她参加诗画品鉴,可见这姑娘一定大有来头。

两人到了二层,刚一穿过雅间区便已有几人迎了过来。

“于兄,您可来了,殿下何时到?”

于谦:“殿下今日不来,待品鉴后我会将结果如实呈报殿下。”

“原来如此。”

俞乐乐这才看到品鉴区已经聚集了几十人,多是年轻的公子小姐,个个衣着不俗,而且女子居多,看来小二所言不虚。

而这时等候多时的人们才发现,于谦居然带了位陌生女子前来,他们可从未见过于谦与任何女子一起出来过。

“于兄,不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身后这位佳人?”有一白衣公子打趣道,眼神还一直大胆地在俞乐乐身上扫。

被白衣公子这么一说,原本三三两两在旁边讨论的才子佳人们都朝这边看来,众人皆是一惊:灵都何是出了这么一位貌若天仙气质出尘的女子?

在场的公子们皆感受到了她身上脱俗的气质,那是其他女子身上没有的,让人忍不住想靠近。

而在场的小姐们却不约而同的向她投来了并不友善的目光。

俞乐乐心中暗笑,我一句话还没说呢,你们就把我当情敌了,唉!古代的女子真是可怜,轻易见不到一两个优秀的男人,现在总算有了二殿下这个活把子,今日她们怕是要使尽浑身解数也要让人记住的。

于谦那么精明一个人,怎么可能感受不到众人对俞姑娘的震惊程度,看来自己带她上来是来对了,既然殿下把这个重任交给自己,那她定要为殿下找到灵都最能配得上殿下才学之人。

于谦知道殿下曾遇到过一位心仪的姑娘,但可惜天不随人愿,那姑娘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当时自己在殿下书房看到画上所题之诗时,一时惊为天人之作,殿下告诉他此诗便是那位姑娘所作。

为了帮殿下分忧,于谦才想出这么个以诗画选知音的主意,他希望殿下身边能有个知冷暖可交心之人。他开始还怕殿下不同意,但陛下为皇子们选妃在际,如果殿下自己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肯定会被陛下指婚,皇家指婚自然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至于合不合殿下心意那根本不重要。

可能也正因选妃在际,殿下才答应自己的请求。

于谦见众人对俞姑娘满是好奇,但他并不想为大家介绍,再说自己也无从介绍。

于谦款款走到正中,示意小童把锦盒放到放面的书案上。

众人目光皆盯着桌上的锦盒。

“诸位,今日大家都是奔着殿下画作而来,承蒙殿下信任,于某有幸在此为大家展示殿下的丹青。”

于谦说完,便示意小童将画取出平铺于书案之上。

周围瞬间安静,一双双眼睛皆被面前这幅山水画所吸引,巍峨起伏的青山蒙着淡淡白色,如云,如雾,云烟妖娆,远山群芳点点,姹紫嫣红……一道瀑布如绢绸般倾泻而下……

最后大家又把目光落到画作左上角的诗上:“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些人都是懂画懂诗的,此时皆沉浸在了画和诗所描绘的意境中,一时无法自拔。

只有俞乐乐偷着倒抽一口凉气,南宫皓这是想做什么?他要想拿这首诗为标准去找个老婆,恐怕在这个时代是要打光棍的。

想到这里,俞乐乐叹了口气。

她的一声叹息把人们从诗画中拉回了现实。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了俞乐乐身上,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俞乐乐朝众人笑笑,“不好意思,大家继续,大家继续。”

这还怎么继续?大家此时都想知道面对此等绝世之作,大家感叹还来不及,为何有人会叹息,而且还是这样一位看上去有才情的女子。

于谦依然温和地笑着,他转向俞乐乐,问道:“俞姑娘,可是有话要说?”

“哦,没,没,我刚才只是有些感慨,有些感慨而已。”俞乐乐搪塞道。

“明明是自己不懂欣赏,还在那里沽名钓誉。”一位女子的声音,不大不小的刚好被众人听到。

“就是,看不懂就说看不懂,装什么装!”

“外表倒算出众,这里子嘛,就不好说了……”

……

一时间对俞乐乐评头论足的声音不绝于耳,听这些声音多为女子。

俞乐乐:没出过门的女人真是可怕!

俞乐乐并不理会大家对自己的评论,只是冲大家赔着笑道:“不好意思,刚才小女一时失神打扰到大家。”

“无妨,诸位还请继续品鉴,有何感想,稍后我等诗作上见。”于谦把众人的心思又引回到了画上。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俞乐乐想不明白,南宫皓为何会选这幅画出来,她见过他的好几幅画作,这幅不是最好的,难道仅是因为那首诗?一位皇子,怎么可能靠一首诗去选妃?这不是太草率了吗?

很快便到了作诗环节,于谦让大家把自己欣赏了此画、此诗后的感想以诗词的形式写下来。

大家纷纷开始酝酿感情,有的仰头冥想,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凝视着画久久不曾转睛,似是要进到画里面一般……

俞乐乐也被大家这种痴狂的样子给感染了,是啊,没有痴狂何来大师?她想看看大家会写出些什么来。

已经有人开始铺纸研磨。

俞乐乐并未期待大家能写出什么惊人之作,因为她之前见过对诗的场面,那些敢上台的肯定都是自认有两把刷子的,但他们把诗写成那样也是让人匪夷所思,这便是时代的局限,并不是说古人就比现代人笨。

没过多久,在场的大多数公子小姐们都把诗写好了,然后大家轮流传看。

出于礼貌俞乐乐也看了别人好意传过来的诗作,果然不出她所料,水平与诗会上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