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险记书生撰稿

第208章 雨后春笋

第 208章 雨后春笋

雨后的咸阳城空气清新,街头巷尾人声鼎沸。一座颇具规模的茶楼二楼雅间内,嬿筠的心腹青萝与一位身着华贵锦袍的中年男子低声交谈。

"齐商人,公主殿下十分欣赏您在商界的才华与声望。"青萝微笑着将一枚玉印推到对方面前,"这是殿下的一点心意,还望笑纳。"

齐商人周海拿起玉印,仔细端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是楚国皇室御用的和田玉,价值连城。公主殿下如此大手笔,在下惶恐。"

青萝轻声道:"殿下说了,这不过是开始。若周大人能助樗里疾殿下一臂之力,日后必有厚报。"

周海放下茶杯,谨慎地问:"不知殿下需要在下做什么?"

青萝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后,才低声道:"周大人在秦国商界德高望重,人脉广阔。殿下希望您能在商界朋友中间,适当宣传樗里疾殿下的经济才能,暗示若由他掌管边疆,必能促进当地繁荣。"

周海沉思片刻:"这倒不难。据我所知,樗里疾殿下虽年轻,但确有经济远见。他曾多次与边疆商队交流,提出过不少振兴边境贸易的见解。"

青萝惊讶道:"周大人竟知这些?"

周海微微一笑:"做我们这行的,对各方势力都有所了解,这是生存之道。不过..."他犹豫了一下,"魏舒娘娘在秦国本土商界影响甚大,她若知道此事,必会采取对策。"

青萝神秘地笑了:"殿下早有预料。她已安排了应对之策,周大人只管放心行事即可。"

待青萝离开后,周海沉思良久,最终将玉印小心收好,随即派人传信给各地商会好友,开始为樗里疾铺路。

魏舒的私人花园中,几位秦国本土的商界巨擘正与她品茶论道。

"诸位,"魏舒优雅地为每人斟茶,"想必你们已听闻最近市面上的一些传言?"

丝绸商会会长郑远明点头:"确实如此。近日坊间多有传言,说樗里疾殿下经济头脑出众,若由他掌管边疆,必能让商业繁荣。此言已在商界引起不小波澜。"

魏舒轻抿一口茶:"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陶瓷行会首领吴德沉吟道:"樗里疾殿下确有经济才华,但治理一方,尤其是边疆要地,光有经济头脑是不够的。需要全面的治理能力,包括军事、外交等多方面。"

魏舒微微一笑:"吴老所言极是。我想请诸位出面,与商界朋友们分享这一见解。同时,也可适当提及嬴驷殿下在民政、外交等方面的全面才能。"

铁器商会会长李强顾虑道:"夫人,此事涉及皇室储位之争,我等商人避讳为上。若过于明显地支持某一方,恐怕会引火烧身。"

魏舒神色不变:"诸位误会了。我并非要你们明确支持谁,只是希望你们澄清事实,让坊间了解治理之道的全面性。更何况..."她意味深长地看了众人一眼,"嬴驷殿下日后若有所成,必不会忘记诸位今日的公正之言。"

郑远明识趣地点头:"夫人言之有理。治理之道确需全面考量,这是客观事实。我等只需实话实说即可。"

魏舒满意地笑了:"秦王陛下最重视的是能者居上,我相信诸位都是明白人。"

众商人齐声应是,各自领命而去。

待客人离开后,魏舒转向站在一旁的杜兰:"对了,那个周海最近在秦国活动频繁,你可查明他的底细?"

杜兰点头:"周海表面上是齐国富商,实则与楚国皇室有密切联系,尤其与嬿筠娘娘的娘家往来甚密。"

魏舒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原来如此。嬿筠这是利用楚国的关系网为樗里疾铺路。你去安排人,密切关注周海的一举一动,同时...在他与秦国商人接触过的地方,都安排我们的人跟进,澄清传言。"

---

梓萱公主的寝宫内,一位身着楚国官服的使者正在拜访。

"表姐,"使者恭敬行礼,"楚王听闻您的处境,深感忧虑。但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楚国难以公开支持任何一位秦国王子,还望见谅。"

梓萱微微叹息:"我理解楚国的难处。不过,我并非要求楚国公开支持公子华,只是希望在适当场合,表达对秦楚关系的重视,暗示若公子华得到重用,对两国关系将有裨益。"

使者沉思片刻:"这倒是可行。楚王已决定,在下月的边境贸易会谈中,派遣重臣与公子华会面,表达合作意愿。这应能向秦王传递某种信号。"

梓萱欣慰地点头:"如此甚好。请代我谢过楚王。"

使者告退后,梓萱唤来侍女青竹:"立即派人将此消息密报公子华,让他做好准备。此外,联络几位朝中亲楚派大臣,请他们在适当时机为公子华说话。"

青竹领命而去,梓萱独自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就在此时,李远匆匆赶来,面色凝重:"公主,魏舒已经开始反制。她联络了秦国本土的几位大商贾,让他们出面澄清传言,强调治理需全面才能。"

梓萱微微一笑:"这在意料之中。魏舒用的是正面策略,看似公允,实则为嬴驷铺路。我们也不必急于反击,静观其变即可。"

李远又道:"还有一事,关于赵德案的调查有了进展。我们查到,那个提供证据的商人陈旭,最近突然离开咸阳,前往南方。但在途中,他曾与魏舒府上的一位管事秘密会面。"

梓萱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这或许是个突破口。你立即派人追查陈旭的下落,务必找到他。若能说服他翻供,揭露魏舒的阴谋,赵德案或有转机。"

---

御书房内,嬴渠梁正与李卓密谈。

"陛下,"李卓忧心忡忡,"近日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商界、民间甚至是外国使节,都在暗中为三位王子站队。这局面越来越复杂了。"

嬴渠梁微微叹息:"这也是意料之中。储位之争,从来不是简单的个人较量,而是各方势力的博弈。三位妃嫔各有靠山,各有手段,自然会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为自己的儿子铺路。"

李卓谨慎地问:"陛下对此有何打算?"

嬴渠梁看向窗外,目光深远:"暂时静观其变,让他们各自施展。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真正有能力的继承人,不仅要有自身才华,更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构建自己的支持网络。"

李卓点头:"陛下英明。只是..."他犹豫了一下,"若任由各方势力暗中角力,恐怕会影响朝政稳定。"

嬴渠梁神色淡然:"无妨。适当的竞争能激发潜能,只要不超出限度,反而有益。更何况,北境战事才是当前最重要的考验。两位王子若能在实战中证明自己,远比这些暗中较量更有说服力。"

就在此时,一位侍卫匆匆进来:"陛下,北境急报!"

嬴渠梁接过密函,快速浏览,脸色渐渐变得凝重:"传令群臣,立即召开军事会议!"

---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大臣们低声议论,等待嬴渠梁的到来。

"听说北境有急报,莫非战事已起?"兵部侍郎冯毅低声向身旁的同僚问道。

"应该是吧。昨日就有消息传来,说戎狄大军已向乌江山谷挺进。"对方回答。

大殿门开,嬴渠梁缓步进入,神色肃穆。众臣立即肃立行礼。

嬴渠梁坐上王座,环视众臣:"诸位,北境传来紧急军报。戎狄大军已集结完毕,向乌江山谷挺进。我军在樗里疾殿下的指挥下,已部署伏兵,准备截击。但就在关键时刻,戎狄突然改变行军路线,似乎察觉了我军伏兵。"

朝堂上一片哗然。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军中有内奸?"大将军杜岳急声问道。

嬴渠梁摇头:"尚不清楚。不过,樗里疾殿下早有准备,立即启用备用方案,调整部署。目前战事仍在进行中,结果未知。"

"陛下,此时我们该如何支援北境?"兵部尚书李平问道。

嬴渠梁沉声道:"我已下令,立即调集三千精兵火速北上支援。同时,命令边境各城严加防守,以防戎狄趁乱突袭。"

就在此时,御史大夫韦玄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事禀报。近日查明,赵德案中的关键证人陈旭,似乎与几位可疑人物有所往来。此事与北境军情泄露,是否有关,尚需进一步调查。"

这一言论立即引起朝堂上的骚动。支持公子华的大臣们精神一振,看到了翻盘的希望;而支持嬴驷和樗里疾的大臣们则面面相觑,不知此言用意何在。

嬴渠梁眉头微皱:"韦爱卿,此言当真?"

韦玄拱手道:"臣只是如实禀报所闻。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查证。"

嬴渠梁深深看了韦玄一眼:"既然如此,就由御史台与刑部共同彻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

李远见机立即上前:"陛下,既然赵德案可能有新的线索,是否可以暂缓对赵德的审讯,等待调查结果?"

嬴渠梁沉吟片刻:"准奏。但赵德仍需在狱中候审,不得释放。"

朝会结束后,梓萱的心腹李远匆匆赶到莲花阁,向她报告朝中情况。

"公主,计划开始奏效。陛下已下令暂缓对赵德的审讯,等待进一步调查。"

梓萱松了口气:"这是个好的开始。不过,魏舒不会善罢甘休。你立即安排人加快查找陈旭,同时,密切关注魏舒的动向。"

李远又道:"还有一事,北境战事已起,目前情况不明。但据说戎狄突然改变了行军路线,似乎察觉了我军伏兵。"

梓萱眉头紧锁:"这太蹊跷了。樗里疾为人谨慎,不会轻易泄露军情。这其中必有玄机。"

---

魏舒得知朝中变故后,立即召集心腹密谈。

"夫人,事情有变。韦玄在朝堂上提出,赵德案中的证人陈旭与可疑人物有往来,可能与北境军情泄露有关。陛下已下令彻查此事。"杜兰忧心忡忡地报告。

魏舒冷笑一声:"韦玄这是在给梓萱制造翻盘的机会。不过,他此举未必明智。若查下去,恐怕会牵扯出更多人。你立即派人追查韦玄的动向,看他与梓萱有何联系。"

杜兰点头:"已在进行中。此外,北境传来消息,戎狄似乎察觉了我军伏兵,突然改变了行军路线。目前樗里疾正在调整部署,战况未明。"

魏舒沉思片刻:"你立即联系嬴驷的亲信张林,告诉他务必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无论战事如何发展,都要确保嬴驷能分一杯羹。"

---

嬿筠的寝宫内,青萝匆匆而入:"娘娘,北境传来消息,战事已起。戎狄察觉了我军伏兵,改变了行军路线。樗里疾殿下正在调整部署,迎战戎狄。"

嬿筠面色凝重:"此事太过蹊跷。樗里疾部署严密,戎狄怎会突然察觉?你立即派人查明原因,看是否有人暗中作梗。"

青萝又道:"还有一事,朝中赵德案出现转机。韦玄提出,证人陈旭可能与可疑人物有往来,此事或与北境军情泄露有关。陛下已下令彻查。"

嬿筠微微一笑:"看来梓萱找到了突破口。赵德案若能翻盘,对公子华大有助益。不过,此事对我们影响不大。当务之急,还是北境战事。你立即派人送信给樗里疾,告诉他无论如何,都要确保此战胜利。"

---

北境战场上,乌江山谷外,两军对峙,剑拔弩张。

樗里疾立于高处,通过千里镜观察着戎狄大军的动向。他身边的赵辰面色凝重:"殿下,戎狄大军已完成部署,随时可能发起进攻。我们的伏兵也已就位,就等殿下下令了。"

樗里疾眉头紧锁:"戎狄突然改变行军路线,绝非偶然。一定是有人泄露了我军部署。"

赵辰担忧道:"会是谁?难道是..."

樗里疾摇头:"现在不是追查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应对眼前的战局。我军虽被迫改变部署,但仍占据地利。只要指挥得当,仍有取胜的可能。"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匆匆赶来:"殿下,嬴驷殿下的亲信张林率领奇兵,已经到达我军右翼,请求与我军主力会合。"

樗里疾沉思片刻:"告诉张林,让他的奇兵在右翼待命,配合我军行动,但不要贸然行动。"

赵辰低声道:"殿下,张林此时到来,意图不明,是否可靠?"

樗里疾冷笑一声:"无妨。无论他有何图谋,只要我军取胜,一切都不是问题。传我命令,全军准备,等待我的号令,随时发起进攻!"

山谷对面,戎狄大军已经整装待发,黑压压的队伍如同一条巨龙,随时可能咆哮而出。

两军对峙,一触即发。樗里疾知道,这一战的胜负,不仅关系到北境安危,更关系到他在储位之争中的地位。他必须赢!

与此同时,嬴驷也在自己的营帐中,通过密报了解着战场局势。他对李然说道:"无论樗里疾胜负如何,我们都要做好准备。若他胜,我们要分享功劳;若他败,我们要及时救援,挽回局面。总之,此战过后,谁能在陛

山谷上空,乌云密布,似乎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来临。而在远在咸阳的皇宫中,三位妃嫔也在密切关注着北境战事,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她们儿子命运的走向。

一场关乎秦国未来的大战,即将在山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