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险记书生撰稿

第196章 楚使登门

第 196章 楚使登门

翌日清晨,天朗气清,咸阳城内一片繁忙景象。楚国使团即将抵达,秦王嬴渠梁下令全城张灯结彩,以示隆重欢迎。

嬿筠一早起来,便开始精心梳妆。她选了一件秦楚风格相融的华服,既彰显秦国媵妃的身份,又透露楚国公主的典雅气质。青萝在旁协助,低声提醒道:"公主今日与楚国使臣会面,定要小心谨慎。魏舒安排的眼线必然在侧,一举一动都在监视。"

嬿筠淡然一笑:"放心,我自有分寸。"她对镜端详自己的妆容,满意地点点头:"今日是重要时刻,容不得半点差错。"

***

咸阳宫正殿,金碧辉煌。嬴渠梁高坐龙椅,左右文武大臣分列两侧。太子赢驷身着盛装,威严肃穆;魏舒作为王后,雍容华贵;诸位王妃依次排列,嬿筠和梓萱因秦王宠爱,位列前排。

"楚国使团到!"随着大太监洪亮的通报声,一行人缓步入殿。

为首者身材修长,面容儒雅,正是楚国上大夫屈原。他身后跟着几位楚国重臣,个个气宇轩昂。嬿筠目光扫过使团成员,心头一跳——其中一人正是她的表兄楚成王之子屈章!

屈原上前几步,恭敬行礼:"楚国上大夫屈原,奉楚王之命,前来祝贺秦国西境大捷,并商议两国修好之事。"

嬴渠梁威严回应:"楚国有心了。两国本为友邦,理应和睦共处。只是近来有些小小误会,希望通过此次使团访问,能消除隔阂,加强友谊。"

屈原点头微笑:"正是此意。楚王十分珍视与秦国的友好关系,特命我等前来澄清误会,增进交流。"

嬿筠暗自观察屈原的神态,不似作伪,看来楚国确实有意与秦国和解。她余光瞥见赢驷和魏舒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心中更加警觉。

嬴渠梁吩咐摆宴款待使团,宴席上觥筹交错,气氛热烈。秦王特意安排嬿筠与楚国使臣同席,以示亲善。魏舒派来的宫女巧儿则寸步不离地跟随嬿筠,名为服侍,实为监视。

嬿筠落座时,与屈章相邻。两人虽是表兄妹,但多年未见,如今在异国重逢,既是亲切,又不便表露。

屈章作为使团成员,必须保持庄重,仅能以礼节性的问候向嬿筠致意:"久闻公主受到秦王宠爱,今日一见,果然风华绝代,秦国之幸也。"

嬿筠矜持回应:"屈大人过奖了。我虽出身楚国,如今已是秦国媵妃,能为两国友好尽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说罢,她微微垂眸,轻轻以唇碰了碰酒杯,这是楚国王室间的暗号,表示她有话要说。

屈章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转而与其他人谈笑。

宴席过半,嬴渠梁兴致大发,命乐师奏乐。趁着众人欣赏音乐之际,嬿筠低声对巧儿说:"我想移步偏殿片刻,稍作休息。"

巧儿不敢怠慢:"奴婢陪公主同去。"

嬿筠起身告退,屈章见状,也找了个借口离席。来到偏殿的回廊上,嬿筠假装欣赏园中景色,巧儿则寸步不离地站在她身后。

片刻后,屈章踱步而来,看似偶遇。嬿筠惊讶道:"屈大人也来散步吗?"

屈章彬彬有礼:"是啊,宫中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两人并肩而立,状似闲聊。嬿筠知道巧儿在侧,不便说太多,便用楚国方言轻声问道:"父王和母后可好?"

屈章同样用方言回答:"尚且安好,只是思念公主。"随即话锋一转,用官方语气高声问道:"公主在秦国生活可还习惯?"

嬿筠会意,面带微笑:"多谢屈大人关心。秦王待我极好,生活安逸,只是偶尔思念故国亲朋。"说着,她佯装整理衣袖,手中暗暗递出一个小卷轴。

屈章不动声色地接过,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块精美的玉佩:"这是楚王陛下赐予公主的礼物,以表思念之情。"

嬿筠双手接过,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多谢父王挂念。" 她知道,玉佩中必有密信。

巧儿在旁虽然看得真切,却听不懂楚国方言,只见两人交谈甚欢,礼物往来,并无异常,便没太在意。

正谈间,梓萱突然出现:"姐姐在这儿啊!我四处寻你。" 她笑吟吟地走来,目光却在嬿筠手中的玉佩上停留片刻。

嬿筠知道梓萱来意不善,但面上不显:"妹妹有事?"

梓萱天真地说:"父王问你去哪儿了,让我来寻你回去呢。"

嬿筠只得与屈章告别,跟着梓萱返回大殿。梓萱一路上不停地询问屈章所赠玉佩的来历,嬿筠只说是楚王的思念之物,并无特别含义。

回到大殿,宴席仍在进行。嬿筠刚落座,魏舒便亲切地问道:"爱妃方才去了哪里?秦王还道你身体不适呢。"

嬿筠从容应对:"臣妾在偏殿小憩片刻,恰巧遇见屈大人,聊了几句家常。"

魏舒笑意盈盈:"是吗?听闻屈大人还送了礼物给爱妃?"

嬿筠大方地取出玉佩:"是一块玉佩,父王赐予的,表达思念之情。"她将玉佩递给魏舒:"夫人请看。"

魏舒接过玉佩仔细端详,见只是普通的玉饰,并无特别之处,这才满意地归还:"确实是上等美玉。楚王有心了。"

嬿筠松了口气,知道自己暂时逃过一劫。

宴席结束,各自散去。嬿筠回到寝宫,确认无人监视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玉佩暗格,取出其中藏着的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秦赵确有密约,但非针对楚国,而是共同对付韩魏联军。魏舒散布假消息,意在试探公主立场。切勿轻信宫中流言,以免中计。楚国已派密使前往齐国,共商联盟事宜,应对秦国日益壮大的威胁。"

嬿筠看完后,立即销毁纸条,若有所思。她低声对青萝说:"果然如我所料,秦赵密约针对的是韩魏,而非楚国。魏舒故意放出假消息,就是想试探我是否会将消息传回楚国。"

青萝松了口气:"那我们不必过于担忧了?"

嬿筠摇头:"情况依然严峻。虽然秦赵联盟暂时不针对楚国,但秦国日益强盛,迟早会对楚国构成威胁。楚国已开始与齐国接触,准备结盟自保。"

青萝忧心忡忡:"那公主打算如何行动?"

嬿筠沉思片刻:"我会将屈章给我的密信内容告知楚国,同时警告他们提防秦国的试探。至于魏舒散布的假消息,让她以为我信以为真,继续传递假情报回楚国。"

青萝不解:"这样做有何益处?"

嬿筠神秘一笑:"欲擒故纵。让魏舒母子以为我中计,她们便会放松警惕。此时我再暗中收集真实情报,传回楚国,方能事半功倍。"

青萝叹服:"公主智计过人,真乃楚国之福!"

嬿筠摇头叹道:"我们仍需谨慎。魏舒和赢驷不是易与之辈,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

与此同时,魏舒寝宫内,魏舒正在与赢驷议事。

梓萱匆匆前来报告:"夫人,嬿筠今日在偏殿与屈章秘密会面,两人用楚国方言交谈,还交换了物品。"

魏舒眼中精光一闪:"交换了什么?"

梓萱回答:"屈章给了嬿筠一块玉佩,据说是楚王所赐。嬿筠似乎也递给屈章一个小卷轴。"

赢驷皱眉:"卷轴里是什么?"

梓萱遗憾地摇头:"奴婢看不清楚。不过,嬿筠回来后,夫人检查了那块玉佩,似乎只是普通饰物。"

魏舒冷笑:"岂会这么简单?楚国能人异士众多,区区玉佩,必有玄机。只是我们一时看不出来罢了。"她转向赢驷:"太子以为如何?"

赢驷沉思道:"嬿筠此人心机深沉,必定已传出我们散布的假消息。不如再加一把火,让她以为我们已经相信她是楚国密探,从而放松警惕。"

魏舒眼前一亮:"此计甚妙。如此一来,她必会更加小心行事,反而露出更多马脚。"她转向梓萱:"你继续接近嬿筠,套取情报,务必得知她与楚国使臣的具体谋划。"

梓萱恭敬应是:"奴婢遵命。"

魏舒又问赢驷:"太子对屈原有何看法?"

赢驷肃然道:"此人才华横溢,忠心耿耿,乃楚国栋梁。若能拉拢归附,对秦国大有裨益;若不能为我所用,必须设法除之,以绝后患。"

魏舒点头赞许:"太子所言极是。楚国使团此次前来,表面是为了祝贺我军大胜,实则探查虚实。我们需借此机会,试探楚国真实意图。"

赢驷低声道:"儿臣已命人密切监视楚国使团一举一动,若有异常,立即禀报。"

魏舒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对了,商君今日觐见秦王,商议变法新政。你务必在旁支持,莫让那些老顽固从中作梗。"

赢驷郑重点头:"儿臣明白。变法之事,关乎秦国未来,绝不容有失。"

魏舒意味深长地说:"记住,只有变法成功,我秦国才能富国强兵,一统天下。届时,你这个太子,才能稳坐龙椅,成就霸业。"

赢驷眼中闪过一丝野心:"儿臣谨记母亲教诲。"

***

楚国使团拜访第三日,嬿筠设宴招待屈原等人。宴席设在她的别院,虽有宫人伺候,但较之宫中正式场合,气氛要随意许多。

嬿筠以楚地风味款待乡人,屈原等人甚是感动。席间谈笑风生,嬿筠趁机试探屈原对秦国的真实看法。

"屈大人远道而来,对我秦国可有何感想?"嬿筠笑着问道。

屈原沉思片刻:"秦国地势险要,民风彪悍,加之商君变法,国力日盛。若论富庶,不及楚国;但若论兵强马壮,却是诸侯之冠。"

嬿筠微微点头:"屈大人所言极是。秦国虽地处西陲,但志在四方。商君变法以来,国力大增,不可小觑。"

屈原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公主远嫁秦国,对两国国情想必了如指掌。不知公主以为,两国将来是和平共处,还是兵戎相见?"

嬿筠知道此问关键,谨慎回答:"两国本无深仇大恨,若能和平共处,自是上策。只是天下大势,非一国所能左右。公主一介女流,不敢妄议国事。"

屈原轻叹一声:"公主所言甚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非一人一国所能改变。只是眼下诸侯争霸,战事连绵,生灵涂炭,令人痛心。"

嬿筠体察到屈原言外之意,低声道:"屈大人心系苍生,情怀高洁,令人敬佩。只是乱世之中,强者为尊。各国皆为自保而战,谁又能独善其身?"

屈原正欲回答,突然殿外传来通报:"太子到!"

众人起身相迎,赢驷大步入内,身后跟着几名侍卫。他笑容可掬地说:"听闻爱妃设宴款待楚国使臣,孤特来捧场。"

嬿筠连忙行礼:"多谢太子厚爱。"

赢驷入席后,宴会气氛骤然拘谨。屈原等人言辞谨慎,不敢再谈政事。赢驷则频频向屈原敬酒,言谈间试探楚国底细。

酒过三巡,赢驷突然问道:"听闻楚国近日与齐国颇有往来,不知屈大人可知此事?"

屈原淡然回应:"两国素有商贸往来,并无特别之处。"

赢驷意味深长地说:"是吗?孤却听说,楚齐密议结盟,共同对付我秦国。不知屈大人以为然否?"

殿内气氛陡然紧张。嬿筠心下一惊,赢驷此言明显是试探,若屈原不慎应对,恐怕会引起外交危机。

屈原不卑不亢:"太子误会了。楚国与齐国虽有交往,但绝无结盟之意。我等此次前来,正是为了增进与秦国的友好关系。"

赢驷似笑非笑:"屈大人如此说,孤姑且信之。只是天下大势,风云变幻。今日的盟友,明日或成敌人;今日的敌人,明日或成盟友。楚国若想在诸侯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还需三思而行。"

屈原凝重回应:"太子所言极是。楚王也常告诫我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当以利益为重,不可凭一时之好恶做决断。"

嬿筠适时插话:"太子今日能来赴宴,臣妾深感荣幸。只是宴席本应欢愉,何必谈及这些严肃话题?不如饮酒赏乐,岂不快哉?"

赢驷爽朗一笑:"爱妃所言极是。今日是私宴,孤失礼了。"说罢,他举杯痛饮,气氛稍微缓和。

宴毕,赢驷起身告辞。临走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嬿筠说:"爱妃招待乡亲,情谊深厚,孤甚是感动。只是,别忘了自己如今的身份。"

嬿筠恭敬应是:"太子教诲,臣妾铭记于心。"

待赢驷离去,屈原等人也纷纷告辞。屈原临行前,意味深长地对嬿筠说:"公主身处异国,务必小心谨慎。楚王和楚国子民,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公主。"

嬿筠心中感动,强忍泪水:"请转告父王和母后,女儿在秦国一切安好,勿需挂念。"

目送楚国使团离去,嬿筠长舒一口气。她知道,今日赢驷突然造访,绝非偶然,而是专程来试探她和楚国使臣的关系。所幸屈原应对得当,没有落入赢驷的圈套。

回到寝宫,嬿筠立即召来青萝,低声道:"情况紧急!赢驷已经察觉到楚国与齐国的密议。他今日故意在宴上提及此事,就是试探屈原的反应。"

青萝大惊:"这下麻烦了。若秦国得知楚齐密议,必会先发制人,对楚国不利。"

嬿筠凝重地说:"必须尽快将此消息传回楚国,警告屈原他们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行踪。"

青萝忧心忡忡:"但我们现在被严密监视,如何传递消息?"

嬿筠胸有成竹:"我自有办法。明日楚国使团就要启程返回,我会借机再见屈章一面,将消息告知他。"

青萝担忧道:"太危险了!魏舒的眼线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嬿筠坚定地说:"危险与否,事关楚国安危,我不能坐视不理。"

***

翌日,楚国使团启程返回。嬴渠梁设宴送行,嬿筠借机再次接近屈章,悄悄递给他一封密信。

宴毕,嬿筠亲自送楚国使团到宫门外。就在屈章上马时,她假装整理他的披风,低声说道:"秦国已察觉楚齐密议,务必小心行事。"

屈章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随即纵马离去。

目送楚国使团远去,嬿筠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自己的行为若被发现,将会招致杀身之祸。但为了楚国安危,为了千千万万的楚国子民,她别无选择。

回宫途中,嬿筠意外遇见了孤身一人的魏舒。

魏舒亲切地问候:"爱妃一直送到宫门外,真是情深意重啊。"

嬿筠恭敬回应:"毕竟是故国亲朋,一别不知何时再见,自是依依不舍。"

魏舒意味深长地说:"爱妃与屈章似乎格外亲近,是旧识吗?"

嬿筠知道魏舒已经起疑,但仍然镇定自若:"屈章是楚王侄子,与臣妾有些远亲关系,自小相识。"

魏舒点点头:"原来如此。不过爱妃如今已是秦国媵妃,一言一行都代表秦国,与楚国使臣交往,还是要谨慎为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嬿筠连忙应是:"夫人教诲极是,臣妾谨记在心。"

魏舒不再多言,转身离去。嬿筠看着她的背影,心中了然:魏舒必定怀疑她与屈章有密谋。接下来的日子,她必须更加谨慎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回到寝宫,嬿筠立即命青萝布置各处机关,防止有人偷听。她低声对青萝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格外小心。魏舒已经起疑,必会派人严密监视我们。"

青萝担忧地问:"那我们该如何与楚国联系?"

嬿筠沉思片刻:"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风头过去,再想办法建立新的联络渠道。"

正说着,宫女来报,秦王召见嬿筠。

嬿筠整理衣冠,疾步前往。嬴渠梁正在与商鞅议事,见她进来,面露笑容:"爱妃来得正好。商君刚才与朕商议变法新政,正愁没人记录,爱妃文采斐然,就请你代劳吧。"

嬿筠暗喜: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了解秦国变法的最新动向。她恭敬应允:"臣妾遵命。"

商鞅开始详细阐述变法新政的下一步计划:废除贵族特权,推行军功授爵;废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方便商贾往来;重农抑商,鼓励生产;奖励耕战,增强国力等等。

嬿筠一边记录,一边暗自心惊:这些政策若能全面实施,秦国实力必将大增,届时楚国将难以抵抗。她必须尽快将这些信息传回楚国,以便及早应对。

商议结束后,嬴渠梁命嬿筠整理记录,次日呈上。嬿筠回到寝宫,连夜抄录了两份:一份是原封不动的记录,准备呈给嬴渠梁;另一份则添加了自己的分析和建议,准备找机会送回楚国。

深夜,嬿筠独自一人,凝望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她知道自己正走在钢丝上,一边是对秦王的忠诚,一边是对故国的牵挂。但无论如何,她都不能眼睁睁看着楚国陷入危机而坐视不理。

"青萝,"嬿筠轻声呼唤,"备好纸笔,我要写封信给师父。"

青萝连忙准备妥当。嬿筠开始奋笔疾书,将近日所闻所见一一记录,并附上自己的分析和建议。信中特别提到商鞅变法的最新动向,以及秦国可能对楚国采取的行动。

写完后,嬿筠将信小心地藏入一个精巧的木盒中,然后交给青萝:"找机会送出宫去,务必亲手交给师父的得力弟子苏离。他会想办法将信送回楚国。"

青萝接过木盒,郑重点头:"奴婢明白。"

嬿筠长叹一声:"我们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但为了楚国安危,再大的风险也要承担。记住,若有不测,你立即逃回楚国,将我所知道的一切告诉父王。"

青萝眼含热泪:"公主放心,奴婢定不负所托。"

嬿筠望着窗外的明月,轻声自语:"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秦国日益强盛,楚国处境艰难。我虽为一介女流,却也要为故国尽绵薄之力,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她的脸上,映照出她坚毅而决绝的神情。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