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险记书生撰稿

第186章 惊变前夜

第186章 惊变前夜

夜色笼罩着咸阳城,万家灯火逐渐熄灭,唯有几处府邸还亮着灯火。太子府的内室中,赢驷正与杜阳以及几位心腹商议对策。

"这两天公孙贾府上有何异常?"赢驷神色凝重地问道。

杜阳低声回答:"殿下,根据我们的密探回报,公孙贾这两天频繁与旧贵族代表秘密会面,而且有魏国商人的车队在夜里进出他的府邸。尤为可疑的是,今天傍晚时分,有几名身着秦军服饰的人也悄悄进入了公孙贾府。"

赢驷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果然有异动。公孙贾这是准备铤而走险了。"

一位年轻的幕僚忍不住问道:"殿下,我们是否应该立即向陛下禀报?"

"不,还不是时候。"赢驷摇了摇头,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咸阳城,"我们需要更确凿的证据。若贸然上报,只会打草惊蛇。"

杜阳沉吟片刻:"殿下,有个不好的消息。我们派去监视魏国使者的人失去了踪迹,已经一天没有消息传回。"

赢驷转身,脸色变得更加凝重:"通知城内所有暗探,提高警惕。同时,派人加强太子府和商君府邸的防卫,一有异动,立即通报。"

"遵命。"杜阳领命而去。

赢驷看向另一位幕僚:"赵统,你立即连夜前往边境,找到赢虔,告诉他可能有魏韩联军的动向,让他做好应对准备,但不要轻举妄动,等待我的进一步指示。"

名叫赵统的幕僚立即起身:"属下这就去办。"

待众人离去后,赢驷独自一人站在窗前,眉头紧锁。月光洒在他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上,映出一片清冷的光芒。

"公孙贾,你到底想做什么?"赢驷喃喃自语,"勾结外敌,意欲何为?"

正当他沉思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杜阳匆匆回来,脸色异常凝重。

"殿下,有紧急情况!"

赢驷转身:"何事如此惊慌?"

"刚刚收到密报,公孙贾府中有人连夜整理兵器,似乎在准备武装行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发现公孙贾已经秘密派人前往魏国,疑似是向魏国求援!"

赢驷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果然如此。看来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准备先发制人。杜阳,立即派人通知商君,就说我稍后亲自过去一趟。同时,加强府上防卫,不要打草惊蛇。"

"遵命!"

与此同时,公孙贾府邸的密室中,十余位旧贵族代表和几位新晋官员正在紧张地商议。

公孙贾面色阴沉地说道:"诸位,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加快行动。太子和商鞅已经起了疑心,若再拖延,我们的计划就会暴露。"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忧心忡忡地问:"大人,您确定陛下会原谅我们的行动吗?毕竟,这可是谋反啊。"

公孙贾冷笑一声:"这不是谋反,是救国!商鞅的变法已经动摇了秦国的根基,破坏了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秦国重回正轨。"

"可是,太子已经完全站在商鞅那边,若我们行动失败..."一位年轻官员忍不住提出疑虑。

公孙贾打断道:"所以我们要一举成功!计划是这样的:明日凌晨,魏韩联军将在边境发动进攻,吸引秦国主力。同时,我们在城内发动行动,控制几个关键地点,除掉商鞅。至于太子..."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色,"若他识相,自然无碍;若执迷不悟,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那陛下呢?"一位官员担忧地问。

"陛下已经年迈,被商鞅蒙蔽了双眼。我们只需控制宫门,暂时不让他接触外界,等事成之后,自会向他解释清楚。"

众人交换眼神,有的人面露犹豫,有的人则坚定地点头。

公孙贾环视众人:"诸位,事已至此,已无退路。若成功,我们将重掌秦国政权,恢复旧制;若失败,便是死路一条。诸位还有什么疑虑,现在可以提出。"

沉默片刻后,一位年长的官员开口道:"大人,我担心的是民心。变法十年,虽有不少民怨,但也确实让秦国强大了起来。若我们贸然推翻变法,会不会引起民变?"

公孙贾冷哼一声:"民心?平民百姓只关心自己的温饱,谁治理国家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只要我们掌权后减轻他们的负担,他们自会拥护我们。"

另一位官员问道:"那么,何时行动?"

公孙贾看了一眼窗外的月色:"明日凌晨,魏韩联军会在边境发动进攻。我们则在天亮前行动,先控制城门和宫门,然后派人除掉商鞅。记住,一定要快速、隐秘,不能让太子和商鞅有所准备。"

众人纷纷点头:"遵命!"

公孙贾接着分配任务:"柳大人负责控制北城门,李大人负责南城门,张大人和王大人负责宫门,其余人各就各位,听候命令。我亲自带人去解决商鞅。"

一位年轻官员突然问道:"大人,若行动失败,我们该如何脱身?"

公孙贾目光如炬:"行动不会失败!但若真有意外,魏国已经答应接应我们。到时候,各自从预定路线撤离,在边境与魏军会合。"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去,只留下公孙贾和几位心腹。

"大人,"一位心腹低声道,"我担心有内奸。太子和商鞅似乎对我们的计划有所察觉。"

公孙贾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我也这么觉得。不过,无所谓了。明日行动后,无论是谁,都来不及阻止我们。派人盯着几个可疑的人,一有异动,立即处理。"

"是。"

深夜,商鞅府邸。赢驷悄然而至,与商鞅在书房中密谈。

"商君,情况紧急。"赢驷压低声音,将最新情报告知商鞅,"公孙贾已经开始行动,准备铤而走险了。"

商鞅神色凝重:"果然如此。他们比我想象的还要急躁。"

"我担心他们会对商君不利。"赢驷忧心忡忡地说,"不如我派人保护您?"

商鞅摇摇头,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不必。我早有准备。公孙贾若敢来犯,必将自食恶果。"

"可是..."

"太子无需担忧。"商鞅打断道,"我更担心的是陛下的安全。公孙贾若真敢勾结外敌,那宫中必定也有他们的内应。"

赢驷眉头紧皱:"您是说,他们可能会对父王不利?"

"不至于。"商鞅思索道,"以我对公孙贾的了解,他不会冒险直接对付陛下。他们的目标应该是控制宫门,切断陛下与外界的联系,然后逼迫陛下接受他们的条件。"

赢驷站起身,来回踱步:"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直接向父王禀报?"

商鞅沉吟片刻:"现在惊动陛下为时尚早,我们需要确凿的证据。不如这样,太子明日一早进宫,以请安为由,告知陛下近日有异常情况,请陛下加强警惕。同时,我会派人密切监视公孙贾府上的动静,一有异常,立即行动。"

赢驷点点头:"好,就这么办。我已经派人通知赢虔,让他在边境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魏韩联军进攻。"

商鞅赞许地说:"太子考虑周全。不过,我怀疑魏韩联军的进攻可能是虚晃一枪,真正的目标是城内的动乱。"

"商君此言有理。"赢驷思索道,"公孙贾此人狡诈多端,定然不会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外援上。我会让杜阳带人密切监视城内各处要点,一有异动,立即镇压。"

商鞅目光炯炯地看着赢驷:"太子已经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君主了。面对如此紧急情况,依然能够冷静思考,制定对策。秦国有太子,实乃大幸。"

赢驷谦虚地说:"都是商君教导有方。若没有商君的指点,我可能还是那个只知道玩乐的纨绔子弟。"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都流露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离开商鞅府后,赢驷没有直接回太子府,而是来到了城南的一处普通民宅。这里是他秘密设立的联络点,只有最核心的心腹知道。

杜阳早已等候多时:"殿下,一切准备就绪。城内各处要点都已有我们的人盯梢,一有异动,立即通报。"

赢驷点点头:"很好。我需要你即刻前往军营,秘密调集一支精锐部队,埋伏在城外,随时准备增援。记住,要绝对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军中将领。"

"殿下放心,我亲自去办。"杜阳领命而去。

就在赢驷准备离开时,一位密探匆匆赶来:"殿下,有紧急情况!公孙贾府上有大批人员在秘密集结,似乎准备提前行动!"

赢驷脸色一变:"提前行动?难道他们发现了我们的准备?"

"很可能是的。据可靠情报,公孙贾已经得知殿下今晚秘密前往商君府邸,可能认为计划已经暴露,决定提前行动。"

赢驷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那我们也要提前应对。立即通知商君,就说公孙贾可能今晚就会动手。同时,让杜阳加快行动,尽快调集兵力。"

"遵命!"

与此同时,商鞅府邸内,老管家急匆匆地走进书房:"大人,有紧急情报!公孙贾已经开始调集人手,似乎准备今晚行动!"

商鞅放下手中的竹简,脸色沉静:"来得比预想的要快。通知府上所有人,按照预定计划行事。记住,一定要让他们以为得手了。"

"大人,这太危险了。不如我们..."

商鞅挥手打断:"按计划行事!只有引蛇出洞,才能一举歼灭这些乱党。去吧,通知所有人准备。"

"是,大人。"老管家虽然担忧,但还是遵命而去。

商鞅独自一人站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月光,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公孙贾,你终于按捺不住了。十年了,你们这些旧贵族一直在暗中破坏变法,今日,也该做个了断了。"

深夜,公孙贾府邸外,一队队黑衣人悄然聚集,然后分批向不同方向散去。公孙贾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向商鞅府邸潜行而去。

"大人,"一位心腹低声问道,"真的要今晚行动吗?原计划是明日凌晨的。"

公孙贾脸色阴沉:"计划已经暴露,太子今晚秘密前往商鞅府邸,肯定是在商议对策。若再等到明日,恐怕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可是,魏韩联军还没有准备好..."

"无妨。"公孙贾冷笑道,"只要我们控制了商鞅和太子,局势就在我们掌握之中。魏国那边我已经派人连夜通知,让他们提前行动。"

一行人很快来到商鞅府邸附近。公孙贾举手示意停下,然后低声下令:"按计划行事。记住,首要目标是活捉商鞅,若实在不行,就地解决。"

众人点头,然后悄然分散,包围了商鞅府邸。

公孙贾给了一个手势,几名黑衣人迅速翻越围墙,悄无声息地制服了门口的守卫。大门被悄然打开,公孙贾带领众人鱼贯而入。

府邸内一片寂静,只有几处微弱的灯光。公孙贾心中暗喜:"看来商鞅确实没有防备,正好趁其不备拿下他。"

一行人直奔书房而去,那里是商鞅平时处理政务的地方。果然,书房内还亮着灯光。

公孙贾示意众人准备,然后猛地推开门,带人冲了进去:"商鞅,你的末日到了!"

令人惊讶的是,书房内空无一人,只有一盏孤灯静静燃烧。公孙贾脸色大变:"怎么回事?人呢?"

就在此时,府邸内突然灯火大亮,四周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公孙贾这才惊觉:他们中计了!

"公孙贾,"一个冷静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你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

公孙贾猛地转身,只见商鞅带着一队甲士站在院中,将他们团团包围。

"商鞅!你...你早有防备?"公孙贾惊怒交加。

商鞅冷笑道:"你以为你的计划天衣无缝吗?实际上,从你勾结魏国的那一刻起,你的一举一动就在我的监视之下。"

公孙贾面如死灰,但很快强作镇定:"商鞅,你别得意太早。我的人已经控制了城门和宫门,就算你抓了我,也改变不了大局。"

商鞅不为所动:"是吗?那你大可一试。"

就在此时,赢驷带领一队甲士赶到:"商君,城内各处已经控制住了,公孙贾的同党已经被一网打尽。"

"太子!"公孙贾见到赢驷,更是惊骇不已,"你...你不是应该在太子府吗?"

赢驷冷笑一声:"公孙贾,你太小看我了。你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在我的掌握之中。你派往各处的人马,已经全部被拿下。"

公孙贾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这不可能!我们的计划天衣无缝,怎么会..."

"因为你们中有内奸。"赢驷淡淡地说,"你身边的那位年轻官员,从一开始就是我安插的人。"

公孙贾这才如梦初醒,回想起那位总是提出各种疑问的年轻官员,顿时恨得咬牙切齿:"原来如此!我早该想到的!"

商鞅命令道:"拿下他们,严加看管,等候陛下发落。"

甲士们上前,将公孙贾等人一一擒拿,绑缚起来。

公孙贾被擒后,不甘心地说:"商鞅,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魏韩联军已经在边境集结,随时会发动进攻。秦国危矣!"

赢驷冷笑道:"你说的是那支所谓的魏韩联军吗?赢虔早已率军埋伏在边境,只等他们入瓮。你的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了。"

公孙贾面如死灰,彻底绝望了。

随着公孙贾的落网,他的同党也相继被捕。一场足以动摇秦国根基的叛乱,就这样被无声无息地扼杀在摇篮中。

深夜,嬴渠梁在宫中接见了赢驷和商鞅。

"做得好!"嬴渠梁对两人赞许道,"若非你们及时发现并镇压,后果不堪设想。"

赢驷恭敬地说:"这都是商君的功劳。若非商君早有防备,我们可能已经中了公孙贾的圈套。"

商鞅谦虚地说:"臣不敢居功。若非太子英明果断,及时调集兵力,控制各处要点,公孙贾的计划也不会这么快被粉碎。"

嬴渠梁满意地看着两人:"有你们辅佐,朕夜可高枕无忧。这次公孙贾勾结外敌,意图叛乱,罪不容诛。明日早朝,朕将公开处决公孙贾等叛党,以儆效尤。"

赢驷和商鞅齐声应道:"遵旨。"

翌日清晨,咸阳城内张贴出告示,公布了公孙贾勾结外敌,图谋不轨的罪行。公孙贾等叛党被押赴市场,当众处决。旧贵族势力受到重创,再无人敢公开对抗变法。

与此同时,边境传来捷报:赢虔率军伏击了企图入侵的魏韩联军,大获全胜,斩杀敌军数千,俘虏数千,魏韩联军溃不成军,仓皇逃回。

这一战,不仅粉碎了外敌的入侵企图,更彻底击溃了旧贵族的反扑,为变法扫清了道路。

事后,赢驷在太子府设宴,款待商鞅和功臣。

"商君,"赢驷举杯相敬,"此次能够粉碎叛乱,全赖商君英明。"

商鞅也举杯回敬:"太子过奖了。若非太子果断决策,及时行动,叛乱也不会被如此迅速地镇压。"

杜阳在一旁笑道:"这是君臣同心,共御外患的结果。商君和太子的默契配合,才使得叛乱未成气候就被扼杀。"

众人举杯相庆,气氛热烈。

酒宴散后,赢驷与商鞅在花园中漫步。

"商君,"赢驷感慨道,"这次事件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变法的重要性。若非变法十年打下的坚实基础,秦国不会有今日的强盛,也不会这么轻易击退外敌。"

商鞅点点头:"太子能有此认识,实乃国家之福。变法之路虽然艰难,但只要坚定不移,必将使秦国强大。"

赢驷又道:"不过,我也认识到,变法不能一味地刚硬,也需要柔和的一面。连坐法的修改,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商鞅意味深长地说:"太子所言甚是。法律的目的是治理国家,而非惩罚百姓。适度的调整,能让变法更加深入人心。"

"商君放心,"赢驷郑重承诺,"我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变法,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但同时,我也会关注民生民心,让百姓真正感受到变法的好处。"

商鞅满意地点点头:"太子有此心志,秦国未来可期。"

两人相视一笑,在月光下继续漫步。

远处的咸阳城,灯火依旧,但经历了这次危机后,似乎更加坚固了。变法的道路上,虽有波折,但秦国的脚步从未停止。

"君明臣贤国自强,法立纲张志远扬。变法之路虽艰险,千秋伟业待辉煌。"——商鞅在这个夜晚写下了这首七律诗,以表达对秦国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变法之路虽然曲折,但在明君贤臣的引领下,秦国终将走向强盛,开创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