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苏乐的婚事

对于二废太子同样不觉得惊讶的,还有妍清,不过,要是她没记错的话,历史上二废太子应该是康熙五十一年九月,现在整整早了一年时间。

想到在此之前,不少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些四爷闲聊时,一些三言两语带过的事情,都是她不知道的历史,便也没有多想。

妍清不多想,不多加关注,不代表朝堂之事平息,废太子不是一个结束,反而更像一个导火索,现下摆在面前的就是噶礼和张伯行互参一案。

噶礼和张伯行一案闹的太大,甚至因此传出皇上偏心满臣还是汉臣一类的话,皇上因废太子之事再次病倒,但有些事不能不管。

江南乡试舞弊一案,沸沸扬扬的闹了几个月,先是张伯行上奏江南乡试舞弊一事,皇上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前往查察,与张伯行与噶礼一同会审。

审理中有供词牵连噶礼,张伯行上奏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交有关部门严肃审理,噶礼心中不安,也找出张伯行的所谓七条罪状上奏,皇上传旨将二人都解职。

不久后,张鹏翮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等人行贿受贿之事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撤职。

这个结果并未得到皇上的认同,责备张鹏翮等人为噶礼掩饰,又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重新审查,结果仍旧与前次张鹏翮等人的意见相同。

皇上的态度依旧想通,“伯行任官清正,这是天下所了解的,噶礼才干有余,但喜好无事生非,并没有清正的名声,这个意见是非颠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议。

皇上直言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洁,但对噶礼的操行并不信任,如果没有张伯行,只怕江南大半地区都要收到盘剥,并告诫朝臣应体会皇上保全清官的心意,最终革去噶礼的官职,命张伯行复职。

案情复杂牵连甚多,妍清身在后宅亦有所耳闻,四爷没有同她讲述具体情形,只道皇上对噶礼的秉性十分了解。

噶礼出身满族大姓董鄂氏,已逝的裕亲王福全的母妃,如今的诚亲王福晋、九福晋都出自董鄂氏一族,于礼亲王代善一脉姻亲关系十分紧密,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爱新觉罗·代善一脉就占了三个。

皇上本有心对噶礼包庇一二,结果噶礼的额娘亲自告到畅春园,在畅春园给太后请安时得遇皇上,皇上询问噶礼一事,因何与张伯行起龃龉,其母直言其子贪状,且言张伯行冤枉。

有了噶礼额娘的证明,噶礼的罪状算是板上钉钉。

许是噶礼母子素来不睦,后来更是闹出,噶礼之母向皇上诉冤,言说噶礼和他弟弟色勒奇、儿子干都将毒药放在食物中谋杀额娘,皇上让刑部审察,属实,下旨令噶礼自我了断。

妍清听的直撇嘴,噶礼这种贪官,她自是不会有任何好感,不过这母子关系属实是有点让人咋舌,不知该说噶礼恶有恶报活该,还是该说老夫人高尚、大义灭亲。

“爷最近不忙?”看着还有心情给自己讲故事的四爷,妍清有些好奇的问,太子被废了,朝中大臣肯定闹着想拥立新太子吧,四爷怎么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

上一次废太子之后,四爷表面看起来一派安稳镇静,但了解四爷的妍清,还是能隐约感觉出四爷平静表面下的激荡,这次却丝毫没有感觉出来。

四爷端着茶盏,勾了勾唇角,“不太忙。”

成竹在胸,自然没什么好担心,不明皇阿玛心意才会忐忑,猜到几分也就没有必要了。

“爷最近也在练习止进有常处,不失尺寸。”

妍清闻言微愣,四爷说的肯定不是强迫症,了解的点点头,“那挺好的。”

四爷如今已能体会到几分心有灵犀的美好,见妍清明白,没有再继续多说,“苏乐年岁不小,亲事该定下了。”

苏乐是府中的大格格,也是四爷的第一个孩子,康熙三十四年生人,现在刚进五十一年,按照虚岁算,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

八旗秀女参加选秀的年纪不大,但皇室宗亲的格格出嫁一般不会太早,苏乐今年定下,明年出嫁的话,也算是正合适。

“爷已经定好人家了?”妍清顺着四爷的话问,知道四爷的长女下嫁王妃娘家,她并不怎么关心,而且她贸然插一脚的话,怕是不仅落不到好,还容易被人误会。

乍然听闻大格格要嫁人,妍清只觉得时间过的太快,她嫁给四爷的时候,大格格还是个小豆丁,现在都到出嫁的年纪了。

“之前挑了几个人选,考察下来觉得雷善最合适。”

“雷善?我大伯家的侄子?”妍清惊讶的看向四爷,四爷的女婿不是乌拉那拉·星德,还是谁的吗?怎么换成她侄子了。

“怎么,你不愿意?”见妍清如此惊讶,四爷以为她不愿意。

“那倒没有。”妍清摇头,“只是没想到爷会选中雷善。”所以,是哪里出问题了?

“西林觉罗氏家风不错,雷善爷也让人暗中调查多,是个稳重的性子,和苏乐应当合适。”四爷心疼女儿,早两年便开始物色女婿的人选。

因为妍清的缘故,四爷对西林觉罗府还是十分了解的,家风清正,从鄂拜一辈,到给弘昭当伴读的鄂容安一辈,无论才能如何,至少没有仗势欺人、横行无忌的纨绔子弟。

鄂拜这一支,和苏乐同辈中,年纪最大的就是鄂容安,四爷只能从鄂拜的两个兄弟家中选,最终选了比苏乐大一岁的雷善,踏实稳重,也没什么红颜知己。

有温宪的额驸顺安颜那个先例,四爷可不想以后,也打断自己女婿的第三条腿。

“爷要是决定了,那我和娘家提前透个话?”妍清询问。

虽然同住一府,妍清和苏乐相处的并不多,在她看来,苏乐和寻常的满族贵女、宗室格格没有什么区别,至于和雷善合不合适,她不好妄下评论。

毕竟,朝代在这里摆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常理,青梅竹马都是少数,更别想什么自由恋爱了,成亲以后如何,要靠两个人经营,结婚前谁也说不好。

既然四爷已经决定,妍清觉得西林觉罗府是不好推脱的。

“行。”四爷和妍清说就是这个意思,一是看妍清同不同意,二是让她先和娘家打个招呼,以免西林觉罗府有别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