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未来王妃

朱澜出了王府,薛从俭从后面追上来:“生气了?”

朱澜站定:“王爷,我再问一次,我父亲在何处?”

她黑白分明的眼睛盯着他,纯净而轻盈。

薛从俭停滞了一秒:“我给你地址,你答应我不生气。”

朱澜伸手,掌心向上。

薛从俭掏出来一封信放在那只小手上:“昨日收到的,我没让他直接给你写信,这是一个中转站,我的人知道是他写的,专门送来给我。”

这其实是在邀功。

信封是厚厚的牛皮纸,已经磨出来毛边,褶得不像话,看样子是经了好多人的手才送到薛从俭那里。朱澜托着信,几乎不敢相信她的眼睛。

父亲终于写信回来了。

真好,她还有人惦记着,顾念着。她不是一个人。

朱澜当即就想拆开,被薛从俭拦住:“回家看,看完烧掉。”

朱澜收好信,也不和薛从俭说话,径直往前走。薛从俭厚着脸皮跟着,朱澜:“王爷请回。”

薛从俭:“天都黑了,京城这么大,我得送你回家。”

朱澜心急如非,不想和薛从俭纠缠,加快脚步往家走。只恨自己没骑马来。

忽听后面马车粼粼车响,是王府的管家赶着马车跟在后头:“太妃不放心姑娘,特意叫老朽过来送一程。”

朱澜赶紧道谢,上了马车。薛从俭也跟进来坐下。

朱澜:“……王爷身处险境,却如斯悠闲,这种心态,朱澜佩服。”

薛从俭:“那种事自然有人去查,如果事事都需要本王去办,本王养他们干什么?”

朱澜:“是么?所以王爷就有功夫风花雪月,逼迫我等小民?”

薛从俭有些脸红:“那如何是逼迫?不过你情我愿的事。”

朱澜怒:“我不情愿。以后如果你再不自重,我扭断你脖子。”

薛从俭问:“你不情愿?为何?你还是看不上我这条胳膊?”

他说着,举起来左臂,顺便松了松左边的手腕。

这条胳膊,在战场上受伤后,养了一个月就好了。他为了让裕康帝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和猜忌,于是对外宣称自己左臂残疾,无法用力。反正她异常聪敏,早就知道自己是装残疾,索性挑明了。免得让她看不上自己。

朱澜抿唇:“你……”

“王爷为何装残废欺骗世人?”

“无奈之举而已。你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告诉母妃。”

朱澜依旧瞪他,他无奈解释:“我皇兄和我同母,他甚是看重宝座,对晖王、渤海王以及我都有猜忌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为了避免矛盾,恰好也受了点伤,于是顺势而为。皇兄果然放心不少,就可怜母妃担心很久。”

又是这种皇族家事。

朱澜不理会他了,只低头看信封。

“你暂时不要给你父亲写信。汀兰国不过是他暂居之地,过几个月还要转移地方。”

朱澜急了:“为何?”

“为了安全,只能如此。”

外面管家赶车很快,不多时到了李记布店,双成、李秀秀等人都在门口等着呢。一看朱澜下来,双成蝴蝶一样奔过来:“姑娘,你没事吧?”

她两眼偷瞄后头下车的薛从俭,一脸探究。

今日姑娘和太子出门,怎么就和王爷回来了呢?

王九功和老七等人都过来见礼。

朱澜回身说道:“王爷走好,不送。”

她带着双成率先进门:“你们还不进来?王爷累了一天,还得回去。”

王九功、老七等人一听,立刻进门,随后关了大门。

薛从俭愣了半天:“好啊,都听她的话,忘了谁是主子了。”

老管家笑:“王爷,听未来王妃的话好,男主外女主内,这是铁律。”

薛从俭一听“未来王妃”这几个字,喜不自胜:“走,回府。”

和太妃等着他,盯着他吃饭:“从俭,你看咱们何时提亲?去哪儿提亲?”

薛从俭放下汤碗,“母妃,不着急,她还带孝。等她出孝也不迟。”

“这么好的姑娘,你不急别人急。我看太子就很喜欢朱澜,一直盯着朱澜看。”

薛从俭冷笑:“再看把他眼珠子挖出来喂狗。”

和太妃:“正经说话呢。他是我亲孙子,你不能太过分。”

薛从俭摇头:“母妃,你把他看做你亲孙子,他把太后看做亲祖母。你这一腔的母爱,送错了人。”

和太妃:“从俭,你怎么说话呢。”

薛从俭认真看着和太妃:“母妃,如果有人德不配位,危害大周,让大周生灵涂炭。母妃,孩儿要怎么做?”

这意思太明显了,说的不就是太子?

和太妃吓到抓住薛从俭的手:“别乱说。不会。茂疆是个好孩子,他是嫡长子,是你皇兄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如何会德不配位?”

薛从俭反手握住和太妃的手:“母妃,这世间任何事都有可能。母妃经历皇宫多年,凡事都要有个准备。孩儿最不希望的就是母妃受伤。但世事难料,我只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母妃是孩儿的家人,其余人都在其次。”

“太子薛茂疆,是皇兄的儿子,他们和太后,是一家人。”

和太妃黯然伤神,薛从俭也无奈。

这就是事实。

“母妃也知道,新安公主地窖藏着巨额金银,尚且有大量银票丢失;她莫名被杀,至今没找到真凶。高远后宅又发现地窖,内藏大量兵刃,有些兵刃比军部那里打造的还要好。而高远在事发后立刻自尽。”

“今日又有人公然袭击画舫。那一批人穷凶极恶,下手毫不留情,分明就想杀了我。母妃,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大周朝堂。大周安稳不了太久。”

“母妃,孩儿要你坚强,要你一直陪着孩儿走下去。孩儿将来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周万民。谁要这天下乱,孩儿定斩不饶。”

和太妃只垂泪。

这个小儿子,就是责任心太重了。

“你有皇兄顶着,你只需要好好活着。那些事,交给他们去办。孩儿,你只需要成亲生子。”

薛从俭摇头:“母妃,当时父皇教导孩儿,作为皇族,承皇天护佑,享天下赋税,必担万民之责。孩儿说些这些,母妃心里有个数就行,别到时候乱了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