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书荒仙人

第502章 史密斯探员的担忧,反沈三通联盟集

第502章 史密斯探员的担忧,反沈三通联盟集结!(13)

史密斯与其说恶心老胡这帮人,不如说讨厌工作量增加。

象党也会演变,但是象党并不把这个作为主要的方向。

象党在位舆论方面使用的资金,大统领很难干预。

多数资金都是夹在了其他法案里一齐通过,大统领也不能为了其中一小部门就卡了整个大法案不签字。

史密斯虽然是在象党任上获得这份工作,但是并不等于他就是服务于象党。

他服务的是米国,而不是某个党派。

钱到了具体部门,还不是他们这些卑微的机器们决定用处吗?

并且象党在位,驴党作为在野的,会用最擅长的媒体机器猛烈的审视、审判象党的一举一动。

象党在台上就很爽,驴党媒体要分散精力于内斗,钱的去留政务官也管不到。

只需要在某个时间需要的时候动一动,协调CiA、外交、各种基金会,还有本子外务省,弯岛和港岛的条线,喝喝咖啡就行。

驴党不同。

驴党上来工作重心就变了,主要方向就是搞舆论。

整个媒体机器都会调动起来,工作量是翻倍的增加,而他妈的补助却不会增加。

史密斯专员喝着咖啡,感慨象党在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听着老胡们聊天,这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老胡们最近的工作重点,是观察米国的新任政府。

互相观察了属于是。

“史密斯先生,米国实乃兹有之国度,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米国梦。”

“是啊,一个黑人的后裔,往多少年前,祖上是奴隶,现在呢?三军统帅!”

“什么是伟大,这就是伟大!”

史密斯:“.”

低头喝了一口咖啡,压压心里的恶心。

“我们新任大统领父亲是肯尼亚人,不是我们本地的黑人。”史密斯提醒道。

说完,史密斯发觉失言。

这话他不该说。

他忽然有所明悟,之所以情绪出现问题。

不是工作,也不是驴党,而是米歇尔丈夫的上台。

这位黑人大统领,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血脉都不简单。

父亲的血脉不简单,母亲的血脉更不简单。

父亲曾广泛游历,加入带英殖民地军队,旅游欧洲,印度和桑给巴尔。

在内罗毕成为一名传教士的厨师和当地的草药师。

然后到米国的夏威夷大学和哈佛大学留学。

回国后,摇身一变,成为运输部的经济顾问、财政部的高级经济顾问。

期间发表文章批评政府的计划经济政策。

鼓吹的自然是新自由经济。

米歇尔丈夫的老爹,留学期间,遇到了白人老妈,准确的说,犹人老妈。

老妈修的是人类学。

史密斯一看就能明白米歇尔丈夫的老爹,是谁培养的。

哪个部门,哪条线他也差不多能摸到。

用这种方式对付肯尼亚,或者印尼之类的国家,史密斯认可且支持,但米歇尔丈夫却成为了米国的大统领。

史密斯不是阴谋论者,他不认为米歇尔丈夫的老爹和老妈是故意安排的。

米国有自己的国家机器和运转逻辑。

某种具备一些特征的人,会被早早的标记。

东大也会选择培养一批人,只是东大的筛选标签是基层经验、工业进步、经济发展等。

而米国则是另一种标签。

象党注重有军队服务经验,驴党则是移民家庭或者族裔等标签。

米歇尔丈夫身上的标签无敌。

父亲是CiA和一些基金会培养的人,母亲是犹,肤色是黑人。

这些标签,会早早的进入驴党选举委员会,或者地方门阀,捐助资本的眼里。

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教。

96年,选入伊利诺伊州议会, 98年州参议员,04年,联邦参议员,08年,大统领。

什么是培养?这才是培养!

问题是,代价呢?

史密斯多年生活在东大,多少了解历史的作用,明白在发生什么。

米歇尔丈夫的黑人身份在获得平民的支持是助力,但面对另一个层次,又是阻碍。

意味着他必须向扶持他的人,付出更多。

如果是白男,不需要证明,也不需要自证,理所当然的去做事,黑人就不行。

另一方面其血统的另一面。

那个族群,再一次完成了对其栖息地的占领。

史密斯手不由摸了摸胸口的十字架,心里呼喊了自己的信仰。

希望这只是他的忧虑。

否则一件可怕的事情在发生,他却

对此无能为力。

史密斯明白了,这才是他最近越发烦躁,时常情绪不稳定的根源。

谁也不会,也不敢戳破米歇尔丈夫的另一条血统来源,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听着老胡等人的吹捧,史密斯再次犯了恶心。

试问米国的大国崛起,和他这个小民尊严有什么关系?

大选是地方门阀和政治明星,以及各种权贵的秀场,是属于贵族们的游戏。

米国人都很清楚,所以一半的人不愿意投票,因为投票没用。

而这帮东大人,嘴上谈的米国,不是真正的米国的米国。

他们用东大的标准,幻想了一个社会的米国。

而真实的米国,可能被致命的毒蛇缠绕。

“聊聊生活,你们就怎么热爱工作吗?”史密斯让他们换个话题吧。

如果不是工作关系,他真想骂人。

他的家,正在被寄生,这些人却一脸荣光。

贼!

狗贼!

帝国的钱养了这些贼,这些小偷,这样的人出来!

有个人道:“几天后的新春团拜会,我作为代表参加。”

一听,众人一下子炸开了锅。

“你凭什么能参加?”

没人服气!!

这可是新春团拜会,到时候和领导握个手,往后能吹的多了。

这种露脸机会,除了这次,就是10月的国庆,整数庆年。

要是能有个好的座位,吃上国宴,有的吹了。

史密斯恶心的不行,这帮人就很搞笑。

一边嘴里崇尚他们米国,一边又为了这边团拜会的一个坐席,争的面红耳赤。

能参加的人洋洋得意,语气、神态上不得了了,有一个位置,一下子就成人上人了。

骨子里没有忠诚。

有一天演变成功,他主张把这些玩意统统干掉,没什么价值的垃圾。

史密斯一想这些垃圾,还能随着东大生活越来越好,心里就有些破防。

三个人陆续到来。

最后一个道:“我晚了点。”

来的是电影和文学方面的学者。

“沈三通的电影,你们看了吗?”

人都到了,史密斯赶紧引入今天的正题。

这几年沈三通起来了,一部戏就能形成文化现象。

之前产量一般般,现在产量多了起来。

《赤壁(上)》激发了历史自信,到了《人在囧途》,又对春运、救灾、善恶、高铁、家庭等有了很成熟的叙事。

一个人能和文化领域所有他们培养的条线,对打。

固然是现象级的电影威能太强,也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废物。

沈三通是一颗必须要拔除的钉子。

一个团结的东大,一个有凝聚力的东大,是他们所恐惧的。

一个不反对这、反对那,一个不把官方和人民切割开,不批判,不对立,不分裂,不破坏稳定,不否定自我文化,不增加治理难度,不内耗.

自信、昂扬、坚定的电影导演,这还是东大导演吗?

他们米国和欧盟老欧洲,这些年的工作白费了!

已经不是一般的导演,必须重拳出击!

史密斯专员需要一个角度,展开新一轮猛攻,一时半会他找不到《囧途》的切入角度。

从收集的反馈来说,太合家欢了。

不过当媒体人和电影学者一开口,史密斯大感绝了,他想不到这些角度!

这些人还是有作用的,对付自己人有一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