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翰林院的官职虽然品级较低,但却有“储相”的称号,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有机会接触皇帝、太子,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为以后的官途打下基础。
然而,世上并非所有事情都是按照正常程序走的,身为榜眼的李明远没有能够获得在翰林院任职的机会,反而被分配到了偏僻的青州担任一个县令……
堂堂一个本该授予翰林院清贵官位的榜眼,却被授予了一个偏僻之地的县令官位,这简直惊呆了无数人的眼球。
可但凡稍微了解一些夏国朝廷的人便会知道,李明远被授予县令的情况并不稀奇。
夏国立国两百多年,阶级早已固化,虽说还有科举这一条可以供寒门学子实现阶级跃迁的道路,可实际上……
这条路早就被京城的世家大族把持。
李明远一个农民之子,在朝堂上没有任何助力,怎么可能分配到好的官位?
反倒是那些名次低于李明远的考生,他们因为朝中有人的关系,即便名次不如李明远,被授予的官职却比李明远好得多……
当然,那时候的李明远还不知道这些暗地里的勾当,他只当是朝廷官位紧缺,因而才会授予他一个偏僻之地的县令。
对此,李明远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收拾行李,离开京城,前往青州赴任。
从海州到京城,再从京州到青州,李明远长了许多的见识,尤其是在抵达了太平县后,李明远愈发感受到了民生多艰。
这一路走来,李明远见过无数的百姓,而这些百姓大多过得并不好,他们日夜劳作,所求的不过就是养家糊口的收入罢了,然而……真正能吃饱饭的百姓却是寥寥无几。
“等我到了太平县,我一定要好好治理那里,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吃上饱饭!”
李明远心中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而抵达了太平县之后,他也的确付诸了行动。
太平县紧邻凉州,土地贫瘠,再加上偶有贪官污吏祸害以及世家、地主的欺压,导致这里的百姓过得十分艰难。
不过这种情况在李明远到任之后好转了许多,在李明远的严格治理下,太平县那些经常向百姓伸手的小吏收敛了许多,就连那些大家族和地主,也不敢再肆意的兼并百姓的土地。
如此一来,太平县的状况自然有所好转,百姓们也获得了一些喘息空间。
而除此之外,李明远还在太平县内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极大的方便了农民们灌溉。
在李明远的治理下,原本死气沉沉的太平县,爆发出了勃勃生机,百姓们见面交谈的时候,脸上也多出了一些笑容。
“李大人可真是个好官啊!自从他来了以后,俺们的日子好过多了哩。”
“可不是嘛!以前有个姓王的官差动不动就找俺要孝敬,结果上次被李大人抓住打了好一顿板子,现在都还下不了地呢。”
“俺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李县令这样的好官咯,以后俺们有的是好日子过哩!”
“是的!有了李大人,咱们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咯!”
“……”
偶尔便装出行,听到百姓们的称赞声的李明远嘴角总是会勾起一丝笑容,曾经的他并不知道自已读书是为了什么,而如今,他大抵了解自已想要什么了。
他希望百姓能过得好一些,希望自已能造福一方,让百姓传颂自已的名字。
就这样,在李明远的治理下,整个太平县蒸蒸日上,百姓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李明远的好官之名,也传的越来越广,甚至就连隔壁县的百姓都有所耳闻。
然而,让李明远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县令,一当就是十年!
李明远无论是个人才能,还是官声,又或者是政绩都非常亮眼,只可惜……他缺少了最重要的一条:官场关系!
没有关系,便没有人为李明远表功,便没有人提拔李明远,如此,李明远自然也就失去了升官的机会,即便政绩再亮眼,也只能当一个万年县令。
对此,李明远心中虽有些不满,但仍然兢兢业业的治理太平县。
终于,在李明远担任县令的第十个年头,朝廷终于看到了李明远的功劳,李明远也因此获得了升官的机会,从太平县县令,一跃升至太苍郡郡守!
得知自已升官消息的李明远笑了起来,任劳任怨的治理太平县十年,他终于还是获得了晋升,这说明朝廷还是有明眼人的,不至于全都是那些只想着门户私计的世家子弟。
数天后,李明远离开太平县城,即将前往郡城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城外的村民自发性的聚集在城外为李明远送行,那万人相送的一幕极为壮观,足以叫每一个看到此情此景的人心中震撼。
“李大人,能不能不走啊?俺们需要你。”
一个老人被推到了李明远的面前,满眼不舍的说道。
李明远担任太平县县令的这十年,无疑是太平县百姓生活水平最好的日子,因而他们十分的不舍李明远。
“对啊!李大人能不能不走啊?俺们才过了几年好日子啊!”
“李大人走了,以后俺们怕不是又要饿肚子了。”
“李大人,能不能留下来?”
“……”
数千个汇聚在城外为李明远送行的百姓们出声挽留着李明远,在他们心中,李明远便是天下最好的县令,是李明远让他们吃饱了饭,也是李明远让他们不被恶吏、地主欺负,可以说,李明远是他们这些太平县百姓能够吃上饱饭的关键。
李明远一走,朝廷要是再派来一个贪官,那他们恐怕转眼之间就要回到曾经的饿肚子状态。
望着一张张殷切的面孔,李明远心中难免动容,当看到数千个百姓自发性的为自已送行的时候,他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了。
平心而论,他李明远为太平县百姓做的并不算多,无非就是严明法度、兴修水利工程、削减徭役等等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