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一钱庄
经过多日的整理,薛知景大致汇总出来了士子们讨论的几个主要的方向。
首先是极度保守的一派。
这一派学习古代典籍非常刻板,有一种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言必称“三代”,认为只要让人们保持淳朴的特性,努力种地,生活就能变得十分美好。
但其实,他们也都是地主家庭的后裔,可能从来没有下地干过活儿,他们就想要保持现状,永远也不变。
其次是主张节约的一派。
这一派也从古代典籍里面汲取力量,认为人们应该保持淳朴,想到跟钱以及赚钱有关的事情就是在“牟利”,如果是朝廷想要增加财源,不管怎么做,都是在“敛财”。
这一派认为,国家财政不够用,最应该做的方法是节约,朝廷不要有这么大的开支,省下来,就够了。
再有的是认为追逐“利”是正义的。
这一派会将《周礼》拿出来,提出《周礼》里面讲诉的内容,“理财”就占了一大半。他们认为,朝廷,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合理的家庭环境的建立,财富都是基础,怎么可能完全将财富和道义分开呢。
因为大成王朝几百年经济发展下来,还是有人认识到经济自由的重要性的。
但同时,更多的人也认为,要将追求财富限定在“礼”也就是“规矩、道义、道德”
薛知景感慨着,大家还是挺有思想的嘛,也不仅仅只考虑什么政治和社会专业的问题,经济专业其实从来都是有思考的。
后世关于经济的看法也都是这些。
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将天量的资源以最好的方式分配到每个人的手里,但是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不然总会有那些个占有了资源的人用一些歪门邪道将更多的利益占据在自己的名下,所以需要有监管。
有这么一场辩论,加上丽春院印刷的书籍引导,薛知景和元含章推行的国债方案便可以缓步推出了。
同时,经过这场辩论之后,盛丰钱庄也彻底地走入了大家的视线,加上盛丰钱庄存钱可以得利息,可吸引了不少大户人家将金银钱存进了钱庄当中,拿到了盛丰钱庄的钱庄券。
盛丰钱庄经营的业务目前在整个大成王朝属于独一份,占据了先机,又因为有朝廷背景提供了信誉,很快就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又转成了贷款或者投资,投入到了包括海外贸易、国内的茶叶贸易、瓷器贸易、铁器贸易等等非常大量的贸易当中。
资金迅速流动了起来。
因为丽春院的印刷场常年印刷,吸引了几乎半个王朝的印刷类的技工,在这样长期的工作下,他们也努力在提升工具的有效性,开发出了超越时代的铅合金和油性墨水。
这个时代的活字印刷主要用的木活字和泥活字,用的墨水是水墨水,有一些自己的局限性,不能长期使用。
这种铅合金制作的铅活字,着墨性能好,熔点低、容易铸造,也不太容易变形,印刷的字面饱满清晰。
同时,以一些油类和炭墨制作而成的油性墨水也让印刷效果显著上升。
在薛知景过来的时代里,铅合金和油性墨水出现在欧洲,这个技术迅速增加了欧洲的整体文化水平,促进了整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有了这样的高科技加成,印刷得极为复杂的钱庄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无法有人仿造了。
钱庄券就有了初级纸币的可能性。
很快,丽春院的剧场里面,出版的书籍、小报和册子里面,到处都是盛丰钱庄的各种广告,要么吸引人们去储蓄,要么吸引大户人家去贷款。
到后期国债上线的时候,也吸引大户人家去购买国债。
有了大量的流动资金,盛丰钱庄迅速扩张,网点从大城市布局到了
同时,盛丰钱庄的钱庄券可以在各个州县的所有网点通存通取,若是超过五千两白银以上,才需要预约。
盛丰钱庄的各个网点自己可以每一个季度进行结算,将彼此间多了少了的金银铜钱互相运送。以保证各个网点都有足够的金银铜钱可以兑换,保持信誉。
薛知景不得不在各个城市迅速开办钱庄伙计培训班,招收机灵的小孩儿入班培训,然后进入各个钱庄当学徒伙计。
也不是没有柜坊学习她的方式,但就算知道她的操作方法,基本也学不来。
因为那些柜坊对于现在的盛丰钱庄的体量来说,都太小了。
盛丰钱庄在每一个州县都有网点,如果一个商人想要贩卖物品,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他揣着盛丰钱庄的钱庄券就去了,到了地方有需要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金银铜钱。
换一家柜坊,还得问清楚,对方在那里有没有网点,能不能汇款,麻烦着呢。
他们还想要仿造盛丰钱庄印刷钱庄券,但是印刷技术不够,字体不清晰,容易被仿造,导致他们的信誉怎么都比盛丰钱庄的低。
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内,盛丰钱庄就占据了整个王朝第一钱庄的位置。
估计,还得占据相当一段时间。
时间久了,做生意的人,手里都有了盛丰钱庄的钱庄券,他们也懒得去兑换,直接就拿钱庄券交易了,反正也能在盛丰钱庄里面取钱。
钱庄券,就真成了纸币了。
薛知景培养着一批掌柜伙计帮助管理各个网点,钱庄可是一匹狼,若是不好好管控着,这匹狼可能吃掉整个世界,她可不敢轻易地像丽春院一样让谁来管。
不过就是忙了点。
那边神机营也顺利地开展了起来。
地点在城外的一个禁军的营地,招募了约三千人。
流动资金足,神机营的军士们一个个都穿着最好的衣服,住着最坚固的营房,用的都是最好的兵器,甚至马匹都是皇室特供的顶级马。
一帮几个月前还瘦骨嶙峋的少年男女们,吃了几个月肉,一个个都健壮了起来。
大部分都是男孩,少部分是女孩。
薛知景现在做事,能招募两个性别一定会将两个性别的孩子都同等的招募进来。
不过之前盛丰钱庄着急扩张,几乎没有招到一个愿意来当学徒的女孩子,便都是些男孩儿。
但神机营的招募,薛知景可是和陈棠一起,去的慈幼院和城外的村子里挑选的,故而招收到了不少女孩子。
现在看来,她们一个个都很珍惜这个机会,练得比男孩子还狠。
薛知景和陈棠商议了一下,她将后世的一些军训方法用了过来,而陈棠则主要教他们拳脚功夫和战场谋略。
这不,一帮人穿着整整齐齐的灰色军装,站军姿呢。
这个军装是从胡服当中改革出来的,上衣的长度到大腿,下身是裤子,衣袖也很细,在手腕处收紧,裤子
方便活动、骑马、射箭。
一开始陈棠也不太理解薛知景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站军姿的要求,每天要让他们在那儿练好几个时辰。
偶尔还要练习齐步走,正步走,还有立正稍息之类的。
薛知景没多说,只说,她想要一个令行禁止的团队。
陈棠想得没有李婧想得那么多,她便自己理解为,大概这就是一种让大家听话的方式吧,不过她练习扎马步的时候也一扎好几个时辰,大腿练得可有劲儿了,这站军姿应该也有这个效果。
陈棠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是一种将军士们变成一个集体的方式。
任何时候,集体的力量都是大于一个单人的力量的。
几个月下来,薛知景看到的,就是灰色一片的,一个整体了。
科举考试快进入到报名程序了,秋季州试,明年春初省试,然后就是殿试。
这天早上起来,元含章那边在上早朝,薛知景也准备出门去钱庄看看的时候,突然听说,李婧跪在了皇宫的门口。
说是想要报名参加科举考试。
这几个月,因为李婧养伤在家,薛知景也没让她多管丽春院的工作,更没有让她参与到盛丰钱庄以及神机营的事务当中。
到没想到,她一来,竟干了票大的啊。
薛知景一时没有想明白为何李婧会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来。
在她从自己的院子去往皇宫外的时候,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因为前朝有花木兰将军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才有了本朝元锦被用各种方式送到边军当中当了指挥官的事情。
但是,科举考试从前朝末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从来都是男子的专利,从未有女子要求参加过。
薛知景也从未想过让女子参加科考,或许她考虑过,但也想到的是一步步来,等她的学校开办起来,至少十年以上吧,再提让女子参加科考的事情或许会更好。
对比她的小伙伴,她还是太保守了啊。
是不是最近李婧在家,又受了家里的什么气?她父母又给她安排了一门什么亲事吗?
她猜得没错,李婧都快崩溃了。
她的父母,要她嫁给魏国公家的小公爷做妾。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可是她的父母也没有办法,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层武将,人家是皇亲国戚啊。自从上次李婧得罪了对方那小公爷之后,魏国公就跟有病一样,总时不时地对他们家找茬。
谁能扛得住啊。
他们家想了很多的办法,送了礼物,上门致歉。
对方都是你好我好的说法,但是好像还是有很多的气没消一样,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气,气球吗?
最后,不知道哪个中间人提了一下,那个小公爷还没有子嗣呢,让李婧嫁给他做个妾,给他们家绵延子嗣,这个仇不就解了吗?
也不知道那个小公爷是不是想用这个方式好来折磨李婧,进了他们家的门,怎么折磨还不是他说了算。
李婧想了很久,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想起之前薛知景提供的开恩科的事情,她决定,拼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