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谁是抄的?

听到赵铮的话,四周众人心中更是一震。

七皇子竟然在质疑燕清谷!

若换作寻常人,他们理应嗤之以鼻。

清谷先生博学多才,实乃天下少有的大儒,放眼四海,能够与之比肩者寥寥无几。

更不必说七殿下身份高贵,多次立下奇功,还格外关心百姓疾苦。

在京城里,先前因售卖粮草一事,便有诸多百姓受过七殿下的恩惠。

这次发问,四周众人却都一脸疑惑。

人群中,林月瑶紧紧握着拳头,掌心已经渗出汗水。

赵铮还是挺身而出!

赵琙瞥了一眼赵铮,嘴角勾起,冷笑中充满挑衅。

如今赵铮出场,对付他便更加易如反掌!

广场上,燕清谷缓缓转身,面对赵铮。

眼神闪动,削瘦的面容上没有丝毫慌张。

似乎早就在等这一刻!

“想必这就是七殿下吧?”

燕清谷向赵铮慢慢鞠了一躬,语气平静地问道。

“殿下似乎对老朽的话有所怀疑?”

这番姿态,礼貌周到,既不卑微也不傲慢。

赵铮点点头,从容抬手。

“清谷先生,不妨先回答本殿下刚才的问题!”

不用多想,他也知道燕清谷早就清楚他就是那位诗仙。

但此时此地,他并未公开自己的身份,燕清谷自然也只能装聋作哑。

不远处,罗素注视着赵铮,目光有些复杂。

赵铮的举动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难道这位七殿下也相信诗仙的人品吗?

她深吸一口气。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她对赵铮的看法也许会有所改变。

广场上,燕清谷轻抚胡须,笑意盈然,毫不焦躁。

“殿下有此疑问,也是情理之中。”

“之前燕某初来京城,并未对那本书籍详细解释。”

说着,他环顾四周,淡然一笑。

“那本书是燕某从一位隐士手中得到的。”

“而那位隐士正是家父!”

此言一出,四周众人不由愣住。

清谷先生的父亲,也是一位声名卓着的大儒!

不说别的,现今大胤科举的一部分题目,就源于他对圣贤经典的注解!

“燕兄,难不成那本书籍出自令尊之手?”

这时,帐篷下,大学士陆永突然起身发问。

话语间满是惊讶。

如果这些惊世骇俗的诗词确由燕清谷的父亲所写,一切就合情合理了!

燕清谷轻捋胡须,微笑,并不急于答复。

赵铮挑了挑眉毛,斜视燕清谷。

这个老头,真狠!

连他父亲都能搬出来!

燕清谷特意顿了一下,这才慢慢摇头。

“不是家父。”

随后他转向赵铮,笑吟吟地询问。

“殿下可知老朽今日为何选择在奉京书院设立讲坛?”

他又特意卖了个关子,然后扫视四周。

一瞬间,众人皆露出困惑的表情。

既然那本书并非清谷先生的父亲所写,那还能是谁呢?

至于清谷先生此刻提及的奉京书院……

莫非它也与那本书有关联?

赵铮冷静地看着燕清谷,沉默不语。

他倒要看看,这个老家伙还有什么招数可使!

“清谷先生!”

此时,大帐之内,赵琙亦从座位上缓缓起身。

脸上挂着平易近人的微笑,显得极为和善。

“本殿下此前也在调查那位诗仙的背景,搜集到了一些线索……”

“现在听到清谷先生提到了奉京书院。”

“倒是让本殿下心中有了一些推测。”

清谷先生突然眉头深锁。

他没想到赵铮说话竟然这般滴水不漏。

最重要的是,他似乎早就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甚至于会先一步说出他想说的话!

“我听闻清谷先生的父亲曾是奉京书院首任山长的学生。”

“那么这本书籍是否出自于那位赫赫有名的闲云居士之手?”

这番话一说出口,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奉京书院的第一位山长——闲云居士,可是大胤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化巨匠!

据说当年太祖皇帝创立奉京书院时,就是出于对其学识的推崇。

“闲云居士?”

人群中有不少前来观礼的人露出迷茫的表情。

很显然,这些岁数小的人,对闲云居士并没有一点印象。

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低调为人。

“这位闲云居士的名字真可谓恰如其分。”

“一生飘逸洒脱,不贪图名利。”

“自创建奉京书院后便退隐山林。”

“相传,他活到了百岁以上才离世,实为世间罕见的高人。”

“若说这古籍真是闲云居士所作,一切就说得通了!”

“以闲云居士的高洁品格,即使创作出了这些才华横溢的诗句,大概也不会为了扬名而刻意流传下来。”

现场议论纷纷,人们纷纷对赵琙口中提到的闲云居士表示钦佩。

听见这话,连罗素都不禁皱起了眉头。

若这些诗词真的与奉京书院初代山长闲云居士有所关联。

那诗仙只怕难以自辩了……

赵铮的眼神快速扫过赵琙和燕清谷二人。

果然,这两者之前就已经勾结好了!

他们今天一起过来就是来看他笑话的!

不过既然赵琙已经把话题引向奉京书院以及闲云居士,而燕清谷偏偏选择在这里举行讲坛。

显然这是早有预谋!

燕清谷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望着赵琙的眼神满含赞许之情。

“太子殿下果然慧眼独具,明察秋毫。”

“正如殿下所述,老朽手中之书确实是闲云居士所撰写。”

“此番进京探讨诗仙问题,并特地来到奉京书院考察。”

“这几天来通过研究相关文献,确实找到了许多有力佐证。”

言罢,燕清谷轻轻挥手示意。

一名年轻书生迅速走上广场,将一卷文册递到他的手中。

他翻看起手中文书,大声诵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赵铮眉梢微挑。

这就是那次日他在继春湖旁所作的第一首诗啊!

何时柳宗元竟成了闲云居士?

嘴角浮现出一丝讽刺笑意。

直至此刻,仍然淡定从容。

随着一首诗念毕,燕清谷神情肃穆起来。

“诸君请知悉,闲云居士酷爱垂钓,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经常去河边钓鱼。”

“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境中应景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