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不止。”小萝卜头背过身,踮着脚尖凑到她耳边,“其实陛下在听如何联合丹帐汗国抗击瓦格。”

秦妙姝听罢直起身,面露苦色。

她真的觉得自个是来凑数的了。

小萝卜头问:“你今日不开心吗?”

“不开心。”秦妙姝吸了吸鼻子,“我好想回府。”

不远处,秦玅观已回到御座。秦妙姝和秦长华忙立直了身,不敢再说话。

片刻后,小萝卜头软软的指尖落在了她的掌心。

她小心翼翼地写道:“姐姐别难过,我教你。”

第120章

讲学散了, 妙姝和长华约好了,等人散了就上翰林院找找藏书,顺道逮着刘夫子细致讲解。长华学会了再将给秦妙姝听。

半个时辰后, 更完衣的小两只一前一后进了翰林院。

藏书阁里,两人隔着书架巡视。秦妙姝透过罅隙, 瞧见了专心致志翻阅古籍地小萝卜头。

她那样矮, 斜斜打进的阳光刚好给她蒙了层浮金,让她成了藏书阁里最惹眼的存在。

秦妙姝觉得这小孩正经起来挺像缩小版的皇姊,那双眼睛尤其像。

她收束了视线,发了会呆,这才从一众不感兴趣的书籍里挑出了一本诗词录, 随便翻了两下。

“找到了!”

听着声响,秦妙姝抬眸,小萝卜头正举书朝她挥舞,露出两个梨涡。

秦妙姝抱着书绕到她这侧,听她说话。

“欸, 你一直在看这个呀。”小萝卜头撇嘴,似是在埋怨她没和自己一起寻找注经。

“啊——”秦妙姝藏了书, 假装无事。

小萝卜头却转到她身后, 歪起脑袋看起她摊开的那一页。

“愿君千万岁。”小萝卜头以怪异的姿势念出倒置的字,“无岁不逢春——”

“弘安姐姐喜欢这句吗?”

“也算不上喜欢。”秦妙姝拨正她的脑袋。

她这人不学无术,不爱念那些讲解治国之道的经书,只爱看些诗词和话本解闷。

要说她肚子里有墨水, 那就指的是这些诗词了。不过她也不爱读那些借古讽今,抒发胸怀的诗词, 她就爱那些温和闲适的,读来让人觉得日子有盼头的句子。

“我爱朱淑真那句‘一枝淡贮书窗下, 人与花心各自香’。”秦妙姝想象着那样的画面,微眯眼睛,“多安恬呀。”

小萝卜头冥思苦想,终于道:“要说喜欢,我就想起一句‘山登绝顶我为峰’。”

“为什么呢?”

“不知道,就只想起这么一句,前半句我也忘了。”

楼门处忽然响起轻缓的脚步声,一大一小收了声——门口有宫娥拦着呢,谁敢在这个时候来打搅她们?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秦玅观沉吟,带着笑意道,“长华志向不小。”

见着来人,两人匆忙行礼。秦玅观玄色的广袖拂过她们,停在书架边。

她翻着两人搁下的书,没有回头:“方汀请不来你们,朕便亲自来了。”

短短一句话,妙姝和长华汗流浃背,交换了眼神,脑袋垂得更低了。

“你上回叫朕评判。”秦玅观单手握着两本书,挨个点过低垂的脑袋,示意她们转过来,“朕说没有对错,这回朕同你细讲。”

萝卜头知道秦玅观这是在说人性善恶论,小声提醒秦妙姝。

“朕觉得,人生下来便同白纸一样,善与恶都是旁人评判的。一个人,为何会善,又为何有恶,都为周遭环境所影响。”秦玅观顿了顿,给她们些时间思量,“贱籍百姓,是生下来便是恶人么,良籍百姓,生来便是好人么。”

小萝卜头和秦妙姝一起摇头。

“你生来便觉得‘愿君千万岁’是好诗么?”秦玅观抚袍落座,半身浸在阳光下,视线下移,“你生来就觉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好诗么?”

秦长华父母双亡,从小没了依傍,许多事都靠自个做成,所以自信自强,满含壮志。秦妙姝自小有太后护着,也看倦了这宫中争斗,所以喜欢有闲情逸致的诗句。

两人顺着秦玅观的点拨细思,再次摇头。

秦玅观坐了会,阁楼下又响起了脚步声。

萝卜头定睛去瞧,看见了那个姓刘的古板老头,唇角一下耷拉了。

“陛下圣安。”

“弘安殿下,惠明翁主。”

刘夫子行礼,萝卜头也微欠身,算是同老师见过了礼。

“今日你在殿上讲的那些话,朕思量过了,觉得有理。”秦玅观道,“不过,朕不认可赏赐超格答礼这条。”

“陛下,答礼丰厚正是彰显国力的一种手段,也能笼络诸邦。”

“为的就是那所谓‘万国来朝’的盛况,让他们用那些寒颤贡礼,换取大齐的税赋?”秦玅观略感不悦,“这明是滋长狼子野心——”

“惠明,你若是

他们,见着衰败的大齐会有何等心思。”

小萝卜头想了想:“我会想,怎么才能从邻居家多捞些东西!”

“妙姝。”

听得呼唤,秦妙姝低低道:“我会静观其变。”

“微臣认为,当今还得维系着馈礼之制,能止兵戈便止兵戈。”刘夫子道,“为富国强兵留足工夫。”

秦玅观和这老古板有一点看法是相同的:西域诸邦其实一直在观望,他们只想跟随强者撕咬弱者,从而扩充自己的力量。

若要解决隐患,只有以战止战一条。将这群扮作家犬的豺狼打怕了,他们才会消停。

不过,刘夫子觉得,这一仗可以拖延,等待一个好的契机。秦玅观却觉得,蕃西的动乱近在咫尺了,如今的朝贡,不过是风雨前的片刻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