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涉及治疫,方清露正色:“笔给我罢,我来写,写完了你早些交给周院判他们过目,盖上章便呈上去。”

唐笙换了干净纸笺,铺开了侍奉笔墨。

方清露性子豪迈,不计小节,但写出的字却是清隽工整的。

唐笙说,她写,公文完成得极快。

在快收尾时,方清露问她:“要给陛下问安么?”

唐笙:“?”

她不知道公文还能写这个。

“这不合适吧?”唐笙结巴了下。

方清露眯眼,猜不到唐笙脑瓜里装了啥——请个安而已,公文里可写可不写,她脸红个什么劲?

她大笔一挥给唐笙添上了,边用掌心扇风边对唐笙道:“你这字抓紧点练啊,不然以后批文书多丢人。”

唐笙应声,有些局促。

京中的文书传递极快,她中午写的折子,下午便递到了秦玅观的书案上。

方汀举着折子入内,特意道:“陛下,京兆府送来的公文。”

秦玅观摘掉翘起的毫毛,挥手,示意方汀呈上来。

瞧见文书上的署名,秦玅观将手边的折子推到边上,先打开了这本。

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秦玅观前后翻了翻,才从第一面看起。

方汀望着她的动作便猜出了写折子的人是谁,悄悄垂下了眼眸。

秦玅观蘸满朱墨,笔走龙蛇,飞快写下“知道了”三字。

若是方汀没见着她批阅前的动作,必定以为陛下这是潦草敷衍。

她轻叹了口气,心道,陛下可真是拧巴。

“知道了”三字墨迹渐干,转手去看其他折子的陛下又回过头,在折子上提了几行小字。

不久,方汀便被她叫到了近前。

“京兆府如今事急,但凡有折,不论日夜,必须先呈上。”秦玅观将批好的折子交给她,“这份,现下便发回去。”

“是——”方汀记住了。

秦玅观忧心墨迹未干,污了朱批,又在方汀手中开页瞧了瞧,视线在近乎空白的黄册面停驻得最久。

方汀垂眸,瞥见了那行字:

“臣太医院左院判唐笙跪,恭请,陛下圣躬万安。”

“送去罢。”秦玅观挥了挥手,腕上的念珠磕碰作响。

方汀去了,叫着传文书的太监,叮嘱了一番。

小太监回来不到两刻钟便要出发了,人还没缓过劲。他不敢抱怨,只得带着文书出宫。

唐笙折子递了还没一个时辰,回折便到手了。

方清露也有些惊讶,照理说,陛下的朱批都是隔日才送到的,署了太医院名的怎么送得这般快。

她还在思忖,唐笙便已放下了流调图,用帕子擦拭了手去解那黄缎了。

这种感觉挺忐忑的,有些像上学时第一次考试,等待老师发批阅好的卷纸。

摊开折子,唐笙见着了略显潦草的三个大字,顿感失望。

视线下移,她又看到了请安句旁有两个小字:

“朕安”

唐笙露出个笑,继续后翻。

秦玅观准了她的建议,并在她的署名旁附了一行小字,字迹要比那“知道了”要清晰太多。

她的嘴角耷拉了下来,人显得很委屈。

方清露见她一会笑脸一会苦脸的,忍不住询问:“到底怎么了?”

唐笙指着那行小字,跟刚开蒙的幼子告状似地说道:

“陛下说我不敬尊上,连奏疏都要代笔。”

方清露顺着她的指尖看去,嘴角抽搐。

“你那字,写这么多话,眼睛得看痛了罢。”

唐笙苦着张脸附和:“我暂时还没法写得那样工整,写成那样交上去,既要被同僚嘲笑,又要被说不敬——”

“字迹潦草,对上不敬。”方清露悠悠道,“我替你讲了。”

唐笙颔首,脸更苦了。

“这不还有行字。”方清露垂首,忽然道。

“哪里?”唐笙匆忙寻找。

“这。”方清露念道,“事形迫切,准卿越级直奏。”

她瞠大了眼睛,果然在黄段中摸到了封套和铜锁。

“陛下这是给了你二品以上才有的密折权。”方清露叉腰,一阵唏嘘,又惊又叹,“日后无需写题本和奏本了,直接递密折便可了。”

方清露今年二十有三,六七岁时便跟在陛下身边,十四五岁便开始当差,熬了十来年这才算出头,官至从二品京兆府尹,到这也才有了密折权。就这样她已算是扶摇直上,引得是千人恨,万人妒了。唐笙这才到陛下身边几日,便已蓝袍加身,当上了太医院二把手,还有了密折权。短短几月,走完了她这个近臣十来年走的路。

她又是替唐笙高兴,又是为自个心酸。高兴的是小十九熬出了头,为陛下所重用了,心酸的是,她在陛下身边这么久竟未享受过如此待遇。

唐笙眨眼,还没回过

味来:“那日后我还可以请你代笔吗?”

“哎呦,代什么笔呀!”方清露急得直跺脚,“陛下要看的就是你亲手写的的真心话——”

“你个呆瓜!”

第59章

方清露屈起指节就要敲这坐着的呆瓜, 奈何呆瓜早已设防,闪身躲开了。

“我去办差!”唐笙抽了流调图就跑,方清露丢了个馒头给她。

唐笙接过, 叼着就走。她从今早忙到现在,就是光嚼馒头都觉得很香。

廊檐下有府卫, 唐笙躲在漆柱后啃完馒头, 整理了一通官袍才迈步入内。

“唐大人——”府卫们一齐行礼。

唐笙挂着疏离的笑,颔首示意。

地方都司和非直隶的衙门少见紫袍绯袍,在宫里满地跑,唐笙见多了模仿起来倒还算轻松,没露出什么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