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皇帝皇子

第一百五十三章皇帝皇子

坤宁宫,皇后也在跟胡嬷嬷讨论琼华宫的事儿。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说实话,胡嬷嬷没想到娘娘这次能把事情裁断的这么干脆。

这实在不像是皇后娘娘的作风,可见娘娘最近是真被这些层出不穷的麻烦搞出了火气。

泥人尚有三分气性,正该这么着呢。

杀杀那些人的锐气,看谁还敢不把规矩放在眼中,时不时的给娘娘添麻烦。

不规矩的宫人抓了,不老实的淑媛也被遣返回乡了,皇后近月被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拱出的心火也终于消散了一些,但是出了这口气,她又有点后悔了。

负责安排淑媛住所的嬷嬷怎么说也是在皇宫当了几十年的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她这次直接把人关进了宫正司,多少有点不讲情面。

但从皇上、太后到宫女、内官,所有人都在看着她,前脚才刚把人关进宫正司,皇后就是再后悔,也不能现在就把那嬷嬷给放出来。

如此朝令夕改,等于是威严扫地。

皇后只好先不管那个嬷嬷。

她转头问胡嬷嬷:“送那几个淑媛回乡的时候,让她们把冬衣带上了没有?”

胡嬷嬷应是说:“知道娘娘心善,几位淑媛虽然是因错被逐出的皇宫,但也都是叫她们带足了衣裳走的,定不会让她们在归乡途中受了风寒,还有她们家乡的亲人,也有宫人前去传话,让他们预备着接人了。”

皇后微微松了口气。

“那就好,也嘱咐送她们回去的人一声,淑媛们在琼华宫犯的事儿,就别让宫外的人知道了,这次回去,她们也都是该相看亲事的年纪了,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对她们不好,就称是有不符合嫔妃采选要求的地方,因而被送回去的吧。”

胡嬷嬷又应了声是。

皇后揉了揉额角,稍稍休息了会儿,就坐回书案前,继续去看那些堆叠的小山似的册子。

十月初颁历之后,宫中就开始着手准备年节的事情了。

去年这个时候,皇后被楚婕妤说的话给唬的病倒了,这些事情都是贤妃和淑嫔一块料理的。

算起来,这还是皇后第一次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总揽整个皇宫的年节事宜。

不难是不可能的,但即便是再难,皇后也得把这些事情全部办好,要不然,皇家的威严受到损失,她这个皇后也就要贻笑大方了。

各项采办单子流水似的呈到坤宁宫,皇后坐在案前一整日,案头堆叠的册子不仅没变薄,反倒还厚了三四寸。

胡嬷嬷都替皇后着急。

她劝皇后:“娘娘要不把负责各项事情的人召到坤宁宫来吧?叫他们捡紧要的禀给您听,具体的细节,就交给他们去盯着,若是出了岔子,他们总归也是要受罚的,想是不敢疏忽。”

去年的时候,胡嬷嬷看淑嫔就是那么做的,贤妃也没什么异议,最后年节也顺顺当当的办了,什么岔子也没出。

皇后犹豫了一下,还是不怎么放心。

她说:“本宫还是先自己多看看吧,要是时间实在不够用,再交给他们也不迟。”

胡嬷嬷看着皇后疲倦不堪的神色,有心想要再劝,前面却来人禀话说,皇上来了。

初一和十五之外的日子,皇帝已经很少到坤宁宫了。

就算是想看大皇子,他也大多是派人把大皇子抱到乾清宫去。

如今圣驾一到,坤宁宫内众人皆是满心的喜悦。

皇后放下册子,起身就要出去接驾,玛瑙赶紧取了大氅来给皇后披好,然后胡嬷嬷扶着皇后往外面走。

“娘娘慢些,皇上从前面过来,想是要顺路先看过大皇子的。”

皇后点点头,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的往外迎。

皇帝果然是走过前面的穿堂之后,就拐进东侧的厢房去看大皇子了。

皇后到的时候,皇帝正在和大皇子说话。

大皇子现在周岁也有三岁多了,不需要奶嬷嬷时时抱在怀中哄。

皇帝来之前,他脊背笔挺,正端端正正的坐在皇后命人专门给他打造的椅子上,跟着尚宫局的女史念诵《千字文》,身前的桌子上面依次摊开摆放着景朝开蒙读物三百千。

皇帝来了,他伸手要奶嬷嬷把自己从加高的椅子上面抱下去,然后走到皇帝面前,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安。

三年之前,皇帝可以阻止皇后唤醒襁褓中的大皇子,把他抱在怀中、带着他给自己行礼的意图。

两年之前,皇帝可以弯腰捞起跌跌撞撞走向自己的大皇子,再揉一把儿子的头,问他想爹了没有。

一年之前,皇帝也会把有模有样朝自己拱手的大皇子抱起来,夸奖他,规矩学的真好,然后拍拍他笔挺的背打趣他,累不累?还小呢,父皇面前,用不着这么拘束。

但大皇子还是一板一眼的给他行礼,一板一眼的回答他的话。

他每长高一点,就对他多恭谨一分。

皇帝现在已经习惯了大皇子的恭谨。

或许他让他放松些,反

倒会让儿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按景朝的算法,大皇子已经四岁了,等转过年,再添一岁,皇帝就打算让他出阁读书。

之前在乾清宫,皇帝问大皇子最近都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大皇子就和他说过,自己在读书。

景朝皇子,大多都是五岁左右才会出阁读书。

所以皇帝以为大皇子所说的读书,就是皇后让乳母抱着他,给他念百家姓。

这个皇帝也是知道的,直到这会儿看到大皇子面前真的摆放着摊开的书册,他才产生了片刻诧异。

“康哥儿已经能认字了?”

大皇子站在皇帝身前,又拱了下手才说:“回父皇,儿子还不大认得,是母后说,让儿子看着书,跟着女史念,尽可能的多识几个字,日后去大本堂跟先生们读书的时候,也能学的更快,不负父皇的疼爱和先生们的教诲。”

大皇子话说完,皇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