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以计服人

大将军穆战雄已经得到了报告,带着大小将领全都出关迎接。

“恭迎皇上!”

穆战雄要跪拜行礼,李桓将他拦住:“免礼!以后见了我,不用跪拜行礼!”

刚一见面,就得到了这样一个殊荣,穆战雄高兴坏了,把李桓迎接进关内,向他报告战况。

“启禀皇上,北虏已经被全部打到关外,有了皇上亲赐的生理盐水和绷带,士兵们的伤情恢复得很好,他们都在念皇上的好!”

“好,好!”李桓说道:“这次我来我带了2000把火枪,算上之前的那1000名火枪骑兵,一共能组建3000名火枪骑兵,击溃黄征完全没问题。”

“皇上是要御驾亲征?”穆战雄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此时听了不由得大吃一惊,赶忙进谏:“皇上,冲锋陷阵是我们武将的责任,皇上只需要运筹帷幄就好!”

“哈哈,大将军说的对,不过黄征和其他的叛军不一样,他和唐贵妃有染,我一定要将他亲自拿下。”

李桓其实对于唐贵妃和黄征勾勾搭搭并不在意,这些事情伤害的是原主,又不是他。

只是他好歹也占据了原主的身体,才能当了皇上,剿灭黄征是为了大楚国的安全,亲自剿灭黄征则是为了报答原主,也算是对原主在天之灵的一点安慰。

但是在穆战雄来看,却是皇上因为这件事在发怒,所以才会御驾亲征,也就没再说什么。

在回龙观逗留了10天,重新训练过3000名火枪骑兵,李桓亲自带着大部队再次北上。

北虏还没有灭掉,为了更好的防卫回龙观,李桓留了1000名火枪骑兵,交给穆战雄统领,负责回龙观这里的防卫,余下的2000名火枪骑兵,以及百分之80的精锐兵力,全都由李桓统领。

从回龙关到喜峰关还有2000多里路,这一路上李桓也不着急,一边走一边调查当地的情况,等走出山海道的时候,前方探马来报。

“启禀皇上,前面就是叛军黄征的领地了。”

“竟然有人敢依附于他?”

这个情况可是李桓所没有想到的,山海道往北,有原平道和兴安道两个行政大道,竟然全都投降了黄征。

看来这家伙还挺有一下的,吃了那么大一个败仗,还能让这么多的人归降。

“传令下去,三军就地驻扎。”李桓传下了圣旨。

随军出征的御林军统领麦永清有些摸不着头脑:“皇上,这里离着最近的叛军辖区还有一百多里路。”

“爱卿是想说这里驻扎不合适吧?”李桓笑嘻嘻的问道。

麦永清点了点头,琢磨出来点意味:“难道皇上另有奇策?”

“没错,我要搞一波政治攻势。”

李桓即刻传下圣旨:“此次朕御驾亲真,旨在捉拿元凶,所有受黄征胁迫的人,一概无罪。”

李桓这一招还是穿越之前和王阳明学的,但是却把麦永清听傻了:“皇上,不能这么做!那些叛臣贼子知道了,以后不都会效仿吗?”

麦永清说的也没错,历朝历代对于叛乱的人一个也不放过,不要说是元凶,就是帮凶家里的鸡狗也要杀的一个不留,从来没有人像李桓这样,抓元凶一个人的。

“爱卿放心,帮凶一个也跑不了,可以留着慢慢收拾。”李桓笑嘻嘻的说道。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李桓已经从老狐狸们身上学了很多,其中就包括这一招。

麦永清听了佩服的五体投地:“皇上圣明!”

新的圣旨很快就传下去了,而且是以文书的形式传下去的。

李桓发动所有会写字的将士,让他们连夜抄写了上万份的圣旨,又派出一队500人的精锐骑兵,将这些文书用箭射进离着最近的海宁县。

与此同时,李桓则下令,一直原地驻扎,丝毫不提继续北进的事,同时还让人继续抄写圣旨。

又是四五天过去,新抄出来的圣旨足足有好几万份,李桓又派了500名精锐骑兵,全都乔装改扮成老百姓,每人带了100份文书,绕过海宁县,向北沿路散发。

等做完这一切,李桓又让大军原地驻扎了五天,然后才不慌不忙的率军北上。

这100里的路程没用一天就走到了,当李桓到达海宁县的时候,让人去给海宁县令传了一道圣旨,说海宁县令只要现在投降,就既往不咎,还让他当他的海宁县令。

海宁县令不光听说,还亲眼看到了之前李桓下达的旨意,这时又看到了真正的圣旨,马上就放下了所有的顾虑,打开城门,率领着海宁县的3000名驻军,出了城迎接李桓。

“罪臣叩见皇上!”见到李桓的时候,海宁县令磕头行礼。

“起来吧。”李桓缓缓说道:“这次跟随叛军黄征叛乱,并不是你的本意,朕赦免你了!”

接连三道保证,让海宁县令放下了所有的戒心,又一次磕头:“谢皇上恩典!”

李桓又说道:“为了能给其他迷途知返的人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这次北上,你就跟着我一起走吧。”

听到李桓这句话

,海宁县令马上犹豫起来,他是害怕李桓出尔反尔,调离海宁县之后再借机杀了他。

李桓马上就看出了对方的心思,说道:“你不在海宁县的时候,县令一职暂时让你的大儿子接任。”

一句话就让海宁县令彻底放心了,他儿子接任就相当于海宁县令这个职位变成了家传的职位,再一次磕头谢恩:“罪臣谨遵皇上旨意!”

李桓是想处理这些老家伙,但不是现在,现在要做的是首先平定黄征的叛乱,事后再一个一个处理这些帮凶。

当下李桓也没有进入海宁县,而是让海宁县令自己回去安排,这么一来,海宁县令彻底放心,回到县里把大印转交给他的大儿子,自己孤身一人跟着李桓大军北上。

过了海宁县,是承庆县,北县,林南县,这些地方的县令看到海宁县令安然无恙,还现身说法,马上也都开城投降。

李桓也是一样的对待,让三个县的县令答应转交给他们的儿子,本人则跟着大军一起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