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留下

第二百七十三章 留下

有村民作为人证,胡大壮又拿不出陶清瑶的户籍文书,经过吕县令的审问,胡大壮母子二人交待了罪行。

胡大壮害怕得厉害,在听说提供人拐子线索能戴罪立功后,连忙催促他娘把知道的都说出来。

人拐子是胡母找来的,因此知道些消息,她也不想儿子出事,因此连忙把知道的都交待了。

吕县令先将母子二人入狱,同时派衙役去寻找人拐子的下落。

至于和离,胡大壮和陶清瑶两人并无婚书,吕县令做主让陶清瑶自行离开,从此与胡家再无半丝瓜葛。

两日后,人拐子在静水县的一处民宅被抓。

官府捣毁了一个拐卖人口的窝点,在民宅发现五名年轻的女子,以及三个年幼的孩童,其中有位孩童病恹恹的,人拐子不愿意为他治病,几乎没了半条命。

衙役请来大夫为染病的孩童看诊,保住了他的性命。

吕县令先将他们接到县衙,让人给他们的家人传信。

有的人有家人过来接,有些则没有。

吕县令知道谢念月开绣坊的是,就建议无家可归的女子去绣坊生活。

因此,绣坊又多了三个来做工的女子。

她们被拐过,家人不想认她们,若是没有绣坊这个容身之处,就当真没了活路。

陶清瑶也住在绣坊,跟她的女儿每日待在一起,精神状况也稳定不少,能说一些被拐的经历。

她是跟着丫鬟一起出门上香,在回去的路上被拐走的。

而她之所以被拐走,则是人拐子跟车夫勾结。

被拐后,她跟丫鬟被分开,她也不知道丫鬟的下落。

派去诏安县送信的护卫还没带回来消息,官府已经查明胡大壮等人的罪行。

人拐子当中的主谋在交待清楚这些年的罪行后,被判处绞刑。

其余从犯,杖刑一百,流放至南疆。

胡大壮母子二人数罪并罚,杖刑八十,流放至南疆。

陶清瑶得知他们的下场后,抱着襁褓中的女儿落下泪来。

善恶终有报,恶人都会付出代价。

而那些被拐卖的女子和孩童,官府也会尽力找回,询问他们的意愿。

若参与买卖人口的,经查实,同样会被官府抓回来。

又过了五六日,派去诏安县传信的护卫总算带回消息,跟他一同来到静水县的还有一位中年妇人。

面容憔悴的妇人从马车上下来,被带到绣坊里的一个房间。

屋子里,陶清瑶躺在床上坐月子,她身旁的女婴安安静静的熟睡。

妇人一看到陶清瑶,便忍不住落泪。

“阿瑶,娘总算见到你了。”

陶清瑶看到妇人,先是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含着泪喊了声:“娘。”

妇人便是陶望川的妻子姬氏,女儿失踪后,她和陶县令一直在尽力寻找,因此收到贾知远的书信后,姬氏立刻就收拾包袱赶了过来。

看到一年多没见的女儿都瘦脱相了,姬氏心疼得厉害。

得知那些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姬氏总算有了一点安慰。

母女二人坐在一起叙话,陶清瑶还给姬氏看她的女儿。

“娘,我也有女儿了,她是不是生得很好看?”

姬氏看着襁褓中的女婴,更是心酸,她的女儿若没有被拐,怎会给乡野村夫生孩子?

她还听说,那人敢打她女儿,不给她吃饱穿暖,实在是该死。

可身为县令夫人,她也很清楚,这样的罪行不会让胡大壮母子被判绞刑,能被打板子后流放,已经算是严惩了。

“好看,跟我们阿瑶小时候一模一样。”

陶清瑶面上含笑,幸福的望着襁褓中的女儿。

姬氏看出女儿有些不正常,想到她的经历,更是心疼她。

“阿瑶,你跟娘回家去好不好?以后娘再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听到“回家”二字,陶清瑶连连摇头,“不,不回去。”

姬氏不解,“为何,你不想跟爹娘在一起生活吗?”

陶清瑶垂下头,“我被拐过,还生下孩子,别人会指点议论爹爹。我在这里就很好,他们对我很照顾。我会管账,等我出了月子,就可以为绣坊做事,报答他们对我的帮助。”

姬氏听了女儿的话,眼泪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这孩子当真是懂事的让人心疼,可为何偏偏要让她经历这些?

“你爹不怕被议论,回家吧,我们一家人好好生活。”

陶清瑶仍然摇头,她这会儿很清醒,也明白虽然爹娘和两个哥哥都很爱护她,但哥哥们都有了各自的小家。

她若回去,会被人指指点点,影响到爹爹的仕途,还有哥嫂们的生活。

她不想拖家里的后腿,况且她也想留在这里,静水县给她带来过痛苦,也让她有了个可爱的女儿。

往后能跟女儿在一起生活,她就觉得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