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唐神将郭子仪!

【那么最后安史之乱究竟是怎么平息的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于这场乱世崛起的一位大唐神将了】

【郭子仪!】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这句像是量身为他打造的一般,在大唐风雨飘渺即将倾覆之时,郭子仪如定海神针一般将这天下的海波平息】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十八岁高中武状元,而后四十年无尺寸之功,五十八岁被夺情起复,被调任为朔方节度使,奉命征讨叛军】

【其后半生只能用传奇二字来形容,先收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收复云中、马邑,打通东陉关】

【于九门同李光弼大败叛军,嘉山之战中带领十万兵马大败史思明军,斩首四万余,生擒五千余人,平顶河北】

【至德二年九月率军十五万逼近长安,同叛军于香积寺前对峙,后收复长安洛阳,手提两京还天子】

【在平定整个安史之乱后,又计退吐蕃、威慑藩镇、郭子仪单骑退回纥的故事可谓是名震千古】

【这便是大唐最后的架海紫金梁、晴天白玉柱、功高不震主的汾阳王郭子仪!】

嘶!

天幕上画面不断轮转,将郭子仪后半生的彪炳战绩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

纵观郭子仪这一生,架海紫金梁、晴天白玉柱这句话简直就是恰如其分。

画面上方密密麻麻的弹幕再次出现,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

【要不是郭子仪,这大唐估计就要灭亡在这场叛乱之中了】

【换我是李世民,要是了解了这郭子仪的事迹,真得给他磕一个吧】

李世民看到了这句话,胡子瞬间都被揪下来两根。

好吧,按理来说,就郭子仪做的这些磕一个的确不是很过分,但怎么说他也是皇帝,磕一个臣子影响不好。

他的目光一转,看到了李承乾。

“承乾啊,这郭子仪对我大唐有再造之功,要不你委屈一下,替阿耶给他磕一个?”

李承乾冷冷的看了一眼李世民,淡淡道:“请陛下称太子!”

李世民脸一黑,群臣也是一副想笑又不敢想的模样,神情怪异。

“太子,太子行了吧,真是个活爹。”

李世民抚了抚额,自天幕播放了那段他跟承乾的对话后,承乾看他就一直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本来话都不想跟他说,经过观音婢的劝导,现在愿意说话了,但一开口就能给人气死。

这皇帝他真的是一天都干不下去了!

李承乾嗤笑了一声,随后又正了正神色,对着天幕上的郭子仪跪了下来深深一拜。

不论如何说他也姓李,李唐的李!

这郭子仪对大唐有如此再造之恩,受不起他父亲一跪,但他这一跪还是勉强受的起的。

【郭子仪是真的猛啊,五十八岁换成别人都是该退休的年龄了,他竟然在这个年纪生生扛起了这个即将倾覆的大唐,伟大无需多言】

【这么一看的话,郭子仪就好像北伐成功了的岳飞一样,虽然肃宗挺不像人的,但起码还是个人】

唐肃宗看了这话眼睛一黑,什么起码是个人!

把起码去掉好吗?

【其实李光弼的胜率好像更高一点吧】

【确实,不过论全局战略来看,还是郭子仪更厉害】

【郭子仪是不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生前封异王并且善终的?】

【如果你不算曹阿瞒的话,是的】

【啧啧啧,这可是在司马懿之后,大权在握、功高盖主、生前封异姓王还能善终的,你们就学吧,一学一个不吱声】

三国时期。

曹操本来还黑着脸,等看到司马懿的名字后,目光陡然一转,看到了藏在人群后的司马懿。

“仲达啊,这里面好像还有你不少事情,不知道你有什么话要对孤说吗?”

曹操看向司马懿的目光凶狠到了极点!

这话初听好像没什么,但仔细一品味,就让人感觉不对,十分的不对!

什么叫做在司马懿之后,大权在握还能寿终正寝的?!

这分明就是在说司马懿给后人带了一个坏头,在他之后大权在握的都很难寿终正寝!

根据后人所言,这接替了大汉的朝代为晋朝,晋朝的皇帝又姓司马。

这个司马不会是司马懿的这个吧!

曹操被自己这个猜测一惊,然后这个念头就如柳絮不断生长!

殿内不少人看着司马懿目光一眯,似乎也是想到了某种可怕的猜测!

【其实我倒觉得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跟亡了好像也没什么区别,这李隆基之后的皇帝,你们有多少能喊出来名字的?或者说那之后有什么事情能让大家记住的吗?(黄巢不算)】

【嘶,被你这么一说好像真是,我他妈竟然连一个都答不出来!】

【还别说,以前我就是以为安史之乱后唐就亡了,一步直接快进到李煜】

【我说一个,西北有孤忠!】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李世民等这一众群臣,看着后人的话,心情复杂到了极致。

如此看来,这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虽然没有亡,但也跟名存实亡没什么区别了。

中央已经彻底失去了威信,无法保证对地方的管辖,就还剩下一个名头好听而已。

“朕的府兵制究竟是怎么瓦解的!”

“那可是我大唐赖以生存的基础啊!”

什么是良家子,这府兵制出来的兵那就是良家子!

他们体格强壮、弓马娴熟,并且还能粗通文墨,具备十分强的纪律性和服从意识。

稍微训练一下就是一支精兵!

这可是李世民纵横天下无敌手的基础啊!

“这后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些良家子为我大唐抛头颅洒热血,就落了个这么个下场吗?”

“是我李世民对不住你们啊!”

李世民痛心疾首!

什么乱七八糟的都不是推卸的理由!

换做是他一定会发现这里面的问题,及时给他调整过来!

这李隆基真的是纯纯的大废物一个,你等着,朕到时候一定要将你大卸八块!

稍微冷静下来一点后,李世民又思考起了另一个问题。

什么叫做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西北?

李世民目光遥望西北,这一刻好似看到了在漫天的黄沙之中,一座孤独的城池上全是满头白发的士兵。

这些士兵站在城墙之上遥望东南,看的正是那长安城的方向。

这一刻双方的目光像是跨越了时空一般,对视在了一起。

李世民心中一震,久久无言......

【整个安史之乱的脉络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很多人把问题归结于安禄山,或者李隆基】

【但在博主看来,即便没有安禄山,后面也会有王禄山或者其他什么七七八八的人】

【主要是大唐在当时的节点,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了,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的崩溃,大量府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上层人还一片歌舞升平,爆发是必然的】

【只不过如果是换做早年时期的李隆基或者其他明君,对大唐的伤害没有那么大而已】

【不论怎么说,这泱泱盛唐在最鼎盛的那一刻,如山崩一般瓦解,都是无数人心中难结的一个遗憾】

【最后结尾给大家再送上一个精彩的小彩蛋】

天幕上画面一转。

哒哒哒的马蹄声,马匹的嘶鸣声,铠甲碰撞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天际!

镜头自天下俯冲而下,落在了一处寺庙的大门的牌匾上。

画面定格。

香积寺三个朱红的大字赫然显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