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跟我唱《这一拜》
朱厚照很郁闷,悻悻地看着他的皇帝老爹……
“东宫,怎么了,朕脸上有花吗?你这么盯着看?”
“父皇,你一个铜板都不给我啊?”
“嗯??”
“儿臣也忙前忙后的,合着这些事儿好像与我一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
弘治手上一根御笔就丢过来:“好你个孽障,老子垂死病中挣扎起来,搞这些事,你以为这是为了谁?还不给老子滚!”
朱厚照跟猴子似的,敏捷躲过,嘻嘻笑着:“父皇,事儿办的漂亮不?儿臣也是慧眼识英才……
嘿嘿嘿,高兴跟您开个玩笑,父皇只要高高兴兴的,龙体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儿臣一个铜板都不要……
更何况儿臣的东宫少詹事就是个行走的宝库,儿臣不差您几个铜板……”
弘治又气又笑:“你们几个皮猴子,一点规矩都不讲,朕的午门广场你们一声招呼不打,就拿来卖东西,好在事儿办的不错,要不然看朕剥了你们的皮!快滚去办事!
打仗、赈灾都是国之大事,要是有半点差错,你们等着!”
殿上群臣也都哈哈大笑,前两天的压力山大,感觉皇帝随时都有可能扒了他们每个人的皮,骨头砸了熬出二两油水去赈灾打仗呢!现在好了,压力烟消云散,虽然太子举荐的年轻人一步登天姹紫嫣红的,他们心里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恨,酸酸的,但终归还是要感谢他们的……
一起时间气氛很好,众人目送王守仁、张镇、朱厚照兄弟三人意气风发地离开大殿。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突然觉得,太子已经不是前面那个气哭所有老师的熊孩子了!他已经长大了……
而且皇帝已经开始给他培养班底了……
走出大殿,王守仁笑道:“原来这就是给我的惊喜啊?”
朱厚照嘻嘻笑道:“燕山一聚,才知大明有大哥你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区区鞑靼瓦剌自土木堡之后欺我大明几十年,作为堂堂汉人、太祖皇帝的子孙,不能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朱厚照痛心疾首!
托生人间十五载,虽性喜胡闹贪玩,然不敢一日有忘此辱!虽不喜读书,却不敢一日不学兵法!
大明边患,在于富国强兵、锐意进取,取强汉之道,效汉武故事,有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志!
大哥!小弟在此拜托了!”
朱厚照说着说着就严肃起来,一改平时痞里痞气的样子,目光炯炯,腰杆笔直,英气逼人!
“殿下,臣万死不辞!”王守仁郑重一揖。
“小弟谢过大哥!”朱厚照躬身拜谢!
王守仁面向张镇,重重拜了一拜,道:“二弟,高德大才,可为我师。受愚兄一拜!日后还望不吝赐教!”
张镇心里暗道,要不是我,你过段时间被贬龙场,一个崭新的圣人即将问世了,拜我干什么……嘴上不说这些,只是笑道:“大哥,咱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而今明君在位、大好河山、泱泱中华,你我兄弟来此世间,正当建功立业、富国富民,为万世开太平,也不枉我们兄弟桃园一拜!
来,跟我唱一曲: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朱厚照听着这通俗的调子、壮怀激烈的歌词,来了兴趣,跟着慢慢唱,王守仁也听出了这中间的兄弟情深、慷慨激昂,心下激动,也跟着唱……
唱了两遍过后,逐渐熟悉了,三人驴叫一般的歌喉,响彻皇宫大内……
弘治皇帝正在和群臣议事,大殿上也听到了歌声……
“何人在殿外喧哗?”
“陛下,是东宫殿下和兵部左侍郎王守仁、太子府少詹事张镇,在殿外……唱歌吧!”
弘治皇帝一甩袖子,怒道:“这几个皮猴子,胡闹!”
“老奴这就去叫他们别唱了……”王岳要出去劝阻。
“算了!听他们唱得慷慨激越,不要惊扰,朕出去看看,到底鬼哭狼嚎些什么……”
于是走下宝座,悄悄出了殿门,看到阶下三人,相互握住臂膀,唱得慷慨激越,刘瑾最是会察言观色,他觉得这个时候岂能少了美酒助兴,也不知道从哪里就搞来了一坛酒,大碗满上!
三人抓起碗,仰着脖子,干了酒!继续唱这一拜!
弘治皇帝立于阶上,听着听着,歌词都听懂了,不禁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喟然叹曰:“吾儿得王守仁、张镇,犹刘皇叔得关羽、张飞、诸葛亮、赵子龙矣!君臣相得,如鱼得水!朕老怀甚慰!
众卿家,年轻真好啊!走,我等继续回殿议事吧!”
回到大殿,刚刚坐稳,就有几个言官出班,开始引经据典,对刚才皇帝盛赞的君臣情大加批驳,说什么东宫这样行事,简直不把祖宗规矩放在眼里,简直有辱斯文,有失体统!简直是儿戏胡闹……
“朕一十八年来,跟尔等恪守君臣本分,整日规规矩矩、勤勤恳恳,一切都符合祖宗礼法,一切都按照祖宗规矩办,事到如今,你们觉得我们做得很好吗?
小王子在边境烧杀抢掠,灾区百姓在啃树皮吃草根,东南倭寇横行,西南土官蠢蠢欲动……要不是东宫慧眼识珠,让张镇迅速筹到钱粮,今天诸位跟朕,恐怕还在大殿上大眼瞪小眼吧?
尔等多做点人事,不要整日空话连篇,把好好一个大明,越说越弱,越说越穷,好吗?”
弘治皇帝向来都会给臣工留足面子,十八年来确实没怎么跟人红过脸,是个老好人!
是以朝上清流利用言官今日怼这个,明日骂那个,好好的朝堂到了后期,成了清流倾轧的场所,人人热衷拉帮结派相互倾轧,充斥着酸腐气息和杀人不见血的阴谋家气息!这一点,弘治皇帝岂能不知,只可惜气候已成,他一直忍着,今天终于把这一口恶气骂出来了……
朝堂上众文人敏锐地嗅到了皇帝侧漏出来的霸气,只好闭嘴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