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见到家人
小
大
如今还是集体劳动,这是和生产队长打了招呼提前走。
回头记工分,也是按劳动时长的比例记。 这会儿安徽小岗村已经在十八个村干部带领下,搞包产到户了。 但要等今年他们大丰收之后,才会在全国陆续推广。 他们这里,应该是从明年开始。算是比较早的一拨! 等正式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把包产到户落实,更是得等到1982年元旦的‘一号文件’了。 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那真是一步一步来的。 农业如此,商业也是一样。 方明澈道:“爸妈、哥嫂,我回来了。” 方父点点头,然后道:“淑芬,晚上用脆哨炒点白菜。再炒一盘香葱蛋。” 这就是加菜了,也算是给小儿子接风洗尘。毕竟是回来参加高考的! 方母进屋去把脆哨和鸡蛋拿出来。 方家也试行的计划经济,物资都是她管着。这两样算是比较金贵的了。 袁淑芬则接过来,在案板上搁着。然后道:“明澈,我给你烧点热水。这大热天的洗个澡舒服些。” 小叔子出远门,还是从首都回来。肯定会给她的儿女带东西的。 刚路上碰到方健,他说二叔给买了新衣服还带了好吃的。 “辛苦大嫂了。” 方明澈从西裤兜里掏了四张大团结出来,“爸,这是这四个月的钱。” 方父晓得他摆摊生意还不错,直接接了过去。 卖工作的500,他直接存了定期。那是应急用的,平时生活不动。 只是挣工分,家里日子还是过得很清苦的,能糊弄住肚子而已。 方明华道:“听说你摆摊一个月能挣上百啊?” 他们回来的一路都听到人在议论这个事。 方明澈点头,“是的,毕竟天安门广场客流量大。完全是薄利多销。不过我租房一个月得十五块。另外成天都在外头忙活,也顾不上做饭,都是下馆子。” 方明华道:“那存不了多少啊,跟你们以前教书可能差不多。而且首都的东西应该比我们这里贵多了吧?” 方明澈点点头。 方母过来捏捏他的胳膊。还行,结实了不少。看来在外头没吃苦头。 她问道:“颜颜呢?” “跟着阿嫣住在她姥姥、姥爷家里。” 他都走了,那娘俩自然就不用待在小偏院了。 反正家里也没什么贵重东西,把存折和换洗衣服带上就搬过去了。 朱大海拿着仓库那间屋的钥匙,会每天出摊的。 至于他们住的房间,锁上就好。 方母道:“你租的房子怎么那么贵啊?” “必须离天安门广场近啊,就隔了一公里。不然中途怎么续水?” 袁淑芬道:“那么近啊,走路都能到。” “是啊,回头你们进京来玩,可以步行去看天安门。” 方明华道:“哪有那个时间?而且路上也老花钱了。不过,你寄回来的照片我们倒是时常拿出来看。瞧着颜颜都长胖了点,而且气色很好。” 拍的彩色照片嘛,可以看出来。真是舍得! 方明澈笑,“那都没花钱的。那个拍照的想用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招揽生意,就白送我们照了六张。” 说话间,那三兄妹回来了。装猪草的背篼还是在方芳背上。 方芳看到二叔格外的高兴,“二叔,你回来了!” 家里只有二叔、二婶对她是和兄弟一视同仁的。 “是啊。哦,对了,给你们三个买的衣服。回头换上,带你们仨去镇上拍张照片。” 给方芳的是一套海军裙,给方健和方康的也是海军服。还各有一件海魂衫。 这在首都都是挺时髦的打扮,别说在这里了。 三兄妹拿到新衣服都格外的高兴,在自己身上比划着。基本合身,顶多大一点。 “谢谢二叔!”声音格外的真诚! “不用谢!跟二叔、二婶不用这么客气。” “嗯,也谢谢二婶。” 方明华道:“何必给他们买三身呢。就买一身,大的穿了小的再穿就是了。小孩子长得快,卖新的不划算。” 方明澈道:“我从小穿你穿过的旧衣服。小时候心心念念就是想穿回新的。” “我也是捡的隔房堂哥的旧衣服穿。你以为我穿的就是第一手的啊?” 方明澈道:“所以啊,给他们一人买身新的。小时候总要穿过一身新衣服吧。” 又把带回来驴打滚、艾窝窝等拿给父母。 还有两只抽了真空的烤鸭也拿出来。 这个天气,也只有抽了真空的才能带回来。不然,早坏了!但是也得赶紧吃。保质期也只有几天。 “今晚咱们自己吃一只,另一只回头送明峰哥家去。” 方健跑过来,“二叔,这就是传说中的bj烤鸭啊?” 方明澈失笑,“对,这就是传说中的bj烤鸭。二叔洗个澡,出来教你们怎么包来吃。” 这么鼎鼎大名的菜,自然是全家都听说过的。 方父忍不住道:“这多少钱一只啊?”
“十多块。难得回来一次,带给你们尝尝。” 袁淑芬道:“明澈,洗澡水热了。你们三个,新衣服放好,洗过澡才可以穿。” 方明华道:“出去做客才可以穿。” 方明澈道:“我按照他们现在的年龄买的。多久做一次客啊?做客才穿,那穿不了几回就不能穿了。这夏天正是穿的时候,回头洗了澡就穿吧。明天二叔带你们到镇上照相。再去裁缝那里一人做一身来替换。” 袁淑芬道:“太破费了啊!” “没事儿,我多久才回来一次?” 三个孩子都高兴得不行。有两身新衣服轮替着穿,那就是天天都有新衣服穿了。 不过方芳想了一下,自己要干活,干活的时候肯定不能穿新衣服。弄脏、弄破了可惜! 方明澈进屋拿上换洗衣服洗澡去了。方健由衷地道:“二叔回来了,比过年还好呢。” 方明华道:“看来去首都当黑户,日子不难过啊。” 方父道:“他读了那么多书,脑子又转得快。去了哪里日子应该都不难过。至于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种田吧。” 方明华有些不服气,不就是端茶送水么。他有什么干不来的? 两个人一个月挣上百,这比土里刨食客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