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舆论先行
当晚就在华侨公寓附近的餐馆吃的饭。方母当时看到厨房干净得跟没用过似的,差点又发表意见。想到她小儿子说没必要‘没苦硬吃’才忍了回去。
之前过来就说好的,就在这边住一晚。这边四间卧室嘛,有二老住的地方。
吃过在小区里转了转,才重新上楼。进门看到空调机,方母看方明澈和林嫣两眼。一年才用多少天啊,也花大几千买一个。明明冬天还要供暖的!
林嫣是一直对钱不算小家子气,但这花钱也得有个数才好。
但是,也不好骂他们是败家玩意儿了。人家两个能花,但更能挣!上次来还好,这回来,简直有点金钱观都被打碎了重塑的感觉。这不是才过了14个月么?不过,这大彩电看起来好像是要比黑白的好看些。这种大户型,客厅大。放个14英寸的电视是小了点。也不知道客厅修这么大做什么?一天到晚上班、上学的,不知道这客厅弄那么大做什么?这单价差不多200,几十个平方的客厅,差不多要卖一万块了。
听方母问出这个一问,方明澈道:“华侨是从外国回来的。在外国,客厅更多承载了party就是聚会的功能。从单纯的音乐休闲到丰富的家庭娱乐聚会,西方家庭为客厅赋予了更具动态的形式,娱乐性质更加明显。客厅小了肯定是不够的。”
方父道:“那我们中国人的客厅,哦不,堂屋就是用来接待客人的。不搞娱乐活动!而且,也得房子比较宽大的拆有堂屋。古大爷他们那边,挤那么多户人。一家子搞不好儿女之间就拉根帘子,还有睡上下床的。甚至之前团结湖小区我们也去看过。52平那个户型还有厕所和厨房。剩下就两个房间,饭桌摆在大的房间。压根就没有客厅!对,我们的应该是饭桌文化,大家有什么在饭桌上一边喝酒一边就谈了。然后吃晚饭,碗筷一收、桌子一抹,就组成牌搭子打牌。”
林嫣点头,“爸说得没错。外国人讲客厅文化,我们讲饭桌文化。”
方母摇头。算了、算了,花的也不是她辛苦挣的钱。她就不讨人嫌的多嘴了。只要真的太太平平的不出事就好。她难道还过不来好日子?晚上临睡前,林嫣问方明澈,“咱妈进屋看了看空调,又看看咱俩那眼神,你注意到没有?”
方明澈点头道:“只要她不出声就好。”
林嫣闷笑两声,“你这不是让她不服憋着么。”
“我没这么说啊!你也别胡说。”方明澈瞪林嫣一眼。
林嫣道:“我记得妈养鸡鸭,那会儿有规定。一家只赚养三只,那生的蛋她就比较看重。但一个月攒下来,也就卖几块钱。”
她没好说看得紧,只能说看得比较重。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只要他们确认不会出什么事儿,就会慢慢习惯的。”
他想了一下,他是知道‘答案’的人,晓得不会有人拉历史的倒车,自己如今干的事也不会有大碍。但二老不知道啊,他们本能的为自己担心。
第二天下午,方父在外头转悠一阵,回到四合院。他给自己买了个烤饼吃,还给颜颜捎带了一个。吃不吃是颜颜的事,买不买是他的事。哪怕这丫头如今吃惯了好的,也可以尝尝嘛。
结果他一回来就被方畅看到了。看那那小子摇摇摆摆、满脸堆笑的走过来,方父赶紧把两个烤饼放到身后。
方母就说他了,“你跟那小孩子一样,出门还买点零食吃啊?看吧,小孙子看到了。你不给他吃,还不得哭啊?”
方父的东西放到身后,畅畅就抱着他的腿跟着转到身后。
方父又换到身前。看他还不放弃跟着自己手上的东西转,想了想道:“康康这么大点的时候,好像可以吃馒头了。”
方母道:“12个月,面制品是可以吃了。面条,馒头都可以吃。但面条、馒头是煮的、蒸的,你这个是烤的啊。”
畅畅抱着爷爷腿啊啊叫着要吃,越是吃不到越想吃。
方父没奈何,拿了一个出来从中间横着分开,就剖开那种。这样分出来的,就是里头最软和的部位。外焦里嫩嘛!
他撕下宽宽的一长条喂给小孙子,“慢慢吃啊!”
畅畅两手拿着,用仅有的两颗小牙咬咬咬。这么长、这么宽、薄薄的一条,视觉效果就感觉挺多的。他靠在爷爷腿边,吃得很是满足。
方明澈回来正好看到爷俩一起在吃烤饼,他一看就知道畅畅吃的是最中心的部位。
“我就说颜颜成天在外头买零食吃,是随了谁。合着是隔代随了爸您啊!”
他和阿嫣都不爱吃路边卖的小吃。阿嫣顶多也就是怀着孩子的时候会害罪,但颜颜是真挺馋的。
方父道:“那还不是因为你给了她那么多零用钱。如今鼓励个体户了,大街上挑担的、推车的,好多卖小吃的。她路过看到,能不心动么?”
他说着顿了蹲,“我站旁边看了看。只要味道不错的,人家生意真的还可以。这一个赚一两分钱,一天下来也有数算啊。你说让你大嫂来卖点啥小吃,要不要得?她做吃的还是有一套的。”
方父就是在人家烤饼的旁边看,闻到出炉的时候好香啊。一时没忍住!但终归不好意思在街上边走边吃,而且刚烤好也有点起热。就拿回来了!
进门的时候还没看到方畅。结果跨进门,臭小子就从柱子户头冒出头来,眼睛直直盯着他用纸包着的烤饼。
“完全可以啊。”方明澈点头。不过嘛,出去转悠一趟,都给大嫂找到卖小吃的生意了。那等今年丰收了,如果他们愿意,就可以来首都当盲流。
不过如今抓盲流已经抓得不严了。谢婷和方敏都是盲流。也都消消停停的,没人去举报。
嗯,肯定是盲流,如今就没有买房落户的。父母要是愿意,应该可以随他迁徙户口吧。不过,他们未必愿意呢。
方明澈直接问了,方父摇头,“我们一把年纪了,还迁什么京户?而且,迁了户口,土地得退。不迁、不迁!倒是方健他们三兄妹可以么?”
这要是转成京户,一年少600的高价费呢。
方明澈摇头,“他们迁不了,就是挂到我名下都不成。计划生育呢,查到我名下有五个孩子怎么成?何况颜颜和康康就相差五个月。”
600块的高价费是小事。户口迁到他名下才是大事,有隐患的。
晚一点,颜颜从少年宫被贺师傅送回来。方父就把另一个烤饼给了她,“你试试合不合口味。”
颜颜点头,“好的,谢谢爷爷。合的,我吃过这家。”她认得这个包装。
方母盯着他们爷孙俩看看,“合着真是随了你啊。”
方父道:“随了我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啊。不过我小时候可没她这么好的福气,还一周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嗯,你记得躲着畅畅吃啊。他也是看人吃东西嘴巴就痒痒的。我已经分了一点给他吃过了。”
“嗯嗯。不过快吃晚饭了,我吃不了一整个。分半个给敏姐吃!”
颜颜心道:搬到华侨公寓,零花钱变成一个月十块钱了!月初就发给她自由支配。不过,她不会傻乎乎的说出来的。
她对奶奶的印象依然是停留在把东西看得很紧,不给家里女的尤其是堂姐和大伯母吃。爷爷挺好说话的。只要不浪费粮食,他是不会动家里女孩子一下的。倒是大哥挨过几回打。
“随便你们。”
晚饭后,方父提出要过去看看小偏院是怎么搞整的。
“就还是复古式的修复啊。正房西屋重新修,其它的就是修复。行吧,以后是你们住,那就过去看看吧。”方明澈道。
晚饭后本来也要散散步消食。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嘛。于是直接步行过去。林嫣和颜颜不想去,尤其颜颜刚从那边放学回来,就没有过去。
方畅正处在最喜欢走的阶段,立即就迈着小短腿跟上了。他可喜欢出门了,住在楼房里一天要下楼几回。
比较起来,他更喜欢住四合院这边。可以溜达好远!方明澈道:“行,带你去。你是个爱走的。”
方父道:“我看啊,孩子还是要在平房里长大,可以经常户外活动才好。要不,就让他白天和小敏一起待在四合院这边。”
说是让小孙子这几天在这边陪着他们二老。几天怎么够啊?
方明澈想了想,“可以。我们放学后过来吃晚饭,然后再接他回去。”
这样万一小敏要走开一下也方便。不然,人家去上个厕所,臭小子就一直在外头拍门。而且,那种时候也怕他磕着、碰着。
方敏吃过晚饭收拾了,就去上夜校去。畅畅这会儿是由奶奶牵着,因为爸爸和爷爷都太高了,牵着他走太亏腰杆。就是奶奶也得半弯着腰将就他。
好在,他走了几分钟就觉得走累了。停下脚步,抬手讨抱。
方母直起腰道:“明澈,来抱你儿子。”
这么牵着走,可比直接抱起来辛苦多了。几个大的小时候让她带,那都是揹带直接绑在背后。她的手还得腾出来干活呢。而且,人在背上,也不用担心磕碰到。
“哦,来了。来,儿子——”方明澈蹲下把畅畅抱起来。
畅畅跟着学舌,“儿、儿——”
方明澈立即板着脸道:“这个不许学啊!”
臭小子最近喜欢捡大人的话来学。但你想对着老子喊儿子,这个肯定是不行的。
一路走回去,不少人和方明澈一家三口打招呼。方父、方母去年来住了一个月的嘛,不少人还惹得。而且和方明澈父子走在一起,长得还跟他挺像,不是他父母是谁?一路走回去,小偏院的门锁着的。方明澈直接掏出钥匙开门。他给了雷师傅一把钥匙,应该是他们施工完给锁上的。
同大杂院之间的半月门依然锁着,这一次他就准备让施工队给封起来。直接中间就是一堵围墙。
古大爷特地过来和方父打了个招呼。两人虽然出身差别大,但也还挺聊得来。
方父和他说了几句,招呼他5月18号早点过去。古大爷笑着应了,然后揹着手也出去散步。
里头王德显的老娘也出来和方母一起说话。
如今整个院子其实都还在施工状态。其实也没有多大的看头。方父看了看靠着半月门那边,那边就是一堵院墙和墙上的半月门,没有房子。
他对方明澈道:“这东边能不能也起两间屋?”
方明澈看看庭院,“起了的话,庭院就很小了。而且,起的房间肯定也不会有西厢的那么大。”
方父道:“凑合吧。不然两个小子让他们住西厢房还是正房啊?”
“哪那么大规矩啊?你看隔壁大杂院哪还讲究得了那么多?都是有空房间就住。”
小偏院单论房间一人一间都够住。而且正房西屋也是重新修的,以方健的性子肯定是不会害怕的。
至于两个小的,就住西厢的两间屋嘛。方芳住大间,康康住小间。方芳还能照顾下她弟。
“又不是没地儿,一间起个六七平米,还能有20来平的庭院嘛。左右如今又不用和古家父子划成两半。”方父道。
方明澈听他分派得这么明白,知道这个主意打挺久了。想想也无谓反对,也多花不了几个钱。庭院小了,也是他们住。这样两个侄儿能各得一个小房间。
于是点头,“那就请雷师傅他们加修两间小屋出来。到时候就睡单人床,搭配小桌和衣柜。”
就弄成整个院子统一风格,浑然一体。趁着如今政府还没有腾出手来管老房改造的相关事宜。
方明澈看了看整个院子道:“那敢情好,我哥嫂如果来了也能一起住。爸您不至于还不让他们住正房,跟您平起平坐吧?”方父道:“那也没地儿再给他们修一间,就把空房间给他们住好了。这连屋子带庭院百来平,没老家大。但可比老家贵多了!”
“贵的从来都是地皮!”
转眼到了5月18号,既是方畅一周岁的生日,也是方家民宿开张的日子。
舞狮声中,在看好的吉时,方明澈亲手点燃了鞭炮。
方畅耳朵被棉花堵着,还被姐姐用手捂住。所以只看了个热闹,并没有被吓着。
只有方妩和古文乐,各自被母亲抱着,躲在比较远的地方。怕惊吓到他们!
眼见鞭炮放完,颜颜松开手。
宋驰就要跑过去建还没有燃放完的鞭炮。然后颜颜、妞妞也想过去捡。
林嫣赶紧道:“都不许去捡!买新的小鞭炮给你们放。”
这回头要是小孩子冲过去,地上正好又爆一枚把人给炸翻可就坏菜了。
8:08开张,小朋友们可以被小货车送过去赶8:30上学。所以他们今早也都能参与。
宋全等人一听,赶紧薅住了自家孩子。回头真出事,可就是给人家的开张添上血光之灾了。就算小方混不吝,也是不好的。而且,真炸到了自家娃也心痛啊!
颜颜和妞妞、宋驰他们一起坐上自家小货车准备去上学。
颜颜问道:“妈妈,什么时候买新的小鞭炮给我们放?”或者,允许她自己去买也可以。
林嫣道:“过年。”
颜颜‘啊’了一声。这不等于没说么?
林嫣笑了起来,“妈妈骗你了么?”
颜颜闷闷地道,“没有。”
“算了,看你们表现还算良好,让不许去就都没有去。今天下午允许你自己买一盒和小伙伴们一起放。”
“好的!我已经和老师请好假了,中午放学回来吃弟弟的生日蛋糕。妞妞和宋驰也跟我一起。”
育红班嘛,本来就是为双职工家庭看孩子的,管得通常都不严。
妞妞和宋驰对于中午过来吃生日蛋糕也很开心。他们其实已经吃过了。去年颜颜满五周岁的时候,方叔叔就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回来。
当时插上蜡烛,他们都给颜颜唱了‘祝你生日快乐’。
生日蛋糕说不上多好吃,但这在如今得是家里条件很好的才能有得吃。就吃个稀奇也开心啊!
宋驰的爸爸也答应了下次给他买。
嗯,宋全已经脱离了手工艺品合作社。虽然合作社不想放他走,想让他继续老牛拉破车,给集体做贡献。
但他铁了心的要走,合作社也没法强留他。当然,说他没有集体观念、自私自利的声音这一段时间都有。但他就当过耳风好了。
这会儿儿子被小货车送走,老婆也搭车去厂里上班。他倒是没走,就坐了下来开始他的竹编大业。他这个活计啊,带了生产工具在哪都能干,不择地方的。
旁边在大栅栏摆摊的人还过来看了看,催促道:“买十二生肖竹编的有点多,你再加快点动作。保质保量啊!”
他要提成的嘛,就找贺师傅给拍了旅行社把竹编龙发给外国游客当纪念品的照片。拍了好几张挂在摊子上,然后就声称这个竹编龙是专门出口的产品。有这个名头,竹编卖得就着实挺好的。
宋全道:“行行行,我抓紧。”
卖一个就赚一个的钱,也不用再给谁上交15%的费用。宋全如今也是很有干劲的。他已经答应了儿子,回头等他六岁生日,也给他买个生日蛋糕,请小朋友一起来吃。
那玩意儿,可贵了!就是个形式。但小方说得对,生活需要仪式感。孩子开心就行!这会儿,客人是没有的。要住宿也不会这么一大清早的来。但是四合院里很有人气!旅行社的人围观之后往第一进院落走,要上班了。朱大海、胡勇他们五个也去摆菜摊了。
但过来看热闹的街坊邻居大多是不用上班的,正在里头参观。大家都送了礼金的,甭管多少。一会儿中午方明澈肯定是得招待一顿。再说了,中午畅畅还要抓周呢。
还有这边的新邻居,出于好奇进来看看的也有。虽然是开启门做生意,但也就今天会随意放人进来。
嗯,手续自然是办齐了的。
王德显也来了,他是代表招商投资办公室来道贺的。旅行社也时常给他们介绍外商。所以,虽然今天不是周日,他也还在这边待着。
他对方明澈道:“最近可能会有些关于雇工问题的舆论风波,你留意着点。”
方明澈点点头,这场舆论风波他记得。《人民日报》开辟了专栏,激烈讨论了三个月。
王德显朝到处参观的人群看了看道:“别看现在花团锦簇的,肯定也少不了对咱们不满的人。”
这种人逮到了机会,也是可以坏事的。
他和小方如今的日子都过得蒸蒸日上的。小方不用说了,旅行社和手工艺品店以外,这都第三门生意了。大碗茶摊都不算,只是依附于手工艺品店的。
就是他,如今俱乐部的生意都挺好的。关键他成本低啊!租个苏式小别墅,请了七个退伍兵就干起来了。
如今治安不好,很多稍微有点家底或者疼爱女儿的人家,都愿意花一笔学费,送她们来学武。
如果敢雇更多的员工,他的利润能翻倍增长。
方明澈道:“嗐,花团锦簇里从来都有虫子的。至于说多雇人,等着吧!也没有别的办法。前两年为了解决1700万回城知青的工作,都明文规定不准雇工呢。如今还算是放得稍微开些了。个体户还能雇少许人手帮忙。”
王德显道:“你一处最多雇七个人,加起来可就有数算了。”
方明澈道:“废品站和菜摊子都是集体的,股东自己干。不是我雇佣的!”
王德显笑了笑,你就就是打擦边球!不过,有出口创汇这个免死金牌保着,只要不是又要大范围打击生意人,都没事。比你情况严重的还多呢。现在民间雇工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不然也不能有舆论风波不是。
如今官方要准备出专栏讨论,本来就是为了引导舆论。这是从《人民日报》内部出来的讯息,应该离得不远了。
照现在这个发展,应该是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的。好不容易改革开放30个月,敢回来投资的华侨、华人,以及来华投资的外商才渐渐多起来。再来个运动还得了!方明澈道:“就我家小偏院现在不是在修复么。”
如今人均居住面积还是只有5平米,他家小偏院原本就超了。如今还买个两亩多的大院子,羡慕嫉妒恨的人可不就多了。
古大爷私下说起这茬事,一个劲儿的在方明澈面前骂人。
他现在能做主赶出去的租客,有且仅有一个:谢婷!
只有谢婷是房子还回原主之后来租的单间。之前那些住户,如果不是方明澈给他出的损招。
人性就是那样的,欺善怕恶。觉得他一个孤老头收那么多户的房租过分了,不乐意给他交钱。非得公安发话,不交租的直接从工资里扣除这才肯及时交。却不肯想想这些房子本来就是人家古家的老宅。
古大爷当时一个孤老头子只能这么干。
如今方明澈也算是有钱人,一个人名下就有两亩多的房子。世人对此不满也只能背地里咒骂几句,却是不敢轻易招惹。
林母今天肯定也在这边。林父和林怿上班来不了,韩梅刚在这后头凑了热闹也去前头上班了。她就留下和方父、方母一处,帮着招呼一些上了年纪的客人。
趁着没人的时候,林母也说了她的担忧。她担心方明澈给工人开的工资过高,回头被人说他搞乱了行情。
(如今连按劳分配都还没有提出来,一直是按照级别、工龄发放工资)方父道:“我们其实也担心他雇工多了,被打成资本家。但他拿营业执照给我们看,说他办的是文化部下属企业,而且是出口创汇的企业。不受这个限制!”
方母道:“亲家母,不瞒你说,我心头其实也是慌的。感觉明澈现在干的很多事,都是没有相关的明确政策。他这简直是以身试法啊!”
小老百姓,很多时候都是政策明确说什么可以干,才敢干什么的。就是老头子他们参与提前分田,那也是有省政府相关的条例出来之后。只不过他们步子比那跨得大些。
但明澈,根本没有相关政策他也敢干。说是国家鼓励个体户,他干的又是创汇的事儿。但不明确的事儿,万一人家反口怎么办?唉,老大平庸点有平庸点的好处。不用这么替他牵肠挂肚的。
四合院里上了年纪的一拨,在一处谈话。年轻人则是另一拨。
方明峰也加入到了方明澈和王德显的谈话中。他拿了一张5月9号的《羊城晚报》出来,“你们看看头版那篇文章。”
这是广州那边的朋友给他寄过来的,也才刚到手两天。这上头说的就是雇工的事儿。他一听这俩在说这茬,就拿出来给他们看。本来带来就是准备给他们看的。
方明澈和王德显凑在一起看,“哪篇?”
“很显眼的位置啊。”
这两人走到一旁的石桌上一起看了起来。说的是一个叫高德良的老人,1980年下海创办“太爷鸡”。不到半年就请了6个帮工,被指责是资本家剥削。
方明峰道:“报纸上这么明确的说到雇工问题,头回啊!”
王德显觉得方明峰把握方向也挺厉害就是了。他是因为老爷子有个下属在《人民日报》,所以知道最近会搞一场大讨论,看看风向。人家这是纯从报纸上看出来的。
至于方明澈,他自家知道自家事。他是知道‘答案’的人。上辈子他在村小,那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反正他旱涝保收,两个人挣工资养一个女儿。
王德显看看方明澈道:“你之前说七上八下,那按马克思的说法,六个应该不算剥削哦。”
“不是马克思的说法,是别人如果教条式的曲解马克思的说法。”
王德显继续说着他了解的情况,“傻子瓜子年广久的瓜子名气很大,忙不过来就请了无业青年当帮手。到1979年秋天,就有12个帮工了。”
方明澈心头过了一下这个时间。那会儿他第一个废品站刚开张,也请了几个帮工。
方明辉点头,他也听说过年广久这哥们。1976年就有百万身家了啊,人家就卖个瓜子。据说最早就在电影院门口卖。每次称过他都主动给人添一把,很多人说他傻子。然后‘傻子瓜子’就这么叫出了名。人家这是真的大智若愚啊!这是多么好的宣传!王德显道:“1979年底,他发现广东的个体户相当多,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的都有。雇工问题如何处理,也困扰着他,于是,他就让广东社科界‘好好研究’。明峰你拿出的这张报纸,应该就是研究之后,准备看看舆论风向了。嗯,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舆论阵地也是放了头枪啊。”
当然,说起影响力,肯定还是《人民日报》比《羊城晚报》大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