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百家共兴之势
第311章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百家共兴之势
在众多修行道统中,鬼谷一脉以打下稳固的道基着称,最适合人界凡灵中的天才之士修行。
其门下的十八名核心**个个皆为天骄人物,一旦没有中途折损,终将成为未来的证道大罗金仙。
虽然目前洪荒世界中大罗金仙的数量看似众多,远超过往,甚至多达十万以上,但分摊到各大区域来看,并不算多,许多由天地龙脉孕育的大千世界之主,亦不过是太乙金仙之境,继续突破的困难仍然极大。
一日,天际紫气落下,鬼谷子微微一笑,收起那一丝气息——虽仅仅一线微芒,与普通的稷下学宫祭祀同等水准,但这已表明他多年的辛苦得到了天意的认可。
“师尊,请受徒儿叩见!此次我与同门带回两位与鬼谷有缘的小师弟。”
“师尊!”
新进山谷的孩子,苏秦和张仪恭敬地拜倒在地上。
他们的背景颇为相似,家境贫寒且都曾在山外遭受嫌弃,如今则充满了对山谷内浓郁灵力以及诸多奇珍异草的兴趣。
鬼谷子看着二人愣了一怔,心中暗自思索。
对于**来说,师尊总是那个无所不知的存在,从开天辟地的混沌之初到当今的世情百态,无一不通晓。
而在外界得知他们所修习鬼谷法门的强大后,更加深了对其敬仰之心。
尽管稷下学宫未将他们列为重点招收对象,仍视鬼谷一门为人道九大正统之一,并评价甚高。
每代仅允许两名**下山行走,这已经充分体现了鬼谷门的威望与实力。
“你们两个是否有什么特殊之处,引起了师尊注意?”
苏秦和张仪不禁感到忐忑不安,担心之前的冷漠会被察觉而失去机会。
正当他们胡思乱想之际,鬼谷子轻轻摇头笑道,“只是没有想到会遇上‘故人’罢了。”听到此言众人均表疑惑不解。
“我们曾欠你东西?”两位少年心底暗自揣测。
原来,鬼谷子提到的是两人前身的因果报应。
他决心帮助他们补上曾经的遗憾,并指导各自专攻之术:苏秦习合纵术,以利用智慧弥补根骨不足;张仪习连横术,强化自身较弱部分,发挥优势。
然而鬼谷子未曾料及,这两个少年初入门便打起洞府内的药材及泉水出售变现的心思,这无疑是令师门前辈啼笑皆非的情形。
此时,西岐须弥山上的圣人们正在考虑如何扶持自己元神化身的成长,在阴司遮掩视线的情况下难以得知化身处境。
最终圣人们借助轮回法则找到了分别寄居在苏秦、张仪体内的化身,并开始秘密地给予引导和支持。
当得知两位年轻人竟被多次拒之门外时,圣人心中五味杂陈。
尽管尝试过赠送经书和炼器丹药等方式,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直到遇到贵人鬼谷子将其引至修真路上,才让局面出现了转机。
这一系列意外令原本意图暗中培育**、掌控局势发展的西方佛教两方圣人大为意外。
鬼谷传人的独特影响力让诸天神只格外关注每一举动。
考虑到东方教义可能对圣人造成反噬,所以圣人们决定暂时保持低调行事方式,继续观察事态发展走向。
同时,圣人们意识到,这些孩子可能蕴含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潜能与使命,而非单纯的根骨、天赋或命格可以概括的。
而就在此刻,第十代纵横家传人在不同方向开始了各自的传奇之路:一人去了商朝,另一人前往周国。
民间传说往往认为世界的变乱源于鬼谷决策;实际上,即便强大的纵横双杰也不能完全主宰命运,而是通过洞察宏观走势来引领变革。
与此同时,在郢都市外,原始天尊因为九代之后姬旅子孙违背约定与大商对抗,内心愤怒不已。
不过碍于天规限制,无法直接施加惩罚
章371
李衍摊开手掌,只见掌心一道紫气不断变幻,逐渐与他体内的大道融合,蕴藏了阴阳五行的变化。
隐约间,他感受到南荒某处与他的道果及紫气产生了微妙的共鸣。
这种共鸣在紫气降下后才开始显现。
这是一片先天大洞天,内有一方大千世界,足以作为开宗立派、问道混元的地方。
‘该动身了!’
各家诸子各具天命,各有福报。
稷下学宫的传承仅仅是其中之一;而洪荒大地各处的先天洞天则又是另一部分。
每个洞天内都存有当年玄玑和赤霄为补偿天地因果而炼制与培育的先天灵根和灵宝。
洞天大小各异,有的空间如鬼谷洞天那样连小千世界都不到,灵气却异常浓郁,清气上浮,浊气下沉,好似一个缩小版的小世界。
还有墨家洞天,飘荡于云海之上的虚空大洞天,内中矿物资源极为丰富,仿佛专为墨家孕育。
另外像农家洞天则是由混沌神石所化成的先天大洞天,其表层已风化为适合种植作物的息壤。
随着商皇的支持,墨家势力日益壮大,在东荒崛地而起。
其门徒人数以百万计,外围学生亦多达亿计。
如今已是仅次于法家与道家的重要宗派。
墨子因此修为迅速精进,晋升为金仙圆满境界,更超过了其他百家夫子的修为层次。
当修行有成时,他就预先感知到属于自家道统的天生洞天所在之处,并且专门修建一座漂浮城池作为连接通道,借此探索那无形大洞天。
儒家的大本营在北荒的五行神山附近。
此番三道变化所引下的紫气宛如一把钥匙,帮助各位夫子感应到了各自所属道统对应的先天洞天。
稷下学宫不仅是保存传承之地,也是百家发展的根基;这些天赐的洞天就像是滋养各宗繁荣的大肥田。
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百家共兴之势。
汲取道教真义之后,李衍已经创立了独具特色不同于传统道教体系的“新道理”。
然而此刻李衍仍是道门中圣贤一员。
但此时的差异已让他难以容忍继续留在此处。
他决意要开创宗派,脱离道家,并建立自己独一无二之道统。
李衍师傅玉鼎真人并未知晓徒弟的计划。
目前玉鼎来到昆仑虚向师尊汇报,随后将下山劝诫各方封臣给予傲慢君王应有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