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灾后的困境
※※※
此次乌苏国朝中各大臣赠送给公输拓大礼,大米共计三万石,布匹三千匹,白银五千两,还有不少价值不菲的奇珍异宝。
连绵的大雨让公输拓所辖的领地也遭了不少灾,这三万石大米,也缓解了公输拓不少的压力。
从赠送的礼单中,公输拓便看出了朝堂大臣们此举的用意。
那些价值不菲的奇珍异宝,在这灾年里,虽然派不上用场,但在以后,却大有用处。
这些礼物之中,大将军邱昀东赠送的东西尤为贵重,其中有一个木盒,公输拓打开时,也被吓了一跳。
里面是一颗人头,木盒里还有一封书信。
信中写明,此人头是羯国人的细作,策划谋害弦高和刺杀他的计划,都是此人所为。
公输拓自然明白,此次如此大的手笔,显然是邱昀东所主导。
他已从派去白固城的信使口中得知,与晋国一战,他功劳隆着,已加官进爵,连升六级,拜为武郡公上将军镇边大元帅。
这一长串的官位,其中的名堂他也不太懂,但上将军一职,他却是知道的,乃是乌苏国的三军首长之一,是仅次于大将军的高官。
如今他大权将握,邱昀东此举,显然是向他释放出和善之意。
公输拓本也不想与他结仇,自然顺水推舟,接受了他的好意。
当下最让人头疼的,便是领地内的灾民。
此次地震和大雨过后,木叶屯已算是受灾极轻,但依然有不少缺衣少食的灾民。
“赤嵬军”原有储备的余粮只够军队自用,根本不足以救助成千上万的灾民,看着无数饿死在路边的百姓,公输拓也束手无措。
公输拓颁布的新政,还未等到秋收的时节,就遭到如此打击,这着实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这三万石大米,虽可缓解当前的困境,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公输拓叫来辛于鄢和各营的首领,商议此事。
各营长都是雇佣军出生,说起打仗,那自是能说道一二,可谈到政事民生,却咕噜着说不出几句意见。
议论一会,公输拓向辛于鄢道:“辛先生,好久都未曾听你说些意见了。”
辛于鄢这时整了整衣袖,开口道:“自从见识了那日的大地震后,才知天地之威,高深莫测,我只觉自己所学实在有限,最近一直在观测天象,潜心研究这天象与万物之间的联系。”
公输拓忙鞠躬道:“难怪许久都没听先生在我耳边唠叨了,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先生才究通天,还如此勤学,当真令人佩服。”
辛于鄢朝众人环视一周,又缓缓向公输拓道:“将军且不必为此事着急,天灾人祸,不可抗力,灾难中死去的人,那也只能算是他们的命运。”
辛于鄢的话虽然残酷,却也是事实。
公输拓长叹一口气,过了片刻,又振奋起来,说道:“所谓事在人为,便是天灾人祸,我公输拓也要尽力抗争,我治下的百姓,能少死一人,便少死一人。”
辛于鄢听了不由微微一笑道:“将军之志,令人敬佩,我辛于鄢果然没有看错人。”
他沉吟片刻,接着又道:“乌苏国人本就不擅耕种,大灾之年,粮食自然不够用,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公输拓顿时道:“哦?先生,此话怎讲?”
公输拓有些不解,辛于鄢接着道:“公输将军可知土奚国为何强大?”
公输拓仰起头,思索片刻道:“土奚国一直都是乌起平原上的强国之一,土地大,人口多,自然是强大。”
辛于鄢抚须笑道:“土奚国沃野千里,良田万顷,蓄积饶多,所以才能供得起那么多的人口。”
公输拓抓了抓头道:“先生的意思是?去抢吐奚国人的粮食?”
辛于鄢哈哈笑道:“自从晋国征伐乌起平原以来,灭掉的最大国家,便是土奚国。
虽然土奚国已经复国,但已元气大伤。
他们的国君和民众从他国远迁回国,一来民心不稳,二来受此大灾,实力必然大大损减,已远不如乌苏国,此时正是大好时机。
只要说服颜伯攻打土奚国,便既能攻占土奚国的土地,又能抢夺他们的粮食,这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