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洪汛,水龙翻身!

第四百八十八章 洪汛,水龙翻身!

“这种事,贫僧自然是管不过来,过去,现在,未来,都不会断绝。”

聂空双手合十,坦然开口,话语铿锵而坚定:“不过,只要是被贫僧遇到了,贫僧必然管定了。”

一时间,森然肃杀之气,盈满整个水牢!

“早就听闻佛魔之名,如何了得,今日,我就要领教一番。”

“不过,我看大师有伤在身,不知道实力还有几分?”

话落。

水波粼粼,肃杀之气侵骨而来,一只大掌印,直拍而下。

聂空站在水中,稳如山岳,抬手回以一掌。

啪!

一重水浪卷起。

聂空身影微动,面色微凝。

对面和他一般,是一位三品宗师!

这样一个小地方,竟有一位三品宗师坐镇,就是不知,隶属于朝廷哪派势力?

哗!

一把黑色的纸伞,从牢门口撞来,被聂空一拳轰开时,旋转一拳,伞骨朵大开,扫射出一根根金线,刺在聂空身上。

竟将他铜皮铁骨的身体,刺出血痕。

聂空眼里泛起波澜。

他早就听闻过,江湖上有一把杀人的伞,射出的金线缠绕在人身上,利如刀片,伞身只需一搅,就会顷刻间让人血肉分离。

因此,有血滴伞之名。

这伞的主人,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伞道人。

伞身搅动!

聂空身上,又添几道血痕。

“好强大的肉身!”

暗中的伞道人流露出震惊之色,换作他人,早已经皮肉分离,只剩下一个黏血的骨架子,对方只是身上多了几道血痕。

体内真气汹涌。

聂空循着对手的气息,脚下一踏,跃至水面,浸湿的僧衣随着真气鼓荡而迅速蒸干,随之不动明王印结出,一尊怒目明王的虚影具现。

大喝一声,俯身杀出,一记明王手印轰出。

砰!

血滴伞上的金线,纷纷断裂,伞道人正面接招,身体一震,被明王手印的力道,震落进水中。

啪!

伞道人从水中跳出,招手唤回血滴伞,黑色的伞面上萦绕着血腥味和煞气,被晕染成了血红色。

他的眼里,带着杀意,尖声道:“血影!”

血色伞面旋转,与伞体脱落后,绞杀向聂空。

而那伞身至伞柄处,又脱落外层,暴露出了里面的一柄细长剑身。

持伞剑杀来,剑势陡然凌厉,无数血色剑影,从聂空头顶劈头盖脸而来。

一缕魔性力量溢出。

聂空身上的佛性沾染了魔性,身上魔纹泛亮,结出的不动明王印, 成了魔印,一尊魔佛低吼杀出。

砰!

先是血色伞面,被一拳轰下。

砰砰砰!

又是几次硬撼,挡下血色剑影,聂空和伞道人近身相贴,厮战至一起,拳脚碰撞间,真气激荡。

伸手格挡住对手探出的掏心利爪,卸掉伞道人的右手关节,又一个狠狠地肘击,锤击得伞道人弓着身子,踉跄倒退,嘴里喷出一股血水。

“咳咳……”

聂空又不禁地咳出血来。

伞道人的眼中,却是蕴满了惊惧之色,没想到对方即使带着伤体,自己依旧不是对手。

没有任何多余的话,转身就走。

水牢中的水波,忽然卷动起来,一丝丝更加阴湿的气息侵袭而来,那水位,竟在缓缓上涨。

聂空神色一变:“这是,涨潮了!”

外面。

此刻的肖家渡,天象骤变,晴空逐渐被阴霾笼罩,整片天地变得晦暗阴沉,那头顶的天,好似在缓缓下降,一股天倾的战栗之意令人惊恐。

阴湿的水气,蔓延至方圆几十里一带的地区。

祖辈三代都在治河的刘广汉心生预警,走了一遭渡口的几处河段,将沿途的水势变化尽收眼底。

“天将降下暴雨,水中暗流积蓄,这是,水龙即将翻身。”

“快,快让沿岸的所有人,赶紧跑!有多远跑多远!”

“不然,一个都活不了!”

刘广汉猛然瞪眼,哆嗦着身子,对身边的人喊叫后,又火急火燎的往沿岸的人家跑去,挨家挨户的敲门。

“快跑,要发大洪水了!”

刘广汉歇斯底里的大吼,声音逐渐嘶哑。

仅过半日。

天空彻底晦暗,不见阳光,好似从白天来到了晚上,暴雨似万箭齐发,射向大地,雨幕笼罩方圆几十里。

雨下,水涨!

大河的水势如一头发怒的水龙,翻江倒海,搅弄风云。

“水位,又涨了。”

看守大坝的民工们,看着水位接连上涨,超出了大坝地承载能力,心胆发颤。

眺望之下,只见水龙裹挟倾天水势而来……

这次的水龙翻身,比以往凶猛多了。

堤坝被一刻钟之间,全部冲毁。

哗啦!

洪水所过,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水雾,水中尸体上千,被冲毁的房舍,淹没的田地,不计其数。

肖家渡附近的好几个渡口,商船和官船,全部停摆,绝大多数沉入水中。

“只能救这么多人了。”

聂空站在一块高地上,看着水龙翻身,掀起洪灾,又见被他从水牢中救出来的三十多人,摇头叹息。

那对夫妻,赫然也在此列。

“这是,发洪水了。”

中年男人醒来,看见眼前一片水泽景象,目瞪口呆。

聂空看着继续涨高的水势,说道:“施主,你们还是尽快去避难吧,此地,用不了多久,也会被淹没。”

为那些亡者简单诵经超度后,聂空身影一闪,消失在了原地。

肖家渡的百姓们,已经全部在向高处迁徙。

地方的官吏,也在抢险。

梁中书却是神色一喜,心道:“这洪灾,来得好!”

嘴上又说道:“你们,都给我暂停下来,没有本官的命令,不许抢险,把那些抢险的人,全部给我叫回来,听候本官安排。”

官吏们扭头,全皆茫然无措的看着梁中书。

唯有几个六十岁的老官吏,眼睛一亮。

死得人越多,惨状越大,这朝廷的救济钱,才会给得越多。

到时候,他们才能捞更多的油水。

那洪水的尸体,在他们眼里已然不是尸体,而是一块块银子。

“梁大人,赶紧组织人手,抢险救灾呐。”

有经验老道的河工,急声求见:“在渡口西侧,有一座姑娘山,那里土质松软,聚集人力开凿,最迟三天,就能凿开一道缺口,疏导水势,泄掉一部分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