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竹篮打水

程多多比较了解师姐,接话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弄一个策划案给师姐,她这人喜欢凡事有计划,空口白牙,总不如一串串的数据以及理论支持更有力。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

电话两头陷入沉默中。

萧远舟长叹:“我现在一个人在香江,你们是打算让我一个人写吗?”

对于公司的计划,三人都已经开会讨论过了,甚至对于唐青枫是否入股一事也有了预案,唯独没有计划拉着程多多跟唐少杰的师姐师兄入伙的计划。

这会儿乍然要改变策略,萧远舟一个人在香江,只想说一声,臣妾做不到哇。

唐青枫倾身问:“你们来写,找一个传真机传过来就好了。”

“传真机?”

萧远舟愣住,这东西他们在香江倒是常见,但是内地哪里有传真机?

迎着萧远舟怔愣的模样,唐青枫笑道:“找你老师啊,笨,京大就有的。”

“那我们立刻就写!”

程多多连忙忙碌起来。

当然萧远舟也不能闲着,他也要写一份策划案,或者计划书来,到时候两人的结合一下,应该也就够用了。

开了服装公司,自然不能只是一个空壳子,设计师要请,职员要请,这还只是基本的公司架构。

除了这个,还要计划一下内地合作的服装厂,采购内地服装销往海外,这才能源源不断地钱生钱。

所以他们的服装公司还要兼管销售才是。

进出口贸易公司?

一次开俩?

萧远舟写到这里,一抬头,一缕发丝顺着他的额角滑入脖子,痒痒的。

他当即往后仰头避开这缕发丝,却不想靠上了一处柔软,萧远舟顿时面色通红,双手不自觉放在腿上遮掩。

唐青枫似是没察觉他的异样,抬手撩起垂落的发丝别在耳后,认真看着他写的策划案:“这里有点问题,还有这里……”

萧远舟很快被她的话吸引走了注意力,两人边商谈边修改。

一次开两个公司不现实,现在也只有先把策划案做出来,等见到人了再进一步商谈。

第二天一早。

程多多的传真就发了过来。

她的计划算是中规中矩,里里外外都是服装设计公司业务范围,关于如何盈利方面是没怎么说。

因为在程多多眼里,开的两家店赚钱,那就是给这家公司赚到钱了。

萧远舟当即一个电话打过去:“你这个策划案有很大的问题,我们投入的是美金,赚取的是华币,这里面的差价你没计算。无形的成本拉高了。”

“而且,我们本身就是两个机构,一个店铺销售,一个是服装设计,是两个不同的部门。”

程多多愣住,转头看向唐少杰:“我写错了吗?”

唐少杰点头:“对,服装设计公司,你没写怎么盈利。”

程多多捂脸,作为经济系的学生,这可是重大疏漏!

上次刚刚因为论文登报的事情被系里夸奖过,这就开始犯错误了,好在这个策划案只是他们三人看,丢脸还没丢大了。

萧远舟拿出了自己的对外贸易公司的策划案给两人传真过去,从设计到销售,这次是一条龙的服务。

对外贸易公司里面的服装设计只是其中一个小部门或者分公司。

程多多看着策划案陷入了沉思,半晌后才重新给萧远舟打过去电话:“你这个可以。只不过我们的钱够吗?”

“钱够不够的,有眼镜的师兄来愁。”萧远舟提到了一直安安静静没说话的唐少杰,搂钱嘛,作为重生者,是时候让他在股市里走一波了。

昨晚,萧远舟在写完策划案之后,一夜没睡,在回忆着今年股市里面的种种情况。

自73年,石油危机冲击股市之后,74年底,恒指就跌破了150点,之后几年前,香江政府颁布一系列条例拯救股市,然而香江股市一路低迷,直到近来才出现回暖现象。

香江股市虽然平稳,却也不是没有几个大起大落的股票。

任何时候的股市,都会有人逆流而上。

萧远舟列出几只股票,打算回头让唐少杰的师兄在股市里操作一番。

唐少杰昨晚就跟师兄通了电话,听到他点自己,就说:“师兄那边已经答应下来了,他现在也想出来看看自己的实力,闯一闯,而且也准备入股我们的公司。”

程多多在一旁也连忙说:“我也跟师姐说了,她说很感兴趣,但是具体要不要合作,还要看咱们的策划案,我就是因为这个紧张了才没写好。小舟,用你的策划案吧,我觉得你的策划案挺好的。”

“行,那就这么定了。”

萧远舟挂了电话就带着唐青枫直奔约好的茶楼,唐少杰的师兄跟程多多的师姐,将在半小时后过来。

两人很准时。

唐少杰的师兄名字很好听,叫郑前,谐音就是挣钱!因为他这个名字,他在股票交易所里很受欢迎。

郑前见面就拿出来了自己的诚意:“两万美金,我的入股资金。”

郑前跟唐少杰打听过几个人的持股比例,萧远舟最多,程多多最少。

别看郑前这些年在香江一直折腾,但是自己还真没存下多少钱,因为他买楼了啊。

一处一百多呎的公寓,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好在是全款,这会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郑前就很想跟萧远舟一起,冒一次险,看看自己的能力在哪里。

程多多师姐石宁就谨慎得多,她对郑前送出去的支票视而不见,先拿出来程多多的钱,才对萧远舟伸手:“我来看看你们的策划案。”

萧远舟当即递过去策划案,在石宁翻看的时候,就开始侃侃而谈自己的计划,跟内地那些厂家合作,从哪里采购,又销往哪里。

新公司嘛,注重的是薄利多销,萧远舟没有强大的资本,一上来就给自己的品牌做成高大上的那一种,那就从最低处入手,累积了资本口碑,再把公司一分为二,高端线,中低端线并行。

石宁认认真真地看完策划,又倾听了萧远舟的计划,最后问出关键核心问题:“你这样属于薄利多销,而且风险也不小,更重要的是,资金哪里来?现有的二十万可不足以支撑你的计划,如果强行创办公司,不出半年必然倒闭,到时候竹篮打水,你们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