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凤仙郡降霖,众神显身!
嗯?我老孙快去快回,也没浪费多少时光,怎这市口如今如此热闹?
翻身下云,双脚落地的猴子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微微一怔,打眼一扫,发现自家师父师弟都在埋头忙活,不便打扰后,随手抓住一有几分眼熟,脚步匆匆路过的青衣小吏问道:
“这位小官人,我问你,我老孙上天后,这里发生了何事?”
“原来是孙老爷回来了!不敢瞒老爷,这里的人都是……”
那小吏被人拦住,先是皱眉看向来人,却发现是毛脸的猴子后,脸色一喜,不敢无礼,赶忙恭敬对答了起来。首发免费看书搜:86看书
原是自猴子腾云上天后,那郡侯见识过了这手神通手段,方觉眼前的和尚,确是他要等的贤人,定能替他求得雨来。
于是再不敢怠慢,唤了府衙里的几个厨子,推上几板车的米面粮油,菜蔬干果,搬上桌椅,搭火烧灶的,就要在这开阔的市口处摆上筵席,宴请款待陈启几人。
其实按礼来讲,这招待一事,最好还是去他府上,最不济,也该寻个可供歇脚的宅院不是?
只是郡侯也是个有眼力见的,早觉这几位神僧似乎有些不待见自己,不敢轻言移步之举,且猴子上天而去,若连个原地等待的耐性都没有,实在是冒犯贤人。
这才有了市口的露天摆宴。
可若只是郡侯作陪,陈启几人落座饮食,又岂会惹来猴子惊异,称之为热闹?
自是里面又出了变故。
却显然非郡侯之因,而是源于陈启三人。
彼时,陈启见那郡侯热情相邀款待,叹了口气,倒也未再低眸不语,只是先向郡侯谢过后,又问向其道:
“郡侯好意,贫僧愧领,只问这一餐,可是米粮管够?”
“凤仙郡虽有两年大旱,但幸在旱前几年,都是风调雨顺,府库充盈,老师父若腹中饥饿,尽管食用就是。”
见这领头的老师父终于态度松动下来,郡侯大喜之下,豪气的一挥手,当场叫过小吏,命其又催人运粮数车而来,以展诚意道。
他那库房内里,所存余粮,就是管他一郡之地的士卒官员吃喝,也能再撑上三年光景,还怕被这几个和尚吃空?
就是那里面有个大耳长嘴,肚挺肥圆的胖和尚,一看就能吃,又能吃到几多?
“郡侯果然大气。”
陈启竖掌称赞一句,夸的郡侯展露笑颜,受用无比时,又忽的笑问道:
“只贫僧虽初到贵地,不才也交了一二新友,贫僧几人若是在此饱食,却见他们饥饿,心中实在有愧,厚颜请郡侯宏慈,让贫僧几人,可请他们赴宴。”
“哦?老师父倒是交游广阔,无妨无妨,老师父此来,乃是解我凤仙郡大难而来,莫大之恩,岂是区区米粮可报,但有友人,报上名来,下官当即请来赴宴。”
郡侯抓了抓唇上须胡,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一时也未想透,只想着不敢贤人所求,不能不应,大笑着点头允诺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若如此,贫僧就代他们谢过郡侯天恩了,只无需劳烦郡侯手下,贫僧的两位徒弟就能请得人来。”
陈启得了允诺,笑眯了眼,朝着郡侯弯腰躬身一礼后,招呼身后的八戒、沙僧道:
“徒儿们,还不去请为师友人前来赴宴?就说郡侯慈悲,宽恩宏济,只需自带碗筷来此便可。”
“好嘞,师父!”
八戒和沙僧得了令,憨憨一笑,扭身就跑,冲着那街头巷尾,闻着饭菜香味,聚拢而来的凤仙郡百姓大喊一声道:
“郡侯今日在市口摆宴布施啦!诸位带上碗筷,排好队列,就能上前来分一杯羹!”
怕那些百姓不信,两人还特意“借”过了一旁小吏手里的铜锣小鼓,一边卖力的敲打,一边扯开嗓子,大喊了三遍才止。
而话声刚落,瞬间,那些百姓沸腾不止,一个个的欣喜若狂:
“果真如此?郡侯今日要在市口布施?!”
“太好了!若能分上这一杯羹,我们家就又能多撑上几天了!”
“郡侯慈悲,郡侯慈悲啊!”…………
那些瘦削的百姓围上敲锣打鼓的八戒沙僧,反复确认后,便急急转回家里,取上碗筷,便呼朋唤友,齐齐向着市口涌来。
此时,怕那人群涌动酿灾祸,八戒和沙僧两人又兼职起巡逻士卒,帮着他们一个个排好队列,一脚踹飞那些横行霸道的流氓地痞,将那乱糟糟的百姓,梳理得井井有条来。
“这……老师父,这满城百姓还能尽是你友人乎?”
郡侯看到此时,哪还能不知道自己是上了陈启的大当?
但一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堂堂郡侯,若是言而无信,怎能统领一郡?
二来有求于人,不敢得罪,再加上陈启此行,也算是为百姓谋福祉,打得还是他的名义。
如此一来,郡侯虽觉这粮食用来确保士卒官吏用命用心,镇住局面才更为划算,但苦笑一声后,也未出声喝止。
只叫来麾下小吏,让
其持他令符,调郡卒前来听命,省的老师父两位高徒人微力薄,制不住百姓求粮的心切,反是好心办了坏事。
“相逢即是有缘,贫僧既至凤仙郡,可见便是和此地生灵结了缘法,既如此,称呼一声新友,又有何不可?”
见着郡侯未有阻拦翻脸,陈启心中对其印象好了不少,脸上露出真挚的笑来,对其挑眉一笑后答道。
诡辩一道,自战国的名家之后,可就属他们佛家最会了。
如今为民诡辩,怕是佛祖来了都得喝声彩!
…………
“这倒是师父他会干出来的事。”
挠了挠头,放走了那个青衣小吏后,猴子看着眼前排成数条长龙,手执碗筷,踮起脚尖,期盼看着龙头前方的百姓,叉着腰,摇头一笑道。
也未想着去打扰正勤快切菜熬粥的八戒,布施菜粥的师父和沙僧,猴子扭头西视,准备先找那郡侯说事。
巧了,郡侯也一首在等猴子归来,不等猴子喊人,郡侯得那小吏通报,带着身后的几个小吏士卒,就快步上前行礼道:
“孙老爷!孙老爷!不知此行可有所收获?”
看着那郡侯眼巴巴看着自己的模样,猴子冷笑一声,首接攥起其衣领喝道:
“你这厮!早先我问你可有冒犯天地,怎言之凿凿的否认?今我上天一行,才知是你冒犯天地,冲撞玉帝在先,才有凤仙郡干旱连年的大祸!”
“我问你,两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到底都干了什么勾当?且天地也曾警示于你,怎得不见悔改?速速与我如实招来!”
虽知这郡侯并非恶官,只是阴差阳错之下,招致祸患,但猴子一来恼怒这郡侯先前的欺瞒,二来好奇这郡侯内里的详情,是故故意冷言冷语,逼问恐吓起来。
“这、这、这,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孙老爷莫急,容我禀告一番。”
那郡侯被猴子揪起衣领,面对面的看着那龇牙咧嘴,心中害怕,身子哆嗦。
但听完猴子所言之后,反停下了哆嗦,挥手让围上来的士卒退下后,深叹了一口气,满面愁容的回忆道:
“两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正是下官这边‘接玉皇’的日子,只因那前一天定的是‘祭灶日’,传说灶王爷会上天禀报人间俗事。
而后一天,便是玉皇大帝临凡再巡,好根据汇报,定下来年奖惩。”
“于是那日,我凤仙郡家家户户都摆了祭品祭祀天地与上帝,下官家中也不例外,同摆了素品供桌于门前。
奈何那日家中劣子闯祸,只因一时口角之争,就打断了同窗臂膀,气得下官执鞭教训,反惹来我那发妻前来相护!”
“我夫妻二人也因此动了口角,恶言相向,一时怒意勃发,掀翻了素斋供桌,便是那斋供的果品,也在一气之下,命人拿去喂狗了……”
“那天地示警,你又为何不理?”
得知真相,猴子眸中闪烁几许,松开铁拳,将那郡侯置地后,看着其失魂落魄的面庞再问道。
“这……自那日后,与妻儿分居两地,下官心中惦念妻儿,虽时常恍惚,想起那日景象,但也只当是念念难忘山妻犬子,未有在意那桌供品。”
郡侯涨红了脸皮,有心揭过,又不敢隐瞒,只小声嗫嚅了几句道。
好嘛,还是个痴情人!
猴子嘴角一抽,万万没想到,困扰凤仙郡大旱的因由荒诞倒也罢了,连这郡侯所思所想的也如此滑稽!
上天示警,你当成了怀念妻儿?!
你这么怀念,怎么不去见他们?
哦,因为你俩闹矛盾引来的旱情,让你抽不出身子来去见是吧?
好好好,这叫师父说过的什么来着?逻辑闭环了对吧?!
深吸了一口冷气,猴子莫名觉得有些牙疼的看着那原地悔恨的郡侯,又听其小心问道:
“孙老爷,此罪千错万错,都是下官一人之错,牵累凤仙郡黎民百姓,实令下官愧疚,不知上界可有言放下,能解我凤仙郡危难?”
“呼,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虽犯下此等大罪,倒也非无弥补之举,我下天之前,就有天上星君告我,只需你动善念,行善举,感动上天,此难自解!”
揉了揉额头,自觉今日也算长了番见识的猴子放下手,虚了一眼郡侯道。
“还请老爷教我!”
郡侯闻听此言,并那身后的士卒小吏,赶忙面露激动的弯腰躬身请教道。
“这善行之举,首推自然是开仓放粮,救这百姓危急,恰巧我师如今正帮你业成,可暂不去思虑。
倒是这善念方面,你既得罪的是天地玉皇,便当叫上全城百姓,一同焚香礼拜,祭祀上天,你更需诚心祷告,向上天请罪答谢,否则此祸仍旧难解!”
猴子抬头望了望天,沉吟思虑,便低头对郡侯言道。
“谨遵老爷教诲!”
那郡侯闻言不敢怠慢,谨记在心,又遣人来相助陈启分发菜粥之余,还派人通传公文,命那郡县地方,皆依他令开仓放粮。
待到城中百姓皆分食一碗菜粥果腹后,遣人宣告,
让家家户户归家焚香,礼敬上天,又匆忙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发写发文书,申奏上天。
自己更是亲自誊写请罪文书,烧予天闻,领着那官吏在城外新建土台道场上,长跪不起的虔心祷告。
如是三天,那天界披香殿中,米面二山倾倒消散,金铸大锁应声而断!
“呵呵,成矣,成矣!”
正帮着陈启分发菜粥,救济百姓的猴子动作一顿,看向万里晴空的天际大笑而道。
话音刚落,那干旱两年的凤仙郡上空,顷刻间乌云大作,雷声滚滚而下,撕裂长空的闪电密布!
云雷既滚,风雾既动,岂无雨乎?
于是紧随雷声而下的,便是凤仙郡阔别两年的甘霖降下!
好雨倾河倒海,蔽野迷空。檐前垂瀑布,窗外响玲珑。万户千门人念声,六街三市水流洪。东西河道条条满,南北溪湾处处通。藁苗得润,枯木回生。田畴麻麦盛,村堡豆粮升。
“雨!雨!雨!”
“老天开眼了!我们得救了!”
“呜呜呜,感谢上天,感谢上天!”…………
纵那大雨滂沱,顷洪而下,但那凤仙郡百姓却全然不惧,一个个的自宅院内奔出,跪叩在泥地里,手捧着雨水,不住的朝天礼拜狂呼!
陈启等人因要分发菜粥,怕那米粥淋雨浪费,反躲进了屋檐下,看着那一个个淋着大雨,癫狂欢喜的百姓,几人既为其欣喜,也都有些不落忍的摇了摇头。
而猴子见状之余,倒是眼珠一转,上前一步,站在屋檐下仰头大呼道:
“西部众神何在?列位可拨开云雾,各现真身,让这郡民上下一观,自此感念在心,建起庙宇神像供养,年年时节醮谢!
列位从此后,也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保这郡内风调雨顺!”
大圣既有令,仙神如何不从?
只见那风云雷雨西部,依言奉行,有龙王显象,雷将舒身,云童出现,风伯垂真。
龙王显象,银须苍貌世无双;雷将舒身,钩嘴威颜诚莫比;云童出现,谁如玉面金冠;风伯垂真,曾似燥眉环眼。齐齐显露青霄上,驱起云雷布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