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肆虐的瘟疫

安道全夫妇在门口,颇为新奇得换上了梁山特制的用好几层绢布缝制的隔离服,又带上厚厚的绢布口罩,这才进屋去查看林冲等人的情况。

其他人,包括晁渊,为了避免感染,都是站在隔离房间十丈以外。

林冲的情况未确定,众人也没有闲聊的心思,都站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

差不多一炷香时间过后,安道全夫妇走了出来,换下隔离服,摘掉口罩,又净手洁面后,才隔着三五丈的距离对晁渊汇报道,

“少寨主,这七人中,三个病症轻的,我二人都有把握治愈,至于四个病症重一些的,却只有三四分的把握,主要还是看他们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扛得过去了。”

“这......竟然只有三四分的把握?”

众人都变了脸色,晁盖更是垂着头,无力地说道,

“这岂不是说,林教头有一半的可能,会......”

“各位莫要这般想,”

晁渊脸露轻松地笑道,

“神医夫妇已经说了,他们有三四成的把握,剩下的还要看病人的身体状况,你们别忘了,林师兄可是习武之人,身体又一向康健,他定能扛过去的!”

众人虽知晁渊是在安慰他们,但这个时候,往好了想,总比往坏了想强。

大伙也就刻意忘了那抗不过去的可能,纷纷在心里祈祷林冲能够早日康复。

吴用这时问道:“对了,少寨主,山上山下已经分开一个多月了,又再无人染上疫病,是不是可以把关隘放开了?”

一个月前,林冲带着饮马川的马军刚回梁山时,须城那边便爆发了疫情,

林冲等人因为中途可怜一伙难民,给他们食物时,也由此染上了疫病。

好在须城那边的情报来的及时,

一众马军刚到金沙滩还没上山,便被拦了下来,随后,晁渊便命令金沙滩与山上的关隘封闭,严禁上下进出。

到了现在,双方已经隔离了一个多月了。

“关隘可以开放,但进出依旧要严查,”

晁渊想了想,

“从外面回来的人,一律要先在金沙滩住上十来天,待确定身体无碍后,才能上山。”

“儿啊,你忽然下山,那媳妇已经埋怨俺好几次了,”晁盖挠头道,“要不,你就先上山看看?”

“不行,若我开了这个头,以后谁还会老实隔离.........”

晁渊嘱咐道,

“爹你先找人给新来的兄弟们在金沙滩上安排好住处,待确定无碍后,我再带他们上山。”

虽然已经到了梁山脚下,却无法立刻上山有些遗憾,

但有晁渊亲自做榜样,龙虎熊蛟和王定六等人自然也就没了怨言。

张顺虽已心向梁山,但他的老娘没点头之前,他在梁山上还只能算是客人,自然也要客随主便。

......

接下来的十来天,众人都在金沙滩住下,隔离的生活虽然乏味,但却有好消息,

那就是林冲的病情不断好转,已经从昏迷中清醒了过来,就连身体,也在一天天康复着。

除了他之外,另外的六个染病士卒,三个轻症的都已痊愈,

剩下的三个重症,却只有一人和林冲一样,日渐好转,剩下的两人,病情都是越来越沉重,最终救治无效而亡。

这二人死后,他们的尸身立刻被抬出火化,骨灰则葬在了山上。

“少寨主,这次死亡的两个士卒都是林教头在河北时,从灾民中挑选出来的,”

安道全沉声说道,

“去年河北发了大水,今年又开始闹饥荒,灾民的身体全都孱弱的很,死的这两个士卒,就是七人中,身体最瘦弱单薄的。”

晁渊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次的疫情,一旦染上,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身体来抗,身体健壮的,痊愈的几率就大,而身体孱弱的,痊愈的几率自然就小。

而如今整个京东西路,疫情最严重的,便是须城城外的河北灾民,

为了不让这些灾民被梁山引诱上山,须城太守开仓放粮赈济,

但须城库房中的粮米本就不多,顶多只能让这些灾民每日喝点稀粥,不被饿死。

这么长的时间,每天只靠稀粥顶着,须城灾民的身体状况,自然可想而知,

他们一旦染上了疫情,只怕十有八九,都要病重而亡。

这十来天,晁渊已经将梁山防治疫情的措施,从隔离到口罩,全都写了出来,

刘慧娘见状,将这些措施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要防疫,需隔离,见面时,戴口罩......”

梁山在山东各地的探子,一边发放写有防疫措施的传单,一边拿糖块诱惑各地的孩童传唱防疫的顺口溜,

据回报,效果非常不错,很多家贫无法南下避难的平民百姓,出于对瘟病的惧怕,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纷纷照做。

短短几天时间,疫病的传播速度便下降了许多。

官府见这些防疫措施着实有效,虽然是来自梁山这个贼窝,但到了此时,防治疫病才是最重要的。

州府也只能故作不知这些防疫措施的来历,开始严令各地照做。

官府与民间,双管齐下,山东疫情的状况,明显已经得到了控制。

如今剩下要处理的,也就是须城城外,本次疫情的源头,那些河北灾民了。

晁渊已经让时迁去探查过,自从确定疫病发生后,须城太守程万里便派兵将河北灾民围了起来,严禁其离开,一旦有人想要逃离,便立刻命令兵士射杀。

之后,他虽也组织须城的大夫进灾民营地诊治,

但大部分大夫的水平,根本就对疫病无能为力,反而将瘟疫又带回了须城城内。

如今想要解决须城灾民的疫情,只靠须城官府,已是不可能了。

晁渊前往建康府邀请安道全夫妇时,便说过不止是为了梁山,也是为了须城的灾民,如今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了解须城的详细情况后,晁渊便派人在水泊旁边,开始修建上万个简易的棚屋,不需要太好,能简单地遮风挡雨就成。

杜迁从山上的民户中,招募了两千多百姓,

一半砍伐树木,一半搭建棚屋,

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便完成了上万个简易棚屋的修建。

与此同时,梁山之上,也分出足够的粮食和药材,全部运到了水泊岸边。

一切准备就绪,就只差河北灾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