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黑胖的老鼠

第187章 妻不贤家祸多

沧海桑田是见不着,可是世事无常很多人还是可以见到。

一些后来迁移过来的人暂且不说,很多凤阳的老人就对此可能有很大的感触。

当初那个家破人亡、四处逃难的朱重八发迹了,成了吴王、当了皇帝,他的儿子是太子、亲王。

那些跟着朱重八出去打仗的人要么在老家修了大宅子,要么就是有很多赏赐的田地,那些功臣父母的坟茔重修了,还赐了石像生、给了追封。

就算是朱重八的那些亲戚,现在有一个算一个的都是身份无比尊崇。

看看道上的庞大车队,那是朱重八的亲侄女和堂侄女,还有那个侄媳妇。

“外甥女参见舅舅。”

“外甥女婿拜见舅舅。”

“甥媳有错,向舅舅请罪。”

马寻早就闪身躲开了,连忙说道,“两位公主殿下请起,臣不敢受礼。”

福成公主和庆阳公主就起身了,但是其他人就不能起身。

王克恭和黄琛是驸马都尉,在马寻面前不只是晚辈,爵位也低些。而谢翠英呢,她的儿子是靖江王,但是她不是靖江王夫人。

朱文正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因为虽然给了朱守谦靖江王的爵位,追封朱文正的父亲朱五四为南昌王,诏祀为靖江王始祖。

也明确了朱文正是靖江王一脉的二世,首膺靖江王封号的朱守谦为三世。

但是朱文正,则是没有被正式封王,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或者以后,都不可能给他追封。

这也就意味着谢翠英身份也是不尴不尬,她只是皇帝的侄媳妇而已,没有实际上的诰命、爵位等。

马寻随即客气说道,“公主殿下,随臣祭祀先祖可好?”

福成公主等人自然没有意见,祭祀祖先是他们该做的事情。更何况这一次回凤阳,他们可都是战战兢兢的。

尤其是福成公主可是气的不轻,她的嫂子又不知道在闹什么幺蛾子了,惹得舅舅不高兴。

以至于叔父、婶娘都不高兴,姑父听到了动静吵着要回来,好在是给劝下来了,要不然的话事情就要闹大了。

至于眼前这位年轻的舅舅,虽然岁数是小了点,但是谁不知道这位舅舅的品德堪称模范,不要说宗室了,就是那些文官等也都是交口称赞。

朱樉等人就是一言不发的板着脸表现出亲王的端庄、肃穆,看了眼垂头丧气的朱守谦,还有低眉顺目的堂嫂,只能为他们祈祷了。

看着祖父、祖母,爹娘、叔伯的坟茔,福成公主也哭了一场。

当年家破人亡的时候她可是经历了,她是跟着老娘、兄长逃难回了老娘的娘家。

马寻严肃无比的开口说道,“有些事情本来我这个外家也不适合说,有你们姑父管教就好,我到底是外家。”

福成公主抹了泪说道,“舅舅不能这么说,当年若非婶娘悉心教导,我等岂能有今日。”

看了看这个淳朴到犹如农家妇的‘外甥女’,马寻说道,“现在皇家女眷宗亲,本就是以你为尊。”

福成公主就小声说道,“舅舅,还有静茹、静娴。”

“在帝乡,你就是宗女之首。”马寻严肃说道,“当初家世如何你也知晓,你们朱家、我们马家,都非富贵人家。这才多久,一个个的全都忘本了?”

马寻随即严肃的看向谢翠英,“别在祖宗面前装出低眉顺目、委屈可怜的模样,给谁看呢?”

谢翠英被马寻训的一愣,随即泪眼婆娑,“舅舅教训的是,侄媳知罪!”

“知罪?”马寻更是来气,“铁柱如今学的两面三刀、阴狠荒暴,难道是跟我学的?我且问你,他人前一张脸人后一个样,跟谁学的?”

谢翠英有些时候就是有恃无恐,觉得皇帝、皇后奈何不了她。

因为她是朱文正的媳妇,是老朱家的长房孙媳,皇帝皇后又能怎么样?

对朱元璋、马秀英,谢翠英的意见可不小。因为当初她的父亲叛降张士诚,最终兵败身死。

这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可是谢翠英只记得当初她的父亲在余杭被李文忠围困,可是在得到允许降后不杀才出的城,结果还是被朱元璋千刀万剐了。

她也恨朱元璋对朱文正的狠,不就是任由部将掠夺么,至于将他幽禁吗?凭什么其他大将都有封赏,就我家不给?

在皇帝皇后面前,谢翠英确实不敢说什么。但是在朱守谦面前,她确实没少嘀嘀咕咕说一大堆事情。

当着皇帝皇后的面要感恩戴德,但是也要记得帝后对我们家不好,我们才是朱家首嗣,皇帝那一脉只是四房罢了,只是因为他是皇帝才成了嫡脉。

看着谢翠英,马寻更是严肃,“孩子小不懂事,你整天说些什么?对陛下有怨怼,对宗室有不满,尽教他些享乐、蛮狠之道,这是在教他好?”

谢翠英就哭着说道,“舅舅明鉴,侄媳妇道人家,只是不想铁柱再如同他亡父,方才让他享乐避祸。”

马寻都被气笑了,这谢翠英还真是个人物,这个时候还是在诡辩。

不知情的人真以为这是为人处世之道,毕竟朱守谦这个身份有些尴尬,他确实就是大明唯一一个不是朱元璋直系血脉的宗室藩王。

再加上有着朱文正的前车之鉴,没有能力、只图享乐,好像确实是最好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可以保住性命和富贵。

“那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我明日回京请旨将铁柱降为侯爵如何?”马寻直接问道,“以后只管回凤阳奉祀祖茔,朝中之事和他无关,以后也不用封藩。当个富贵闲人,谁也奈何不了他!”

谢翠英一下子慌了,我儿子可是和亲王一个待遇的靖江王,怎么能是侯爵呢?

“国舅开恩。”谢翠英急忙说道,“铁柱年少无知,有无大过,何以废黜啊!”

这一下不要说马寻了,就算是有些懵懂的朱樉等人也看出来了谢翠英的一些小心思。

以前的那些有恃无恐,无非就是仗着朱元璋不会真的对朱守谦如何而已,就是因为先前自家的一些事情不如意,现在也想要给皇帝添恶心呢。

我难过,你也别想好过。大不了骂我一顿,之后我还要继续恶心你,你能奈我何?

杀了我,这是你朱家的血脉,是你朱皇帝杀自家人,是你朱皇帝忘了当年兄嫂的恩情,是你朱皇帝辜负了嫂子的嘱托。

都已经杀了一个亲侄子了,你再杀一个侄孙子试试!

好处我全要,而且还要给我最特殊的,做了什么事情都要忍着受着,那是因为你朱皇帝先对不起我家,是你欠我的!

这谢翠英不是泼妇,而是有些毒妇了。

马寻看着福成公主,说道,“这是你家事,和我不止隔了一层。”

“舅舅德行贤良,是为天下表率。”福成公主连忙请求说道,“我嫂无修行,我不好多说,还请舅舅代为管教。”

小姑子教训大嫂,这要是传出去了让人笑话,以为朱家人成了皇家半点人情味都没了,更何况这还是嫁出去的小姑子呢。

旁边的庆阳公主也连忙求情说道,“还请舅舅代为管教,伯娘待我有大恩。”

谢翠英咬着牙,小姑子当年没有帮文正半点。便宜小姑子更是忘了婆婆当年拉扯着去滁州投奔的恩情,现在还在落井下石!

朱文正的母亲,那可是朱元璋最为感激、敬重的人之一,好在晚年也算是看到了朱元璋出息了,以为子女也有了富贵安逸。

虽然没有享几年福,不过比起在乱世之中饿死的人,那强了太多。

马寻叹气说道,“我岁数小,先看看吧。实在不行,请你们姑父来。”

谢翠英现在是真的有些慌,那位姑父要是来了,说不定就是真的要请祖宗家法了,到时候给她逐出去都有可能。

铁柱是没事,但是作为铁柱的娘,谢翠英可不想被逐出家门。

最主要的是所谓的祖宗家法,那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样,还不是那位姑父和皇帝叔父说了算!

以皇后的严苛和国舅的无情,说不定就是设计个专门处罚她这个朱家长房首媳的家法。

马寻随即看向跪在一边的朱守谦,叹气说道,“记好了,你是陛下宗族,陛下不欠你的。你若是不修德行,牵连的也是你父母,让你祖父祖母蒙羞。”

朱重四,那是宁愿自己饿死也要拿出仅剩的口粮供父母、弟弟妹妹吃的人。他一个壮劳力没有死,家里人就不该饿死。

朱王氏虽然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农妇,可是知道如何当好媳妇、恪守妇德,孝顺公婆、照顾弟弟妹妹,让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

就算是遭了灾带着子女逃难,也想着带着没了爹娘的堂侄女,生怕这个无依无靠的小丫头被人欺辱、饿死。知道小叔子出息了,带着子女投奔,想着延续朱家血脉,这样才对得起祖宗。

有人说娶妻不贤毁三代,嫁夫不好毁一生。

还有的就是妻不贤家祸多,一代无好妻,三代无好子。

朱守谦现在这个德行,要是不掰回来,以后不知道要闹出来多大的事情。

就他现在这样的德行去镇守桂林是不用想了,去了那边只会为非作歹。哪怕是平庸一点都能认了,别是一个只为了报复皇帝就横行不忌的臭德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