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聪明人太多
第161章 聪明人太多
马寻忙了一天的事情,事情确实挺多。
兵马之类的事情其实不用操心,李文忠等人会安排好,那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贡院那边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倒不是说常茂多么出色。
而是礼部的那些人现在紧张着呢,生怕被马寻抓住把柄,上上下下对于即将开始的会试都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拿着几份奏章回到了乾清宫,“妹子,妹子。”
“母后给二哥他们送衣物去了。”朱静茹就赶紧回答说道,“刚走一刻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朱元璋点头,接过朱静娴端来的茶,“你们大哥没来”
朱静茹摇头说道,“皇兄没来,就是派人送来了信报,我们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朱元璋更加满意了,他是‘嫡庶神教’的坚定拥趸,而且重男轻女。
即使朱静茹、朱静娴是嫡女,不过到底是女儿,那么在很多的事情上就和儿子有区别了。
“还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看到马秀英回来,朱元璋笑着说道,“小弟怎么就姓马了这要是我朱家人多好,做事都一个样。”
马秀英打趣说道,“还好他是我马家人,真要是你家的人,老二几个哭都没地方哭。”
朱元璋也是笑了起来,他和马秀英对朱樉等人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教育的问题上也不松懈。
可是实事求是的来说,他们教育的侧重点也更加集中在能力方面。
而现在的马寻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不只是盯着朱樉等人的能力,更在意品行。
想了想,朱元璋试探的说道,“妹子,你去和小弟说一声,对老二几个好一点。”
“心疼儿子了”马秀英有些不高兴的说道,“小弟对老二几个还不够好我倒是想要问问你,有几个舅舅能有小弟那么好的”
朱元璋连忙说道,“小弟对老二几个好,这事情也都是看在眼里。就是他训起老二几个,我这个当老子的都心疼。几个孩子加一块,我也没小弟训的多。”
真是心疼儿子了,虽然偏心厉害,可是朱元璋本质上也是有些溺爱、纵容子嗣的。
马秀英想了想说道,“我看就让小弟训着,你舍不得训孩子,我也舍不得。标儿是能管得住老二几个,只是以后老二他们也得有个怕的人。”
听到马秀英这么说,朱元璋也偃旗息鼓了。
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在安排一些以后的事情。
朱元璋自然不担心朱樉等人在朱标的手底下胡来,可是到时候有些事情朱标也不好处理。
真的到了那时候,马寻这个当舅舅的就可以出面了。
即使那时候朱樉等人是藩王,得了旨意的马寻还是可以去管一管、去进行责罚。
朱元璋随即吐槽说道,“看小弟的做派,他是恨不得标儿明天就当皇帝。管着老二几个,就是在给标儿分忧。”
马秀英也不否认,也跟着吐槽说道,“标儿才是最坏的那个,知道咱俩宠着老二几个,有些事情他就在他舅舅跟前说。咱们不好出面,就让他舅舅去当坏人。”
朱元璋不能更认可了,他的那个好大儿还真的就是天生当皇帝的,有些手段虽然还有些稚嫩,不过也算是有模有样了。
恩威并施、权力制衡等,现在用的也越来越有水平了。
马秀英小声说道,“老二他们这一趟回凤阳,估计是要得罪一些勋贵。”
朱元璋点头,“小弟的心思太简单了,到底是在民间长大。这样也好,以后勋贵只能是标儿管着。”
马寻将一些亲军都尉府的人提前安排回凤阳,朱元璋和马秀英自然也知道这事,有些事情他们也乐见其成。
勋贵的一些不法,这两年看起来越来越明显,也是时候开始管一管了。
另一方面马寻就是希望朱樉等人能知道民间真正的样子,让他们知道百姓生存不易,以后就算不能保境安民,也少做些混账事暴扰一乡啊。
这一次让朱樉等人出面,在朱元璋和马秀英看来,马寻也是存着让朱樉等人和勋贵保持距离的心思。
这小子也是个黑心的,看着是和很多淮西人家关系好的厉害。
只不过要说防备,或者是想要约束这些人,那也是一点都不手软的。手里的那些小动作,也是没停。
“小弟吃过苦,心又善。”朱元璋笑了笑,有些得意的说道,“他见不得权贵不法,也不喜欢那些富贵人家欺压百姓。”
马秀英则有些担心的说道,“在你手底下还好、在标儿手底下也行,他岁数要是长久,这个性子说不定要招祸。”
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即不满说道,“他比标儿大,再说了咱以后教好了孙儿,还能有什么可担忧的!”
马秀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倒也是,我就生怕他吃亏。只是现在看看,有标儿在,小弟吃不了亏。”
朱元璋越发得意了,“咱俩真要是不在了,小弟在标儿手底下更舒服。你且等着吧,标儿和他舅舅像。这舅甥两个投契,看着和善、心里执拗。”
马秀英琢磨一下才说道,“小弟比不上标儿,他心思简单、又有些恬淡。这一趟老二几个回去,得好好练练。”
朱元璋看着马秀英,试探着问道,“要不然安排几个案子,让他们练练手小弟也正好也能练练,他教书育人、大道理都懂,就是眼高手低。”
马秀英白了一眼朱元璋,“算了,有案子就处置,没案子还能给他们专门安排几个等回来了再说。”
朱标乐呵呵的来了,脚步轻快,“爹、娘,姑父说了,后天和舅舅去给我下聘。”
“你弟弟们都要回乡了,这一走就是几个月,你倒是舍得!”朱元璋那叫一个气啊,“你现在除了惦记成亲,还能想着什么”
朱标立刻说道,“惦记着明年最好就能有子嗣,到时候爹娘也开心。”
朱元璋瞬间变脸,“这是大事、是大事,你舅舅的那些法子都记得吧”
“我手里有。”马秀英也开始期待起来了,“等婉儿进宫了,就要开始调养了。”
朱元璋看向朱标,问道,“你舅舅打算让老二几个领兵,你觉得如何”
朱标小心翼翼的看了眼马秀英,才说道,“舅舅做事一向稳重,他肯定是想要历练老二几个。只是舅舅领兵不多,要不再配几个将校吧”
这一下朱元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万多人的队伍。
如果单纯的行军,朱元璋觉得马寻应该能做的到。
可是让他只是监督、指导朱樉等人,那就有些难说了,毕竟马寻自己也就是勉强不出差错的水平。
“那你去选几个人,不要选那些心高气傲的。”马秀英就有些烦躁了,“这马寻也不长进,总想打仗只是开不了窍。”
朱元璋和朱标也不好多说什么,带兵打仗真的要看天赋。
马寻算是学的比较勤快了,也有一大堆战功卓著的将令可以指导他,偶尔还不缺练手的机会。
可是到现在呢,依然就是一个样子货,行军、练兵,或者是检阅没问题,但是真刀真枪的就别指望了。
不开窍的马寻没有什么紧迫感,他又不是全知全能,有些领域不擅长也没什么可说的。
“姝宁,我看标儿大婚这流程简化了不少啊。”马寻拿着送来的条文仔细看了看,“我大明储君大婚,现在只讲三礼”
刘姝宁就说道,“陛下有意减免一些繁琐礼仪,肯定是以太子大婚作为表率了。”
马寻想了想有道理,“这倒也是,姐夫一向不喜欢繁琐礼节。你明天再去婉儿那边看看,有些事情你和嫂子也该和她说一说。”
刘姝宁轻轻点头,虽说和常婉的岁数相差无几,只是辈分不一样。
其实在面对常婉的时候还好一点,在面对常茂等人的时候,刘姝宁现在也是下意识的有着长辈的姿态了。
不是因为成了国公夫人或者怀有身孕就恃宠而骄,单纯的就是跟马寻学的,就是将常茂等人当做小辈,还是不懂事的那些小辈。
马寻随即也好奇问道,“这些天就没浙东的士子试着给咱们送些文章来”
“自然是有的。”刘姝宁笑着回答说道,“你是主考,自然也就有人想着走些捷径。”
谁让马寻是浙东人的女婿呢,而且很多人就揪着他在浙江出生这件事情说事,想要以此来拉近距离。
马寻点头说道,“抽空拟出来名单,尤其是倘若是家里有些官职、背景的,记下来。”
刘姝宁立刻翻出来一份名单,说道,“这些人可聪明了,想着是家父弟子,或者是同乡情谊。他们倒是想的好,也不怕坏了你们名声。”
“还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啊。”马寻也笑了起来,“这些弟子,只怕是岳丈都不知道。这些所谓乡党,可能连咱们家门在哪都不知道。”
刘姝宁自然也有些关照一些乡邻等,可是一切的前提是得是真正的乡邻。
毕竟在这个年代,照顾同乡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是她更加清楚,真不是说所有同乡都值得照顾,有些所谓的同乡更是需要警惕、保持距离。
那些只是想着钻营的人,可不能和徐王府扯上关系。